打字猴:1.705745046e+09
1705745046
1705745047 转呈北洋的电报中,袁世凯点明李熙意在搪塞。
1705745048
1705745049 李鸿章大发雷霆,要求必须严办朴定阳。李熙借口朴在海外,回国后方能惩办,希望把大事拖小,小事拖了。
1705745050
1705745051 袁世凯建议李鸿章将计就计,以静制动。朴定阳不回,此案不结,则清廷不再批准朝鲜外派使节,着急的是李熙。
1705745052
1705745053 原本准备赴欧的赵臣熙已驻留香港观望了三个月,李熙果然急了。
1705745054
1705745055 袁世凯却当起了甩手掌柜。
1705745056
1705745057 不教了。
1705745058
1705745059 这一年来,李熙同学给袁老师的感觉就是:翅膀越来越硬,人越来越闷骚,成天一副“你可以指点我,但请不要对我指指点点”的表情。
1705745060
1705745061 人生苦短,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等着去做,袁老师不跟你那儿做恶人了。家里三个新纳的朝鲜小妾需要联络感情,大头和其中一个皮肤很白、黑发坠地、唤作金月仙的还联络出了次子袁克文。
1705745062
1705745063 正妻于氏身在老家,眼不见心不烦,最闹心的还是大姨太沈玉英。
1705745064
1705745065 为此,金月仙曾被沈玉英以管教之名绑在桌子上毒打过,落下了腿疾,终生郁郁寡欢。
1705745066
1705745067 爱情如蜉蝣,转瞬即逝,原是意料中事,可只有真正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才能咀嚼出其间的悲凉与落寞。
1705745068
1705745069 婚姻中最折磨人的不是冲突,而是厌倦。时间就像杀猪刀,把旷世之恋磨成了柴米油盐。
1705745070
1705745071 多少良辰美景,变成了断壁残垣;多少如花美眷,都付与了似水流年。世人都会老。是人,也就没有什么“一世的爱情”。上帝将浓浓的爱意渐渐冷却为悠远的亲情,乃是迎合人性中求稳的需要,孰知人类在求得安稳之后又想追求刺激。于是,安与不安,甘与不甘,拉锯了一生。
1705745072
1705745073 对袁世凯而言,理想远比爱情重要。在跟李熙耗着的同时,他和李鸿章身边的大红人、时任山东登莱青道(主管登州、莱州、青州三府的道台)的盛宣怀(1844—1916)结为异姓兄弟。
1705745074
1705745075 秀才出身的盛宣怀一手官印,一手算盘,深信“非商办不能谋其利,非官督不能防其弊”,利用政府的垄断资源,建立起一套官督商办的企业模式,并发下宏愿:
1705745076
1705745077 竭我生之精力,必当助我中堂(李鸿章)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百年后或可以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吾愿足矣。
1705745078
1705745079 留名不难,却未必是美名。盛宣怀的强势实验在暮气重重的晚清掀起了一轮实业建设的高潮,却也打开了国营垄断的潘多拉魔盒,以至于国企害则归公,利则归己的恶癖延绵至今。而他本人,也从中渔利不浅。
1705745080
1705745081 与此同时,袁世凯又答应了吴大澂的提亲。
1705745082
1705745083 要知道袁克定此时还不满十岁,在家念书,吴大澂竟突发奇想要把女儿许给这个从没见过的“乘龙快婿”,可见对袁世凯何等青眼相加。
1705745084
1705745085 大头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始不敢应,说论辈分,我们是叔侄;论身份,你是翰林,我是秀才;论地位,你是封疆大吏,我只是一个道员衔的驻外领事。无论如何高攀不起。
1705745086
1705745087 吴大澂为表诚意,写信给袁保龄,让他说服侄儿。又请周馥当媒人,给足了他面子,大头也就不再推托。
1705745088
1705745089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霹雳;你若安息,便是欢天喜地
1705745090
1705745091 1889年,李熙终于召回了朴定阳。
1705745092
1705745093 鉴于赵臣熙还在香港东张西望,如何处置朴定阳具有标杆式的意义。
1705745094
1705745095 于是,朴一下船,李熙便收到了久未谋面的袁世凯写给他的一封措辞激烈的公函,要求严办朴定阳。
[ 上一页 ]  [ :1.7057450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