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6476e+09
1705746476
1705746477 像一头吐火的困兽,浓烟滚滚的定远极大地鼓舞了日军的士气,是个倭寇都明白击沉这艘巨舰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1705746478
1705746479 于是,一游和本队前后包抄,快速接近。每条船、每处炮位、每个日兵都疯了一般朝定远开火。
1705746480
1705746481 邓世昌的逆袭
1705746482
1705746483 焦头烂额的刘步蟾一边指挥操舵,一边组织灭火自救,全然没注意到左翼的致远已悄然超过本舰,在一个中年军官的率领下挺舰而出。
1705746484
1705746485 邓世昌。
1705746486
1705746487 拔刀相助的还有镇远。
1705746488
1705746489 但镇远有铁布衫护体,而致远(2300吨)的定位是轻型巡洋舰,排在邱宝仁的来远和林永升的经远(重型巡洋舰)之后。
1705746490
1705746491 面对强大的一游,致远的舰体多处被击穿,一些伤口更是出现在水线附近,海水大量灌入船内,最终竟至三十度右倾。
1705746492
1705746493 危急存亡之秋,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为之惊叹的决断:
1705746494
1705746495 倭船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成功!
1705746496
1705746497 接下来的事,妇孺皆知。
1705746498
1705746499 邓世昌屹立于飞桥之上,大声激励着将士。航速已超过20节,直指吉野。一段壮烈的征程展现在哥伦比亚号船员的视野中:
1705746500
1705746501 致远不断用水泵抽水,因为我们看到水从该舰两侧倾流入海。甲板上的大炮不停地射击,直到它沉没为止。最后,它的舰首完全淹没在水中,船尾在海面上高高翘起,露出转动的螺旋桨,渐渐消失。定远、镇远试图援救它,但是太迟了。
1705746502
1705746503 邓世昌的绝命撞虽有冲动的因素,却是理性分析的结果。十年后,吉野就是被友军误撞给撞沉的。
1705746504
1705746505 可惜,一切因锅炉舱被击中,引起声如裂帛的剧爆而功败垂成。
1705746506
1705746507 二百五十二人,除七人外,包括英籍顾问余锡尔在内的所有官兵,全部长眠黄海。
1705746508
1705746509 落水时,亲兵刘相忠游过来递送救生圈,被邓世昌用力推开;左一鱼雷艇赶来相救,邓世昌“亦不应”。
1705746510
1705746511 最后,连他的爱犬也来营救主人,“衔其臂不令溺,公斥之去,复衔其发”。满眼热泪的邓世昌毅然抱住爱犬,同沉海底。
1705746512
1705746513 当晚,接到电报的光绪无语凝噎,哽咽着写下了:
1705746514
1705746515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705746516
1705746517 百年间,政治的涂抹让“邓世昌”三个字越来越模糊,人们已经不关心也不记得他最初的样子。
1705746518
1705746519 在加入马尾船校前,邓世昌是一个茶叶巨商的儿子。由于年龄偏大,错过了留学英国的机会,却积累了更多的实操经验。
1705746520
1705746521 北洋水师里,闽系军官的抱团和排外令丁汝昌头疼不已。因此,对广东籍的邓世昌,他倚若心腹。
1705746522
1705746523 邓世昌没有辜负丁汝昌的青睐。治军,他严格到近乎苛刻;带兵,他勇猛到乃至鲁莽,被水兵们戏称为“邓半吊子”。
1705746524
1705746525 带船多年,邓半吊子的事故率高居榜首。担任扬威管带时,曾因煤没带够,在海上漂了好几天,差点成为鲁滨逊;还有一次因不熟悉水情造成军舰搁浅,导致螺旋桨的叶片严重受损。
[ 上一页 ]  [ :1.7057464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