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9236e+09
1705749236
1705749237 徐致靖摆出一副过来人的姿态训斥说:“你受皇上大恩,不趁此图报,却为身家性命考虑,于心能安吗?”
1705749238
1705749239 王照反驳道:“拉皇上去冒险,心更不安。我王照绝不做范雎。”
1705749240
1705749241 无奈之下,康有为把宝押到了袁大头头上。
1705749242
1705749243 徐致靖的侄儿徐仁禄被派往小站试探袁世凯的态度。
1705749244
1705749245 按理说大头对徐致靖很有好感,毕竟人曾上奏保荐过自己:
1705749246
1705749247 (袁世凯练兵)赏罚至公,号令严肃,一举足则万足齐发,一举枪则万枪同声。行若奔涛,立如植木。
1705749248
1705749249 但徐仁禄上来就按康有为的授意挑唆道:“我同卓如(梁启超)、复生(谭嗣同)屡次向皇上举荐你,皇上告诉我等,荣禄说你跋扈不可大用。不知公因何事与他不和?”
1705749250
1705749251 离间计一眼便被识破,袁世凯故作惊悟道:“之前翁常熟想增加我的兵额,荣禄说不能放任汉人坐拥兵权。常熟说曾、左也是汉人,如何不能统率大兵?可荣禄到底还是不肯增啊!”
1705749252
1705749253 见徐仁禄信以为真,便将计就计向他抱怨所练之兵仅只七千,力量单薄,称“假使西方兵力是我的一倍,与之作战,可以获胜;是我的两倍,也可获胜;若数十倍于我,唯有捐躯效命而已”。
1705749254
1705749255 言讫,潸然泪下。
1705749256
1705749257 对康有为师心自用、名为变法实为夺权的改革,袁世凯不以为然。
1705749258
1705749259 很好理解。即便改成了,也跟他亡清的夙愿没半毛钱关系,甚至可能背道而驰。
1705749260
1705749261 但和康有为不同的是,大头绝不会轻易得罪任何官场中人,毕竟这里是中国。
1705749262
1705749263 更不要说皇帝身边的红人了。
1705749264
1705749265 于是就有了康有为起草,以徐致靖的名义上奏的荐章。
1705749266
1705749267 在表扬了一通袁大头的好人好事后替他要官(给予封疆大吏的位置,或改授六部堂官之职,使之独当一面)。
1705749268
1705749269 光绪对袁世凯一直颇有好感,便于当日诏大头来京陛见。
1705749270
1705749271 王照听说后大惊失色,跑去质问徐致靖。徐支支吾吾道:“召袁入京,为的是抵御外侮。”
1705749272
1705749273 这可真是尘归尘土归土,你当我是二百五?
1705749274
1705749275 一旦光绪染指军队,势态必将失控。
1705749276
1705749277 问题是在老男孩康有为看来,青春就是疯狂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谁也挡不住他一路狂奔的热情。
1705749278
1705749279 于是便有了移花接木的懋勤殿。
1705749280
1705749281 此殿作为皇帝的书房,名字比较古典(懋学勤政)。康有为觉得“制度局”三个字太洋气,招来许多不必要的非议,干脆暗度陈仓,指使谭嗣同撺掇光绪开懋勤殿。
1705749282
1705749283 当然,简单粗暴地指责康有为换汤不换药也是不负责任的。事实上从制度局到懋勤殿,人着实加了一剂猛药——聘请外国政治家进入朝廷决策层共议改革。并提出两个人选:刚刚下野的伊藤博文和常年旅中的李提摩太。
1705749284
1705749285 搬洋救兵确实打中了慈禧的七寸,却也将帝后之争推向了你死我活的边缘。
[ 上一页 ]  [ :1.7057492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