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0162
1705750163
曹州教案发生时,山东巡抚李秉衡已接到调令,升任四川总督。结果还没来得及走就出事了,不由让人感慨天道循环,因果不昧——李抚台在甲午战争中的表现实在天怒人怨。
1705750164
1705750165
李秉衡迅速缉拿凶手,向德使请罪。可德国已经决定借机蚕食山东,德商都开始酿造青岛啤酒了,赔罪没有任何用处。
1705750166
1705750167
清廷被迫将李秉衡革职。德国勒索了一笔赔款,并取得在山东开矿修路的权利。
1705750168
1705750169
继任者毓贤堪称加强版刚毅,在当时是蜚声海外的大清酷吏。
1705750170
1705750171
谴责小说《老残游记》塑造了一类清廉到清贫的地步,却自以为是草菅人命的昏官,毓贤即为个中翘楚。
1705750172
1705750173
毓屠夫当曹州知府时以捕盗为名,不分良莠,三个月杀了一千五百人,染红了自己的顶戴,累迁至山东按察使。
1705750174
1705750175
以毓臬台宁可错杀一千的魄力,办案效率自是一日千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毓贤还积极致力于发明创造,在满清十大酷刑的基础上研发出“站木笼”这一惨绝人寰全球领先的尖端科技。
1705750176
1705750177
木笼内壁布满铁钉,将人吊于其中,在脚下垫几块砖,似踏非踏。笼内之人,稍有动弹,身体就会被刺得千疮百孔;而当你踩到砖时,对不起,还是要减血,衙役马上会抽去一块。一直将其人折磨到油尽灯枯、遍体鳞伤,方才惨死。
1705750178
1705750179
对大刀会与义和拳的不法行径,毓贤一直卖力弹压,还处死了滥杀教民的朱红灯。但当他接任山东巡抚后,情况起了变化。
1705750180
1705750181
首先,义和拳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远远超出了毓贤的砍人速度;
1705750182
1705750183
其次,在处理层出不穷的教案时,毓贤发现教民目无王法、仗势欺官,再不打压估计都敢冲到巡抚衙门里送自己见上帝;
1705750184
1705750185
最后,也是他最受不了的——作为一个打小仇洋排外的极端保守派,不得不忍受德国的步步紧逼。
1705750186
1705750187
一怒之下,毓贤告诉底下的府县官员,从此把教民的控告当成废纸,置之不理。
1705750188
1705750189
回过头来再看拳民,发现这帮仗义的山东大汉才是最可爱的人。
1705750190
1705750191
猛然醒悟的毓贤决定改剿为抚,将义和拳改组为义和团,并颁发“毓”字大旗,以示招安。
1705750192
1705750193
拳民深受鼓舞,杀起“二毛子”(教民)来精神倍加抖擞,个把手滑的顺带就把传教士给杀了,教堂也烧了。
1705750194
1705750195
当然,除了引起洋人的恐慌和抗议之外,毫无意义。
1705750196
1705750197
总理衙门不敢怠慢,奏请慈禧将毓贤“开缺”。
1705750198
1705750199
事实上,对毓贤在山东施行的“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的政策,慈禧极为嘉许。如今受洋人胁迫去职,进京觐见,她亲书“福”字赏赐,并将之调任山西巡抚。
1705750200
1705750201
当然你会问,慈禧怎么也从惧洋改为打洋了?
1705750202
1705750203
都是让端王党煽惑的。本来就对洋人庇护康梁,收留孙文,还反对她废君立储恨得咬牙切齿,载漪为了当皇上他爸又来火上浇油,收集了一些《字林西报》(上海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上鼓吹太后退休、还政光绪的言论,彻底激怒了慈禧。
1705750204
1705750205
如果说怕洋人是一种理性,恨洋人是一种感性,则视权力为生命的慈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登时丧失了理智。
1705750206
1705750207
铁腕治鲁
1705750208
1705750209
闹剧在李鸿章被慈禧派去广州当两广总督后拉开序幕。
1705750210
1705750211
辞行时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
[
上一页 ]
[ :1.7057501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