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0236
1705750237
这真是一纸及时的调令。如果继续在天津窝着,等庚子事变时,估计就跟聂士成一样为国捐躯了。
1705750238
1705750239
离津前,由徐世昌、王士珍等近五十人组成的写作班子刚刚完成了两本合计四十万字的巨著:《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和《训练操法详细图说》。
1705750240
1705750241
由于是上达天听的“奉旨著书”,袁世凯格外重视,同幕僚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终于完成了这两部西法练兵的扛鼎之作,既总结了几年下来的练兵经验,也奠定了近代中国陆军的军事理论基础。
1705750242
1705750243
慈禧览后,慈颜大悦,又念及袁世凯在戊戌政变时的效忠,颇为感动,便决定给他压压担子。
1705750244
1705750245
于是,袁世凯顺理成章地荣膺封疆,担任山东巡抚。
1705750246
1705750247
这一年,他四十岁。
1705750248
1705750249
尽管接手的是一块荆棘丛生的是非之地,但有危才有机,才有放手一搏的舞台。
1705750250
1705750251
在大头看来,毓贤纯属二到不可理喻。
1705750252
1705750253
不是所有的大鼻子都一个鼻孔出气,洋人间的利益冲突其实远大于同清廷的矛盾。
1705750254
1705750255
结果毓贤逮住蓝眼睛就砍,为了提高效率还诱骗到一处聚歼,直接把洋人从各怀鬼胎逼成了同仇敌忾。
1705750256
1705750257
招抚、利用义和团更是笑话。义和团除了杀洋人,主要爱好还是打砸抢。集体无意识一旦从潘多拉魔盒中放出,神也控制不住狂欢的走向。
1705750258
1705750259
袁世凯透过乱象看本质,一上任就抛出个直指根源的问题:积怨从何而生,公愤因何而起?
1705750260
1705750261
可能你会说:“这还用问?教民欺负良民呗!”
1705750262
1705750263
袁抚台说:“错!这只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摊上这么庸懦的父母官,再善良的教民也暴走了。”
1705750264
1705750265
精确的结论得益于科学的调研。
1705750266
1705750267
当袁世凯要密查某事或某官时,总是先派一人下去,再派另一人去同一地点查同一目标。两人都对他直接负责,彼此不知有对方的存在。
1705750268
1705750269
若所查结果互不相同,就再派两人分头去查,以资对照。对查报属实的给予奖励,隐瞒谎报的施以严惩。
1705750270
1705750271
后来,袁世凯经常将此心得同下属分享:
1705750272
1705750273
做长官最要紧的是洞悉下情,只有这样,才能举措适当。如果受着下边的蒙蔽,那就成了瞎子,哪有不做错事的?
1705750274
1705750275
在精密的情报系统的协助下,大头发现,山东的官员不是视洋如仇就是畏洋如虎,而这两种情绪都不利于明镜高悬地办理教案。
1705750276
1705750277
更有甚者,因为顾惜自己的乌纱帽,且耐不得繁琐,一遇教案,不分青红皂白,责罚良民,苟且偷安。长此以往,教民愈发气焰嚣张,良民日益怒不可遏,愤懑迟早会决堤。
1705750278
1705750279
找准了病根,袁世凯对症下药,要求地方官必须学习掌握国际公法,遇事同洋人据理力争。
1705750280
1705750281
并且,以法律为准绳,在讲求是非曲直的基础上断案,使各方心服口服。
1705750282
1705750283
袁世凯以身作则,在处理肥城县英国传教士被杀一案时展示了什么叫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1705750284
1705750285
主犯斩立决,同犯绞监候,肥城知县因纵容包庇被革职。
[
上一页 ]
[ :1.7057502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