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50718e+09
1705750718
1705750719 6月21日,清政府同时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和奥匈帝国十一个国家宣战,堪称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壮举”。
1705750720
1705750721 战书也写得气吞山河,比外交部发言人还义正词严:
1705750722
1705750723 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1705750724
1705750725 八十岁的徐桐像打了肾上腺素一样兴奋,奏请慈禧下诏“无论何时何地,见有洋人在境,径听百姓歼除”。
1705750726
1705750727 载勋则在北京街头遍贴告示,悬赏洋人,标价如下:
1705750728
1705750729 杀一洋人奖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1705750730
1705750731 慈禧更是把压箱底的几十万两私房钱拿出来重赏义和团,鼓励其把在华洋人赶尽杀绝,以泄心头之恨。并且,给各省督抚寄发的上谕里,要求将各地拳民组织起来,同洋人打一场全面战争。
1705750732
1705750733 对此,袁世凯又笑了。
1705750734
1705750735 他正愁怎么处置山东境内残存和外省流窜回来的团民,现在正好有了合法的驱逐借口。
1705750736
1705750737 大头晓谕各府县,命团民“北上助战”。布告中说,真正的义和团都已经到京津一带去杀洋人了,有志于报效国家的拳民应赶紧行动,不可再在山东滞留。凡逗留者,必是打着团民旗号的乱民,一律严惩不贷。
1705750738
1705750739 半轰半送之下,山东的拳乱彻底消弭于无形。
1705750740
1705750741 位于上海的中国电报总局已经一宿没熄灯了。作为这个官督商办的企业的一把手,盛宣怀的眼中布满了血丝。
1705750742
1705750743 经过一整夜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决定扣留朝廷的宣战电报。
1705750744
1705750745 盛宣怀嘱咐各地方电报局的负责人,对上谕只准密呈督抚,不许宣扬。
1705750746
1705750747 随后,他急电李鸿章,分析当前形势:“国家即将瓦解,须设法保全东南富庶地区。各省封疆应采取措施,联络一气。”
1705750748
1705750749 相同的电报也发给了张之洞和刘坤一,并提出方案:“上海租界由各国保护,长江内地归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保全中外商民。”
1705750750
1705750751 李鸿章接电后带头抗旨,称朝廷的宣战诏书是乱命,“粤不奉诏”,为“东南互保”的实施一锤定音。
1705750752
1705750753 张之洞和刘坤一多次同列强驻汉口与上海的领事磋商,承诺不会卷入战争,坚决保护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705750754
1705750755 刘坤一甚至私下对英国驻南京领事说:“慈禧的政府完了,她已经无法继续维持帝国的秩序。”
1705750756
1705750757 6月26日,在盛宣怀的奔走联络下,南方诸省均派出代表,于上海同各国驻沪领事签订了保证南中国和平的《东南互保章程》。
1705750758
1705750759 明目张胆同慈禧对着干,显然属于高危行为。为此,张之洞再次上奏,不厌其烦地解释说:“论兵力,一国焉能敌各国,不败不止;论大势,各国焉肯输一国,不胜不止。”接着笔锋一转,说北方既已决裂至此,南方切不可再遭涂炭。否则饷源立绝,全局瓦解,则愈发不可收拾。
1705750760
1705750761 袁世凯没有参加互保,只是单独致电外国领事,表明和南方督抚采取同样的立场。
1705750762
1705750763 派兵将最后一批洋人护送到青岛后,大头长吁了一口气,一边在院子里踱步,一边冥想。
1705750764
1705750765 公元1900年,西历新世纪的第一年。
1705750766
1705750767 天厌大清。
[ 上一页 ]  [ :1.7057507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