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1386
1705751387
离鲁前,袁世凯又去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前身)看了看。这是继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的唯一遗产,北大前身)之后,中国第二所国立大学,由大头一手创办,教学内容涵盖中西、文理兼备,首任校长周学熙。
1705751388
1705751389
残雪犹存的官道上,一队从济南开出的人马正急匆匆地向北行进。众星拱月般护卫着的,正是刚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加太子少保衔的袁宫保。
1705751390
1705751391
身旁并行的是即将赴任津海关道(天津海关关长)的唐绍仪。两人一路谈笑风生,来到河北境内。
1705751392
1705751393
周馥早已携带官印在高阳县恭候。
1705751394
1705751395
香案前,袁世凯率领随官遥望两宫行在,叩首行礼,谢主隆恩。权力交接就在这庄重肃穆的仪式中完成了。
1705751396
1705751397
晚清的直隶总督署,保定与天津各设一处,直督隔段时间便往返一次,体验不同的办公环境。
1705751398
1705751399
作为通商口岸,天津经济繁荣;作为北京的门户,又承担着防御从海上登陆之敌的重任。因此,逐渐取代保定成为直隶总督的常驻治所。
1705751400
1705751401
然而,《辛丑条约》虽已签订,天津临时政府却仍未解散。
1705751402
1705751403
袁世凯愤怒了,待在保定,郑重宣布:天津临时政府一日不撤,联军军官一日不走,我就一日不到天津办公。
1705751404
1705751405
唐绍仪前往交涉,一面以强硬的姿态告知各国“此事不办,条约里的善后事宜将无从谈起”,一面通过英美居中斡旋,总算搞定了这帮赖皮。
1705751406
1705751407
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凝视它的目光
1705751408
1705751409
1902年8月15日,天津顺德饭店。
1705751410
1705751411
欢送宴会上,一个德军少将举着浅褐色的威士忌,劝慰那些盯着精神抖擞的袁世凯垂头丧气的同伴道:
1705751412
1705751413
别忘了,他的脖子上还有一个套子。没有军队保障的政府会是什么样?到时,他还得来找我们。先生们,天津永远是我们的!Cheers!
1705751414
1705751415
原来,条约规定,天津及周边十公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
1705751416
1705751417
但以为如此便能难住袁世凯,就大谬不然了。
1705751418
1705751419
三千名武卫右军的士兵换上新的警察制服,开进天津市区和秦皇岛、塘沽等地,担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
1705751420
1705751421
此乃“警察”在中国历史上的首次亮相,因不属于军队编制,故不在条约限制之内。
1705751422
1705751423
这项被洋大人逼出来的“发明”,意义远不止于偷换概念、保家卫国。三年后,在袁世凯的建议下,清廷设立巡警部。
1705751424
1705751425
从尚书侍郎到一千多名基层公安干警,几乎全部被大头的人包揽。
1705751426
1705751427
有了这支情报网,京城的一举一动尽在袁世凯的掌握之中。
1705751428
1705751429
列国均已收兵,俄国越来越被动。见占不到什么便宜,只好极不情愿地同清廷订约,承诺分批从东北撤军。
1705751430
1705751431
西安行宫。
1705751432
1705751433
调整后的军机处只剩下四人:荣禄、王文韶、鹿传霖和瞿鸿禨。
1705751434
1705751435
鹿传霖是同治元年的进士,常年抚陕,政绩斐然。
[
上一页 ]
[ :1.7057513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