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56338e+09
1705756338
1705756339 其实,南军的宗旨不外乎排满和建立共和政府(即国家权力为公民所共有),同北军并不冲突,只要不排斥袁世凯,很容易达成共识。
1705756340
1705756341 因此,汪精卫再三鼓励大头当中国的华盛顿,并盛赞他“一言足以安天下”。
1705756342
1705756343 藤枯瓜落,此其时也。
1705756344
1705756345 不过,想让议和从幕后走向公开,阻力仍然巨大。以良弼为首的满清遗老大本营“宗社党”成天派人到袁府门口晃悠,时不时把怀里的手枪露出一角,对上朝的袁世凯露出不怀好意的微笑。
1705756346
1705756347 为免夜长梦多,袁世凯直接去劝隆裕:“不妨跟革命党谈一谈,如能和平解决,也免于生灵涂炭。”
1705756348
1705756349 孤儿寡母,内外交困,还有别的选择吗?
1705756350
1705756351 获得授权的袁世凯同南方约定,在上海举行正式谈判。
1705756352
1705756353 南方代表是在陈其美跪求之下出山的老牌外交家伍廷芳(1842—1922)。
1705756354
1705756355 作为李鸿章的得力助手,伍廷芳是中国第一个法学博士,第一个挂牌营业的律师,历任外务部侍郎、驻西班牙及美国公使,回国后闲居沪上。
1705756356
1705756357 专业而精明的伍廷芳让列强爱恨交加。《纽约时报》称他为“我们那位贤明风趣的老朋友”,朱尔典则直呼其“饶舌的老家伙”。
1705756358
1705756359 留美学生顾维钧曾多次去听伍廷芳的演讲,印象深刻:
1705756360
1705756361 他每次出来,都穿着华丽的中式长袍,罩一件同样华丽的坎肩。头戴瓜皮小帽,上缀一颗大宝石,仪表堂堂,令人过目难忘。
1705756362
1705756363 伍廷芳的美国朋友都清楚他是个革命派,只因藏得太深,很少显山露水。直到武昌事起,方才在《字林西报》上发表文章,公开支持共和。
1705756364
1705756365 搬出闲居沪上不问世事的伍廷芳是陈其美的得意手笔,凭借这张王牌,尚被围困的武昌也不好再争和谈地点。
1705756366
1705756367 北方代表则是出镜率很高的唐绍仪。
1705756368
1705756369 七年的青春期都在美国度过,唐绍仪的心里早就埋下了美式民主的种子,只待气候适宜,便即开花结果。
1705756370
1705756371 于是,清廷悲哀地发现自己竟如此不得人心。
1705756372
1705756373 伍廷芳和唐绍仪是老相识,又都呼吸过欧风美雨,心照不宣。故而白天一本正经地坐在那说些给媒体看的废话,一到晚上就凑到一起忆当年,诉衷肠。
1705756374
1705756375 唐绍仪拉着伍廷芳的手,动情道:“我的共和思想,尚早于君。今所议者,非反对共和宗旨,但求和平达到之办法而已。”
1705756376
1705756377 搞到最后连法国领事都看出问题了,在发回国内的报告中写道:
1705756378
1705756379 唐绍仪是否事先就被对方争取过去了,或者说他的行动完全听命于早已安排妥当的计划?不管怎样,从第一次接触起,他便显得受周围气氛的强烈感染,仿佛已认定帝国事业毫无希望。
1705756380
1705756381 当然,一切都在袁世凯的布局之中。
1705756382
1705756383 跟大头走得很近的《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多次对人说:“袁世凯清楚唐绍仪的共和思想,也准许他这样讲。”
1705756384
1705756385 其实很好理解。袁世凯的策略是以“君主立宪”同南方讨价还价,再拿南方的“民主共和”倒逼朝廷,自己则渔翁得利(大总统)。
1705756386
1705756387 因此,唐绍仪的政治倾向和那副老好人的面孔决定了他成为坐在谈判桌前的不二人选。
[ 上一页 ]  [ :1.7057563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