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6860
1705756861
结果除了黄兴全部反对,都认为此举无异于自弃外蒙(外蒙古趁辛亥革命清廷无暇北顾,在俄国挑唆下独立)。
1705756862
1705756863
孙文带着一肚子怨气跑去祭拜明孝陵,黄兴也换上军装,准备前往。临走前,给总统府秘书吴玉章撂下一句狠话:“你去告诉他们(参议院),过了十二点如果还没把决议(定都北京)改过来,我就派兵来!”
1705756864
1705756865
惨遭威胁的临时参议院修改了决议,结果引来各省都督的非议。
1705756866
1705756867
问题很简单,复杂的是脑袋
1705756868
1705756869
袁世凯接电,一喜一忧。
1705756870
1705756871
喜的是全票当选临时大总统(正式大总统要等国会成立后由议员选出),古今中外只有华盛顿享此殊荣;忧的是必须南下即位,龙离大海。
1705756872
1705756873
平台就是舞台,放弃等于下台。
1705756874
1705756875
于是,袁世凯婉拒道:不是我不去,而是人民不答应列强不乐意。并以退为进地提出自己打算告老还乡,当共和国的国民,北方军队就有劳你们妥善接收了。
1705756876
1705756877
孙文决心奉陪到底,派出以教育总长蔡元培、法制局长宋教仁为代表的专使团,赴京恭请袁世凯南下。
1705756878
1705756879
专使受到隆重的欢迎,袁世凯每日宴请,气氛融洽,就是绝口不提南下的事。
1705756880
1705756881
蔡元培等人也不着急——本来就觉得孙文的要求不科学,权当公费旅游了。
1705756882
1705756883
谁知,天子脚下因为刚没了天子,不太安定,一场兵变不期而遇。
1705756884
1705756885
当晚八点过,城东忽然传来枪声,一群士兵从朝阳门冲入,高喊着“袁宫保要走了,没人管我们了”,一路打砸抢掠。
1705756886
1705756887
从东四抢到东单,直至前门大街,上千家商铺民宅遭殃。
1705756888
1705756889
蔡元培等闻听窗外嘈杂喧哗,须臾枪声大作,慌乱中连鞋袜都顾不得穿,衣冠不整地逃往东交民巷,跑到英国人开的六国饭店里避难。
1705756890
1705756891
哗变并非针对专使团,而是曹锟所部官兵因不满政府停发每月的“战时特别军饷”,遂以阻袁南下为名出营抢劫。
1705756892
1705756893
结果误打误撞地给袁世凯提供了拒绝离京的借口,黎元洪和列强第一时间表态,拥护奠都北京。
1705756894
1705756895
饶是孙文嘴硬,说要提一支“劲旅”北上协助袁世凯维护和平,但还是架不住内部同志的苦劝,勉强打消了迁都的念头。
1705756896
1705756897
当然,事变发生的时间太过诡异,袁世凯的运气也好到不可思议——革命党炸不死,不想走乱兵留。整个一日本热血动漫里的男主角,如有神助。
1705756898
1705756899
因此,怀疑兵变由袁大头自编自导的流言一直不绝于耳。
1705756900
1705756901
这种说法之所以经不起推敲,在于不了解袁世凯的心态。
1705756902
1705756903
从大局看,他亟须的是安定而不是动乱。毕竟民间的信赖,列强的支持,都建立在只有袁世凯才能重建秩序这一心理基础之上。
1705756904
1705756905
因此,他但求传递“只有我能终结混乱”的信号,给被义和团吓怕了的洋人看,给冯国璋和张勋等成天以为自己是伯夷叔齐的北洋将领看。
1705756906
1705756907
而此次骚乱一度蔓延到天津,做梦都想让中国分而治之的日本甚至从东北驻军抽调了一千五百人赶赴北京——种种迹象,完全同袁世凯的愿望背道而驰,自然也帮他洗清了嫌疑。
1705756908
1705756909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上一页 ]
[ :1.705756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