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6960
1705756961
鲜血淋漓的画面刺激着沈从文幼小的心灵。当他成年后来到北京,向亲戚解释为何背井离乡时,道:“六年中我眼看身边杀了上万无辜平民,除对被杀的和杀人的留下个愚蠢残忍的印象,什么也学不到。被杀的临死时的沉默,恰像是一种抗议——你杀了我的肉体,我腐烂你的灵魂。”
1705756962
1705756963
湖南的光复血雨腥风,概括起来就是:革命的杀了反革命,反革命杀了不革命但被当成了革命的,革命的杀了被当成反革命的不革命的……
1705756964
1705756965
归根溯源,要从巡防营统领(湖南武装警察最高长官)黄忠浩讲起。
1705756966
1705756967
黄统领带兵有方,人称其军“忠字旗”,唤其人为“小曾国藩”。
1705756968
1705756969
深受张之洞赏识的他官至湖南提督,退休后办起了实业,在士绅的拥护下做得风生水起,成为矿界领袖。
1705756970
1705756971
人望日隆的黄忠浩修治洞庭,资助教育,保路运动兴起时还率众反对铁路国有化,可见思想非常进步。
1705756972
1705756973
如果不是一念之差,死后定能和同乡黄兴一样变成铜像。
1705756974
1705756975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时,履新不久的湖南巡抚余诚格极为恐慌。
1705756976
1705756977
湖南是革命老区,出产了唐才常、陈天华和宋教仁等一批清政府的克星。况且,长沙刚刚爆发了抢米风潮,人心思乱,一点即燃。火药桶上的余巡抚只好返聘黄忠浩,让他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巡防营,至于新军,早已毫无悬念地被同盟会渗透,不抱希望。
1705756978
1705756979
黄忠浩刚换上军装,就见到了老相识——湖南咨议局议长谭延闿。
1705756980
1705756981
与谭嗣同、陈三立并称“湖湘三公子”的谭延闿处世圆滑,被誉为“药中甘草”。谭延闿对黄忠浩大谈由巨家世族(咨议局)和军政长官(黄忠浩)联合的所谓“文明革命”,劝其“宣布革命,自任都督”。
1705756982
1705756983
黄忠浩略有心动,派亲信去汉口打探消息。回报说清军已大举南下,民军却无新的战果。
1705756984
1705756985
于是态度逆转,摆出一副要当中兴名臣的样子,准备佑我大清。
1705756986
1705756987
谭延闿只好退而求其次,也不管什么“文明革命”了,派人同革命党接头。
1705756988
1705756989
同盟会湖南分会的负责人焦达峰和新军排长陈作新浮出水面。
1705756990
1705756991
出身地主家庭的焦达峰是自费留日的。加入同盟会后不久,便因不满孙文只经营华南而无视长江上游的战略,同孙武成立了外围组织共进会,回国分驻两湖,策动起义。
1705756992
1705756993
咨议局代表跟革命党约好在福寿茶楼见面。当天,代表恭候多时,方见“有穿天青团马褂,落落大方,肩舆而来者,焦达峰也。次陈作新来,又次陆续而来四十余人,长袍短套,不伦不类”。
1705756994
1705756995
焦达峰的“小弟”成分比较复杂,有新军士兵,也有黑帮成员,被咨议局的代表鄙视很正常。
1705756996
1705756997
关键是双方无法达成共识。咨议局较保守,主张光复后推黄忠浩为湖南都督,稳定人心;陈作新和新军士兵则坚持要杀黄忠浩。
1705756998
1705756999
最后不欢而散。
1705757000
1705757001
举事当日,由于事机不密,听到风声的余诚格预为布置,一时间哨岗林立,便衣四起,还有谣言说巡抚衙门已架起大炮,准备把城外的新军营房轰平。
1705757002
1705757003
按照教科书的论调,软弱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又动摇了。一个叫吴作霖的咨议局议员担心真打起来殃及池鱼,急得通宵失眠,大清早跑到单位求见谭延闿,要他出面主持大局。
1705757004
1705757005
结果门卫都没起床,哪有人来办公?
1705757006
1705757007
吴作霖越想越生气:都什么时候了,你大爷的还睡得着觉?
1705757008
1705757009
最后竟在咨议局门口骂起街来:
[
上一页 ]
[ :1.705756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