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8349
与官僚(北洋系)和乱暴势力(国民党)对抗,并造就两大政党对峙之象。
1705758350
1705758351
一开始,国民党来势汹汹,袁世凯独木难支,同“乱暴势力”吵了十年的梁启超自然选择联合后者。
1705758352
1705758353
但当天平完全失衡时,他和进步党议员才意识到底线已被突破。
1705758354
1705758355
唇亡齿寒的梁启超跑到总统府,力陈解散国民党之不当。袁世凯耐心听着,笑而不语,最后只淡淡道:“晚了,命令已经发出去了!”
1705758356
1705758357
内阁会议上,愤懑不已的梁启超再提此事,主张阁员全体辞职,以示抗议。
1705758358
1705758359
众人面面相觑,主席位上的熊希龄也毫无表情,最终不了了之。
1705758360
1705758361
一切都验证了著名报人邵飘萍一年前的预测:
1705758362
1705758363
纵使将来国会议员人人比肩于卢梭而驾孟德斯鸠,一入袁氏之武力世界,皆成无数木偶。
1705758364
1705758365
可即使是木偶,袁世凯也弃之如敝履。
1705758366
1705758367
因为木偶们还掌握着制宪权,起草了《天坛宪法》,一如既往地坚持《临时约法》规定的内阁制。
1705758368
1705758369
袁世凯则当够了有名无实的“盖章总统”,调集程树德等法律专家逐条研究,要求增加总统权限。
1705758370
1705758371
国会置若罔闻。
1705758372
1705758373
但很快,随着国民党议员集体被炒,两院不到法定的开会人数,基本名存实亡。
1705758374
1705758375
袁世凯再接再厉,对非国民党籍的议员也许以重贿,告诉他们只要公开申明辞职,即在政府委以官职。
1705758376
1705758377
终于,他连这具只剩躯壳的国会也不想要了,玩起“俯顺舆情”的老把戏,在以冯国璋为首的北洋都督的“劝谏”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解散国会。剩下的议员,每人发四百元路费,饬令回籍。
1705758378
1705758379
共和医治无效,宣告死亡。
1705758380
1705758381
当1914年的爆竹声响起时,袁世凯头也不回地沿着专制之路绝尘而去。
1705758382
1705758383
官讳经
1705758384
1705758385
国不能一日无宪,否则便是无照经营。当然,有照也不一定是真的,自己手打一份挂在那儿欺骗消费者的情况你我都见过。
1705758386
1705758387
袁世凯可以踢走国会,却不能不制宪。他的方案是由各省、内阁和总统府荐人,组成政治会议,制定宪法。
1705758388
1705758389
正好前进步党国会议员汪荣宝赴任比利时公使,辞行时劝袁世凯道:“请勿行总统制,以免遇事总统首当其冲。”
1705758390
1705758391
袁世凯摆了摆手,道:“不然!以往一直实行的内阁制,而只闻有讨袁,不闻有讨陆(徵祥)讨段(祺瑞)!”
1705758392
1705758393
熊希龄见国事不可为,和梁启超双双去职。时人送上对联一副,讽刺道:
1705758394
1705758395
名流内阁,名誉扫地;大政方针,大事糊涂。
1705758396
1705758397
少了最后一道障碍,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华民国约法》出台,史称“袁记约法”。
1705758398
[
上一页 ]
[ :1.7057583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