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8388
1705758389
正好前进步党国会议员汪荣宝赴任比利时公使,辞行时劝袁世凯道:“请勿行总统制,以免遇事总统首当其冲。”
1705758390
1705758391
袁世凯摆了摆手,道:“不然!以往一直实行的内阁制,而只闻有讨袁,不闻有讨陆(徵祥)讨段(祺瑞)!”
1705758392
1705758393
熊希龄见国事不可为,和梁启超双双去职。时人送上对联一副,讽刺道:
1705758394
1705758395
名流内阁,名誉扫地;大政方针,大事糊涂。
1705758396
1705758397
少了最后一道障碍,旨在加强中央集权的《中华民国约法》出台,史称“袁记约法”。
1705758398
1705758399
在颁布通告中,他一泄积郁道:
1705758400
1705758401
历稽史乘,断未有政权能一,而其国不治。亦未有政权不一,而其国不乱且亡者!
1705758402
1705758403
共和成立,国体变更,虽易帝国为民国,而一般人民心理,仍责望政府者独重,责望议会者尚轻。使为国之元首而无权,则政权无由集中,群情因之涣散,恐为大乱所由生。
1705758404
1705758405
夫国家处开创之时,当多难之际,与其以挽救之责,委之于人民,委之于议会,其收效缓慢而艰难,不如得一强有力之政府以挽回之。其收效快速而容易,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也。
1705758406
1705758407
在此思想的指导下,袁记约法将总统任期延长至十年,且能连选连任。
1705758408
1705758409
如果袁世凯愿意,完全可以当终身总统,因为三名继任总统的候选人要由现任指定。
1705758410
1705758411
于是,国人悲哀地看到,刚被历史的车轮碾过,爬起来后发现历史竟在倒车。
1705758412
1705758413
很快,黎元洪的山大王也做不下去了,被突然造访的段祺瑞软硬兼施地“请”到北京,当起关在笼子里的副总统来,湖北都督代之以人称“干殿下”的段芝贵。
1705758414
1705758415
同当初授孙文全国铁路督办一样,袁世凯每月给黎元洪发三万元工资,还让九子袁克久娶了黎的女儿,一天到晚亲家长亲家短叫得无比亲热……
1705758416
1705758417
中央政府的架构做了重大调整,各部总长直接对总统负责,内阁改为负责上传下达的政事堂,下辖法制局、机要局等六个次要部门,首长叫国务卿。
1705758418
1705758419
两年前,袁世凯想邀徐世昌出山,后者没答应。
1705758420
1705758421
他也不强留,只道:“等我将这帮昏小子(同盟会)撵了,再来迎请大哥!”
1705758422
1705758423
时人以为徐世昌躲起来当寓公是因为不忘清室,不作贰臣,连他弟弟徐世光也这么看。
1705758424
1705758425
实则大谬。
1705758426
1705758427
多数政客,为官只知“思进”,为了百尺竿头,可以把黑的唱成红的,红的打成黑的,不择手段,生死以之。
1705758428
1705758429
而徐世昌的老辣,在于懂得“思退”。
1705758430
1705758431
阳极生阴,盛极必衰。世间之事,从来只做简谐运动。
1705758432
1705758433
徐世昌不愿复出,盖因深感民国无法治——既缺乏法治,又无药可治。
1705758434
1705758435
他甚至觉得袁老弟应该像孙文那样远离是非之地,把中国这个烂摊子扔给别人,隔岸观火,浑水摸鱼。
1705758436
1705758437
当然,以袁的心气和抱负,明显不可能。
[
上一页 ]
[ :1.7057583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