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59127e+09
1705759127 阮忠枢不辞辛苦的身影给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唤作“神行太保”。
1705759128
1705759129 而令杨度心中一动的是,当总统府秘书厅被改为内史厅时,出任内史监的竟然是阮忠枢。袁世凯需要他起草什么,可堪玩味。
1705759130
1705759131 另一个事实是袁克定透露的家事,说袁世凯命人找来《德皇威廉本纪》和严复翻译的《欧洲战纪》细读,还聘请荫昌为家庭教师,吩咐子女不要再学英文,统统改学德文。
1705759132
1705759133 然而,嫌疑不能作为呈堂证供。根据袁记约法,不论“终身总统”还是“志在传子”,都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而称帝,动机不足,风险却很大。
1705759134
1705759135 杨度明白,轮到自己上场了。
1705759136
1705759137 洋洋洒洒的奇文《君宪救国论》出炉。
1705759138
1705759139 立意虽说反动,理论上的贡献却也不容抹杀。
1705759140
1705759141 文章一上来便正本清源道:
1705759142
1705759143 富强者,国家之目的也;立宪者,达此目的之方法也。
1705759144
1705759145 即先要搞清楚,我们是为了富强才去立宪,不是为了立宪而立宪。
1705759146
1705759147 然后分析地缘政治:
1705759148
1705759149 俄、日二国,君主国也,强国也。我以一共和国处此两大之间,左右皆敌,兵力又复如此,一遇外交谈判,绝无丝毫后援,欲国不亡,不可得也。
1705759150
1705759151 杨度没有否定共和制,而是认为“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
1705759152
1705759153 共和的基础是法治,用杨度的话说就是“贤者不能逾法律而为善,不肖者亦不能逾法律而为恶”。但可惜,中国自古就没这习惯。
1705759154
1705759155 宋教仁临终前给袁世凯打的电报里称自己“不敢有一毫权利之见存”,可见直到那会儿,“权利”还不是今天的意思,而是个贬义词。
1705759156
1705759157 在杨度看来,民国人大多不知共和为何物,既没有法治精神又缺乏权利意识,“以为此后无人能制我者,我但任意行之可也”,中央威严扫地,社会呈现无政府主义倾向。
1705759158
1705759159 在“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的逻辑中,“总统人人做得”的所谓“民权观念”深入人心,进而发展到“选举不可得,则举兵以争之”,最后给人留下的混乱观感让唐德刚感慨“假共和不如真帝制”。
1705759160
1705759161 以广东和湖南为例,两省分别是孙文和黄兴的故乡,党人众多。二次革命后,国民党四散而逃,粤督和湘督被换上龙济光与汤芗铭。
1705759162
1705759163 两人向以残暴出名,党人还不断挑战其底线。
1705759164
1705759165 一天,龙济光出署去看他哥,走到半路被党人扔出的炸弹炸伤。刺客当场被捕,龙命人处以寸磔之刑。其时“凌迟”已废除多年,酷刑激起了全国舆论的声讨。面对袁世凯质询的电报,龙济光矢口否认,搪塞道:“凶犯正法后,军民人等痛恨此种暴行,剖心食之,实所难免。”
1705759166
1705759167 为巩固都督之位,资历较浅的汤芗铭嗜杀程度更在“龙王”之上。监狱人满为患,浏阳门外的刑场号啕之声终日不绝。三年间,被汤屠户搞死的,有案可稽者便达两万人,其中大多是以党人为名,剪除异己。
1705759168
1705759169 暴力抢来的权力,只能靠暴力维系。当权者生活在“丧失政权就丧失一切”的恐惧中,根本不可能做出任何还政于民的改革。
1705759170
1705759171 事实上这种各领风骚两三年的都督也不可能有什么长远的打算,因为即使人存政举,终究人亡政息。
1705759172
1705759173 久之,中国式的共和诱发了朝野的短期行为,所有人都假共和之名攫取私利。看淡的浮萍般漫无目的地混世,绝望地赌上性命拔剑而起。
1705759174
1705759175 一个皇帝倒下了,千万个皇帝站起来,化身为大队委、青年导师和居委会大妈,遍布于各行各业,时不时冒出来教育你该如何做人。
1705759176
[ 上一页 ]  [ :1.7057591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