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59173
久之,中国式的共和诱发了朝野的短期行为,所有人都假共和之名攫取私利。看淡的浮萍般漫无目的地混世,绝望地赌上性命拔剑而起。
1705759174
1705759175
一个皇帝倒下了,千万个皇帝站起来,化身为大队委、青年导师和居委会大妈,遍布于各行各业,时不时冒出来教育你该如何做人。
1705759176
1705759177
杨度坚信,只有宪政才能保证政策的持续性,从而“人事有变,法制不变”,避免周期性的历史雪崩。而大清之所以败亡,正是由于不听袁大总统“不立宪即革命,二者必居其一”的劝告,搞假立宪。
1705759178
1705759179
行文至此,推理基本没有破绽。但当杨度抛出他的终极观点时,人类震惊了:这不科学!
1705759180
1705759181
风起杨花愁杀人
1705759182
1705759183
杨皙子亮明真身:只有实行帝制,才能确保宪政成功。
1705759184
1705759185
在他看来,各省都能暗中招兵买马、走私军火的国家是没有宪政可言的。统治者“止乱”尚且乏力,哪还顾得上建设?
1705759186
1705759187
恢复帝制等于昭告天下鹿死谁手,猎鹿人们不要再想入非非争总统了。
1705759188
1705759189
杨度认为,君主和宪法的关系应当是共生,前者维护后者,后者制约前者。
1705759190
1705759191
从而以开明专制治国,严刑峻法,普及教育,走上复兴之路——比商鞅变法多了一道加在秦孝公头上的紧箍咒。
1705759192
1705759193
杨度的解释很牵强,说如果从共和改为君宪,那么帝位就是国民公投、宪法赋予的,君主要想永延帝祚,就必须实行宪政,否则会被人民抛弃,酿成革命。
1705759194
1705759195
其实,不管杨度的雄辩如何气势纵横,推导如何步步为营,舍弃一条,《君宪救国论》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1705759196
1705759197
那便是可行性。
1705759198
1705759199
或者换一种说法:人民答不答应。
1705759200
1705759201
替人做主的时代早已远去,总想管别人的人只能收获越来越多的失望,因为你之蜜糖,安知不是我之砒霜?
1705759202
1705759203
文章通过夏寿田交上去后,袁世凯亲笔题写了“旷代逸才”四个字,制成金匾赐给杨度,此外再无表示。
1705759204
1705759205
态度不是很明朗,杨度决定团队作战。
1705759206
1705759207
事实上几个月前他就推荐老师王闿运出山,但很明显,八十多岁的王同暌违了数十载的袁世凯气场不合。
1705759208
1705759209
刚到北京,会晤段祺瑞。段对眼前这个长袍马褂留辫子的老古董不屑道:“民国了,还是胡人服装?”王闿运当即回以:“西装革履,也是胡人服装。”
1705759210
1705759211
访问老乡熊希龄时,问:“国务院何在?”熊答以在集灵囿(中南海西北角)。王淡然一笑:“此中飞禽走兽必多。”熊知他说笑,没接话。
1705759212
1705759213
王闿运不依不饶:“想必有熊。”熊希龄忍不住了:“壬老休要取笑,我早已不做国务总理了,继任者为原山东抚台孙宝琦,现又改名国务卿,由前清相国徐世昌担任。”
1705759214
1705759215
王闿运若有所悟道:“毕竟大官还是大官。”
1705759216
1705759217
见到袁世凯,王老头对贴身女仆周妈道:“这是我侄儿(王跟袁保庆一年中举,拜过同年),像不像总统?”周妈说:“头很大,就是个子矮了点。”
1705759218
1705759219
吃席时,王闿运又对周妈道:“你要多吃点,这就是当年皇上的御宴。”
1705759220
1705759221
袁世凯无语,结果发现还有更无语的。
1705759222
[
上一页 ]
[ :1.70575917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