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71438e+09
1705771438 在张国焘与张闻天、博古等人的矛盾冲突中,我们既不能肯定哪一方是完全正确的,也不能说哪一方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的看法与他们又有差异。这就形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内错综复杂的局面。凯丰、博古等人把失败硬说成是胜利,把退却说成进攻,当然不能令人信服。但是张国焘对革命前途作了悲观的估计,也不能提高红军的士气,把革命引向胜利。毛泽东是很实际的,他知道以红军目前的实力,不能与国民党硬拼。再沿着“左”的一套走下去,会把红军彻底断送。但是革命必须继续下去,听从张国焘的意见,在这荒凉的少数民族地区长住下去,也是没有前途的。因此他在决议和两次发言中,都坚定地表示一定要北上去开辟西北的陕甘根据地,并派一支部队去新疆或宁夏打通国际路线,背靠苏联坚持革命。毛泽东在会后修改决议草案时,曾对总参谋长刘伯承说:“我总想,这个根据地要在黄河以东,不能在黄河以西,这样才好和群众结合。”这是一个卓越的预见,几十年后,刘伯承元帅回忆说:
1705771439
170577144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毛主席说:唯物主义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彻始彻终,就是领导群众斗争。他说:“我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共产党有存在之必要,你不给群众办好事,不领导群众斗争,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嘛。”根据地放在河东,以后抗日东进,就看出主席这个思想来了。[21]
1705771441
1705771442 中央领导人都明白:张国焘之所以反复纠缠政治路线问题,是要在党内树立他的权威。特别是他目前处于人多枪多的优势地位,使中央更为担心。虽然双方在决议中都高唱加强一、四方面军兄弟般的团结,但隔阂和矛盾却越来越深,成为两大山头的对立。当沙窝会议讨论第二项议题——组织问题时,一场权力分配的较量就无法回避了。
1705771443
1705771444 主持会议的人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方案。宣布这次会议要吸收四方面军干部参加中央工作。由政治局提议:
1705771445
1705771446 补选三个中央委员: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
1705771447
1705771448 补选三个中央候补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
1705771449
1705771450 中央政治局补选二人:陈昌浩为政治局委员,周纯全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后中共中央的正式历史记载中,都没有承认这次补选。——作者注)
1705771451
1705771452 张国焘立即说:“在坚决提拔工农干部上可以多提几个人。”
1705771453
1705771454 毛泽东说:“四方面军的干部有很多好的干部,而我们只提出这几个同志,是很慎重的。本来政治局不能决定中央委员,现在是在特别情形下这样做。其他干部更可以吸收到各军事政治领导机关工作。”
1705771455
1705771456 张国焘态度强硬地说:“本来要提出(四方面军)九个同志都到政治局,以便提拔工农干部和学习领导工作。”
1705771457
1705771458 毛泽东委婉地拒绝他的要求,说:“国焘同志的意见是很好的,将来可以多吸收到中央机关及其他部门来。”
1705771459
1705771460 张国焘不好再闹,中央对方案又作了调整,陈昌浩和周纯全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22]
1705771461
1705771462 毛泽东又提议:恢复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由周恩来同志负责(因为周将红军总政委让给了张国焘)。四方面军不变,红军仍然分成两个方面军。对红军指挥机关又做了若干调整,经大家一致通过,红军指挥机构和负责人的情况如下:
1705771463
1705771464 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
1705771465
1705771466 主 席    朱 德
1705771467
1705771468 副主席    张国焘 周恩来 王稼祥
1705771469
1705771470 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
1705771471
1705771472 总司令    朱 德
1705771473
1705771474 总政治委员  张国焘
1705771475
1705771476 总参谋长   刘伯承
1705771477
1705771478 总政治部主任 陈昌浩
1705771479
1705771480    副主任 杨尚昆 周纯全
1705771481
1705771482 红军前敌总指挥部
1705771483
1705771484 总指挥    徐向前
1705771485
1705771486 政治委员   陈昌浩
1705771487
[ 上一页 ]  [ :1.7057714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