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71480
副主任 杨尚昆 周纯全
1705771481
1705771482
红军前敌总指挥部
1705771483
1705771484
总指挥 徐向前
1705771485
1705771486
政治委员 陈昌浩
1705771487
1705771488
参谋长 叶剑英
1705771489
1705771490
副参谋长 李 特
1705771491
1705771492
政治部主任 陈昌浩(兼)
1705771493
1705771494
副主任 傅 钟
1705771495
1705771496
工农红军一方面军
1705771497
1705771498
司令员兼政委 周恩来
1705771499
1705771500
参谋长 周 昆
1705771501
1705771502
政治部主任 朱 瑞
1705771503
1705771504
副主任 罗荣桓
1705771505
1705771506
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1705771507
1705771508
总指挥 徐向前
1705771509
1705771510
副总指挥 王树声
1705771511
1705771512
政治委员 陈昌浩
1705771513
1705771514
参谋长 倪志亮
1705771515
1705771516
副参谋长 王宏坤
1705771517
1705771518
政治部主任 李卓然
1705771519
1705771520
副主任 傅 钟 曾传六
1705771521
1705771522
张国焘终于摊牌了。他要求将四方面军中九名干部提拔为政治局委员,当时连他本人在内,中央政治局共有八名政治局委员,两名政治局候补委员。如果按张国焘的意志办,四方面军一下有了十名政治局委员,在中央政治局自然形成多数,中共中央就是张国焘的天下了。面对张国焘咄咄逼人的进攻,毛泽东等委婉而坚决地拒绝了他的要求,作了部分的妥协。在中央政治局内,张国焘的人虽然还是少数,但在红军指挥机构里四方面军占了明显优势。总政治委员是张国焘的,红军作战指挥,他有决定之权。前敌指挥部是徐、陈的,打仗要靠他们。总之,中共中央已经对张国焘作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就是为了团结他。因为眼下中央要靠红四方面军强大的力量打开北上之路。周恩来在会上对张国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一方面军从江西拖出来,确实拖瘦了;像王稼祥同志一样,骨瘦如柴。你(张国焘)胖胖的,还要你帮助帮助,这是兄弟之情。”
1705771523
1705771524
好累人的沙窝会议终于结束了,张国焘怒气未消地和陈昌浩一路走一路说。陈昌浩激动地问张国焘:“为什么中央这样顽强地抹煞四方面军一般同志的意见?如果你进一步明确宣布中央政治路线完全错误,中央领导破产,将会发生什么后果?如果这样做,是不是会逼使中央让步?”[23]张国焘还下不了这样的决心,和中央决裂,毕竟不是随便干得的事。
1705771525
1705771526
在四方面军总部,徐向前正焦急地等着他们回来。他看到“张国焘满肚子不高兴,脸色阴沉,不愿说话。陈昌浩向我发牢骚,说中央听不进国焘的意见,会上吵得很凶。我对张国焘、陈昌浩说:“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这里没有吃的,得赶紧走。我们在前面打仗,找块有粮食吃的地方,你们再吵好不好呀!当时的确到了闹粮荒的地步,我心里急得很。部队天天吃野菜、黄麻,把嘴都吃肿了。供应中央领导机关的粮食,眼看快要吃完。周恩来同志患疟疾,病得起不了床,我去看望他时,带去几斤牛肉,算是头等补养品。我想,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要命第一。我一再催促张国焘、陈昌浩早走,原因就在这里。”[24]
1705771527
1705771528
在徐向前等人的催促下,张国焘总算答应走了。他也认为毛儿盖地域狭小,不宜久留。但他打算和中央分开,免得在一起吵个没完。毛泽东等也十分赞同。按照夏洮战役计划,红军部署又作了一些调整。8月12日,在中央和前敌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右路军的红一、三军团,4军、30军,军委纵队、红军大学陆续开始行动,向班佑、巴西地区进发。
1705771529
[
上一页 ]
[ :1.705771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