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71824
[13] 参见《红军长征记》,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党史资料》,1954年第3期第115页。
1705771825
1705771826
[14] 《童小鹏军中日记》,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151—154页。
1705771827
1705771828
[15] 军事科学院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料选编》第7辑第3册。
1705771829
1705771830
[16] 萧锋:《长征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1页。
1705771831
1705771832
[17]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第17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63页。
1705771833
1705771834
[18] 中共四川省党史工作委员会编:《红军长征在四川》,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203页。
1705771835
1705771836
[19]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313页。
1705771837
1705771838
[20] 李炳藻:《在川西北截击红军的经过》,《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上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9页。
1705771839
1705771840
[21]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参谋团大事记》第3篇第3章。
1705771841
1705771842
[22] 夏洛特·索尔兹伯里:《长征日记——中国史诗》1984年5月30日的日记。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194页。
1705771843
1705771844
[23] 程世才:《包座之战》。载《回顾长征》,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4页。
1705771845
1705771846
1705771847
1705771848
1705771850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第8章 红一方面军单独北上
1705771851
1705771852
1705771853
1705771854
1705771855
右路军准备北上——左路军噶曲河受阻——张国焘改变主意——徐、陈劝说张国焘北上——张国焘下达南下命令——中央据理力争——陈昌浩转向——彭德怀担心毛泽东的安全——“密电”之谜——毛泽东决定单独北上——叶剑英夜里脱身——“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李特追赶中央——一、四方面军分离——毛泽东心情沉重
1705771856
1705771857
右路军走出草地后,在巴西、班佑地区进行休整。这里是半农半牧区,虽然人口不多,但有粮食和牛羊,为饥饿的红军解了燃眉之急,部队的情绪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村子小,容不下很多人。各部分开居住。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和中央机关驻在巴西的牙弄村,徐向前、陈昌浩、叶剑英和前敌总指挥部驻在巴西的潘州村。两村相距约三里地,往来便利。其余部队分散在附近的大小村落里,红一军团作为先头部队,向包座以北的俄界开进。
1705771858
1705771859
包座战斗结束后,红军北上的道路打通了。大家都盼望左路军早日前来会合,共同北上。那些天,毛泽东每天都要请陈昌浩到中央驻地来商量事情。因为他是政治局委员,也是红四方面军中有决定权的领导人。毛泽东着意做他的工作,想把陈昌浩拉到与中央一致的立场上来。
1705771860
1705771861
徐向前回忆:“右路军出了草地,占领包座,已是8月底。左路军那边不见动静,令人焦急。毛主席找我和陈昌浩去,研究如何做张国焘的工作,催他带左路军上来。我说:如果他们过草地有困难,我们可以派出一个团,带上马匹、牦牛、粮食,去接应他们。毛主席说:这个办法好,一发电报催,二派部队接,就这么办。接着,即以毛泽东、陈昌浩和我三人的名义,发出电报。我们又令4军31团准备粮食,待命出动。”[1]
1705771862
1705771863
徐帅说的是9月1日的事。在此之前,8月24日,徐、陈就给张国焘、朱德发出一电,建议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电报先通报了敌情,然后说:
1705771864
1705771865
目前箭已在弦,非进不可,西路主力端出岷(县)哈(达铺),抑出夏(河)洮(河)?前者则主力向包座岷州大路进,主要至洮河东打;后者则主力出郎木寺、双岔、班佑。此方必在集中包座或郎木寺待命。
1705771866
1705771867
弟意右路军单独行动不能彻底灭敌,必须左路马上向右路靠近,或速走班佑,以便两路集中向夏洮岷进。主力合而后分,兵家大忌。前途所关,助立决立复,迟疑则误尽中国革命大事。
1705771868
1705771869
8月29日,陈昌浩又致电张国焘,通报过草地的路线和准备进行包座之战的计划。并再次催促说:“左路宜很快向此方进,不然前进道路必为敌阻。”
1705771870
1705771871
接到徐、陈的电报后,8月30日,朱德、张国焘致电左路军后方的倪志亮、周纯全,通知他们:“我左路军以集中班佑与右路军靠拢北进之目的。”命令9军为第一梯队,向班佑前进。后方部队的主力为第二梯队,于9月12日到查理寺集中,准备向班佑前进。但是“川康省委以阿坝为中心,(刘)瑞龙在阿坝,将来31军政治部亦开阿坝大大开展工作,使阿坝成为苏区一部”。[2]
1705771872
1705771873
左路军虽然同意北上,但是毛泽东感到他们行动太慢。按计划要半个月才到班佑,到那时胡宗南又布下新防线了。9月1日,徐、陈、毛联名致电张国焘,陈述北上建议。电报指出:“目前形势极有利于向前发展。……右路军须以主力向前推进。以不突出西固、岷州线为度,第一步以一、三两军(团)控制罗达地区,4军、30军主力控制白骨寺地区,其一部控制包座。这样控制了两条平行东向路,并随时可与胡敌五个旅有把握地决战,绝不会被敌截断,更不是从间隙偷出封锁线。候左路到达,即以一支队向南坪方向,又一支队向文县方向佯攻胁敌,集中主力从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必能争取伟大胜利。”“目前蒋、胡注意力集中西固以东方向。毛儿盖通班佑,路短棚多。提议以三至四个团掩护能行之伤病员及资材,从卓克基经毛儿盖缓缓前进,免致抛弃。”[3]
[
上一页 ]
[ :1.7057718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