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71891e+09
1705771891 徐向前、陈昌浩接到电报,大吃一惊。张国焘不但掉头回了阿坝,现在连北进方针也不同意了。徐向前认为张国焘的理由是不成立的。“一是所谓噶曲河涨水,无法徒涉和架桥。其实四方面军有支一百多人的造船队,就在左路军,就地取材,营造简便渡河工具,不成问题。二是所谓粮食缺乏。其实阿坝那带,粮米较毛儿盖地区要多,张国焘以前来电也说过。我们从毛儿盖出发,每人只带了供两三天食用的炒青稞,还不是通过了草地?他们的粮食绝不会比我们少,过草地有什么不行?更何况我们还要派部队与粮去接应他们呢!所以,张国焘这是找借口,与中央的北进方针相抗衡。”[7]
1705771892
1705771893 张国焘当然不会因为一条小河过不去而改变战略方针,对全局形势,他有自己的考虑。当时他没有对任何人讲,在和中央分裂后,1935年10月10日他在卓木碉的一次会议上做了说明:
1705771894
1705771895 右路军打胜仗,我们想胡宗南有二十七团,打坍了三团,还有二十四团。于学忠、张钫、鲁大昌共八十余个团,洮河、夏河都有阻碍,马(步芳)又集中二万骑在夏河。就是我们到了哈达铺,经过大量减员,能不能打坍敌人是个问题。假使我们打不好,西南是黄河,不能过。即使左路军费了一切力量去会合右路军,而又不能战胜敌人,在洮河、黄河间敌人更容易封锁。同时左右两路是不能分开行动,如果经过十天草地,掉队每团以二三百人计,必定要减员七千人。而上万数病号丢掉了,皮衣没有,打骑兵没准备,飞机易活动,政治纪律不好,回人不易解决,如拖到陕北,红军可以拖成小游击队。虽然地方宽大,而天寒人少等条件,前进困难。[8]
1705771896
1705771897 这一段话反映了张国焘的真实思想,他认为北上是凶多吉少,对于荒凉的陕北地区他更不感兴趣。摆在他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留在这里,建立川、康根据地。他曾对刘伯承说:“革命要有靠山,有接济,然后一突出来就能争取革命胜利。”意思是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要找一个偏僻的地方保存实力。刘伯承说:“群众要求抗日,你不走(老在少数民族区),怎么能搞革命呢?”反驳了他的“理论”。[9]第二条路就是南下回四川。红四方面军战士中四川人居多,愿意打回老家去。用张国焘自己的话说,是“耍回马枪”。
1705771898
1705771899 决心已定,张国焘于9月5日10时致电后方的周纯全、倪志亮和王宏坤,告诉他们:“我左路军先头兵团决转移阿坝补粮,改道灭敌。”要他们各部队“就现地筹粮待命”。并要他们将这一决定转告徐向前、陈昌浩。
1705771900
1705771901 收到张国焘返回阿坝的电报,右路军这里的形势顿时紧张起来。陈昌浩天天跑中央驻地和毛泽东等商量,至少到9月8日上午,陈昌浩的态度还是愿意北上的。但是毛泽东已经在暗中布置。包座之战后,走在右路军最后的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率领下到达巴西,离前敌总指挥部约15里。彭德怀回忆:“我到宿营地时,立即到前敌总部和毛主席处,其实我是为了到毛主席处去,才去前总的。这时周恩来、王稼蔷(祥)均害病住在三军团部。在巴西住了四五天,我每天都去前总,秘密派第11团隐蔽在毛主席住处不远,以备万一。”在红军实行统一指挥后,各部队的电报密码全被总参谋部收缴,只能与红军总司令部和前敌总指挥部联系,各部队之间则无法互通消息。彭德怀找到前敌参谋长叶剑英,“得知一军团到了俄界地区,找不到向导,问不到路。没有地图,茫茫草原,何处是俄界呢?这时杨尚昆已调其他工作,三军团政委是李富春。三军团准备了电台,另编了密本,也只能说是要与一军团联络,而未说是为了防止突然事变。派武亭同志(朝鲜同志)带着指北针寻找一军团走过的行踪,务把电台密本送给林、聂。正好送到林彪处,这天,事情就发作了。”[10]
1705771902
1705771903 林彪、聂荣臻率一军团到达俄界,几天不见中央和后续部队上来,心里着急。9月5日,他们给前敌总指挥部去电:
1705771904
1705771905 徐陈:
1705771906
1705771907 左路西回,于整个行动方针路线方向及行进有无变动,请告。我们正在草地待命并找救济寺向导中。
1705771908
1705771909 林聂 5日5时半
1705771910
1705771911 徐、陈回电为一军团制订了七天的休整计划,无非是学习、操练、筹粮那一套,他们关心的问题未作答复。第二天,三军团的武亭送来了密码,双方立即接通联络。6日15时,林、聂收到周恩来、彭德怀、李富春发来的电报,告诉他们:“一军主力应集结俄界,派队向罗达侦察前进。”
1705771912
1705771913 林、聂不明白为什么前敌总部的指示和三军团的电报不同,再用新密码问彭德怀,彭回电说:
1705771914
1705771915 林聂:
1705771916
1705771917 内情复杂,一军应在原地集结休整,特别注重体力恢复。
1705771918
1705771919 彭李 7日14时
1705771920
1705771921 按照正常情况,彭德怀是不可能自己做主给林彪下指示的。这些无疑得到了毛泽东的同意。这几天,毛泽东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几乎天天紧张地开会,一方面是如何让张国焘重新北上,另一方面是做陈昌浩的工作,使他与中央立场一致。据陈昌浩回忆,毛泽东多次找他谈话,对他说:“张国焘带一部队伍另找路,不要紧,让他在那里,我们先走,我们走了他非来不可。”但陈昌浩无论如何不同意,坚持要等左路军来一起走。[11]此时,陈昌浩也是忧心如焚,再这样争论下去,北上的通路就会被国民党军队堵上,想走也走不了了。8日9时,他和徐向前给张国焘、朱德发了一封言辞恳切的电报:
1705771922
1705771923 胡(宗南)不开岷,目前突击南、岷时间甚易。总的行动究竟如何?一军是否速占罗达?三军是否跟进?敌人是否快打?飞示,再延实令人痛心。
1705771924
1705771925 中政局正考虑是否南进,毛、张(闻天)皆言只有南进便有利可以交换意见;周意北进便有出路;我们意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右路南去南进为下策。万一左路若无法北进,只有实行下策。如能乘向北调时,松潘、南坪仍为上策。请即明电中央局商议,我们决执行。
1705771926
1705771927 此时,张国焘不会再改变决策了,他已经向31军政委詹才芳下达命令:“九十一师两团即经梭磨直到马尔康、卓克基待命,须经之桥则修复之。望梭磨、康猫寺路,飞令军委纵队政委蔡树藩将所率人员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接到徐、陈来电后,张国焘正式下达了要右路军南下的命令:
1705771928
1705771929 徐陈:
1705771930
1705771931 一、三军暂停向罗达进,右路即准备南下,立即设法解决南下的具体问题。右路皮衣已备否?即复。
1705771932
1705771933 朱张 8日22时[12]
1705771934
1705771935 中央的北上与张国焘的南下之争,终于发展到了针锋相对的地步,看来是无法调和了。(历史留下了一个疑问:张国焘的电报究竟是几时收到的?从徐向前的回忆看,显然不是夜间,而应该是8日中午。——作者注)徐向前回忆:“这份电令是陈昌浩先看到的,拿来和我商量。事情发展到这般地步,我们夹在中间,感到很为难。我说:这样重大的问题,不向中央报告不行,你还是跑一趟吧!陈昌浩同意,马上带上电报去找张闻天、博古他们。晚上,陈昌浩来电话通知我去周恩来驻地开会。周副主席当时患病未愈,身体很虚弱,起不了床。我到那里时,毛主席、张闻天、博古、王稼祥、陈昌浩都在,说:就等你来了。在座的都是政治局委员,只有我不是,所以我是个听会的态度。会前,毛主席他们已经拟好了一份要张国焘执行中央北进指示的电文,会上念了一下,要陈昌浩和我表态。陈昌浩表示,同意电报的内容,建议力争左右两路军一道北上;如果不成,是否可以考虑南下。我同意中央的意见,对南下问题考虑不成熟,没有表态。”[13]
1705771936
1705771937 这天夜里,中央和右路军以七人名义致电左路军:
1705771938
1705771939 朱张刘(伯承)三同志:
1705771940
[ 上一页 ]  [ :1.7057718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