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72798
1705772799
[16]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13章。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459页。
1705772800
1705772801
[17] 转引自中华网论坛,蒲德生:《张国焘另立的“第二中央”成员》,2010年4月3日发布。
1705772802
1705772803
[18]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230页。
1705772804
1705772805
[19] 刘伯承:1961年1月26日的谈话。
1705772806
1705772807
1705772808
1705772809
1705772811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第12章 南下失利
1705772812
1705772813
1705772814
1705772815
1705772816
南下打川军——红军势如破竹——张国焘向中央报捷——刘湘孤注一掷——血战百丈关——红军转入防御——薛岳老谋深算——国民党中央军与川军解雅安之围——红军再过夹金山——毛泽东的预言得到证实
1705772817
1705772818
卓木碉会议之后,张国焘为了贯彻南下的战略方针,于1935年10月7日以“中革军委主席”名义发布了《绥崇丹懋战役计划》。具体部署是:王树声率右纵队八个团沿大金川南下,夺取绥靖、丹巴;徐向前、陈昌浩率左纵队十六个团沿抚边河南下,夺取懋功、达维。《计划》要求红军主力以“秘密、迅雷的手段”占领上述地区,为红军南下天全、芦山铺平道路。
1705772819
1705772820
当时四川军阀的部队在大、小金川一线布防,分兵把口,阻止红军南下。刘文辉部两个旅在大金川的绥靖、丹巴、崇化(今安宁)一带,杨森部四个旅在小金川的懋功、达维一带,邓锡侯部一个团把守抚边以东的日隆关。自红军北上后,这里多日太平无事。川军松松垮垮地混日子,没有想到红军会原路返回南下。
1705772821
1705772822
朱德审阅了刘伯承、徐向前制订的作战计划。他虽然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行为,但在保存红军这个大方向上,大家是一致的。朱德认为:红军既然已经南下,就应该打开局面,寻找立足生存的地方。几万红军聚集在荒凉的川西北高原上,无衣无粮,等于自取灭亡。他对四方面军指挥员说:川军向来欺软怕硬,惯打滑头仗。我们不打则已,要打就抓住打,狠狠地打!他要求各级指挥员讲究战术,以快以巧制敌,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1705772823
1705772824
作战计划下达后,各部队立即开始行动。对久困草地、饥寒交迫的红军战士来说,没有比“南下成都坝子吃大米”更令人兴奋的了。部队行动出奇的快,士气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涨。
1705772825
1705772826
大、小金川地区地形复杂,沿途多深山峡谷,水深流急,大部队难以展开。红军取胜的关键在于出敌不意,迅速夺取渡口桥梁和山口要隘。红军开始行动后,原打算由右纵队抢占卓斯甲附近的观音铁桥渡河,以便左右两路夹河而进,隔岸呼应。但右纵队的74团抢占观音桥行动失利,指挥员又不果断,延误了时间。徐向前决定派4军由党坝迅速抢渡大金川,30军随后跟进。10月11日,许世友率4军抢渡成功,沿右岸疾进,连克绥靖、丹巴。9军27师于15日夜间发起攻击,击溃两河口守敌杨森部,并连续行军作战,一鼓作气占领抚边、达维。30军也攻占懋功。经十二天的行军战斗,红军击溃川军六个旅,取得南下第一阶段战役的胜利。
1705772827
1705772828
徐向前对部队的表现是满意的,他回忆:“这一仗是山地隘路战,很难打。我军机智英勇,灵活迅速,充分发挥夜摸、奇袭和小部队大胆迂回穿插等战术特长,渡激流,穿峡谷,破敌垒,夺要隘,表现了红军无坚不摧的优良战斗素质。9军27师连续作战,疾进五百里,打得最出色。夜袭达维之战,行动秘密、神速,当部队摸进街时,敌人还在睡大觉。敌第4旅旅长高德州惊醒后,顾不上穿衣服,仓皇逃走。”[1]
1705772829
1705772830
获悉红军南下的消息,蒋介石判断红军的目标是成都平原。为了堵截和消灭红军,他在重庆建立“行营”,主持“剿匪”事宜。派遣大批国民党军政大员到四川,加强统治。对川军进行整编,将部队员额缩减三分之一,但充实了建制,补充了武器弹药,使川军战斗力比以前有明显的增强。蒋介石把川军统一到他的指挥下,任命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所有经过整编的川军都要听从统一调遣,不得各行其是。蒋介石虽然出了不少钱和枪炮,但收到“一箭双雕”之效。他让川军打红军,打赢就扼杀了革命力量,打不赢也削弱了川军,然后中央军再来收拾局面。当红军南下懋功、丹巴时,刘湘已经调兵遣将,在雅安、天全、名山一带严密布防了。
1705772831
1705772832
取得绥崇丹懋战役胜利后,红军总部决定乘胜南下,向成都平原进军。徐向前估计“我军乘势南攻,打击川敌,夺取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地区,有较大把握”,便制订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10月20日,朱德、张国焘批准并发布了这个作战计划。其部署是:以4军、32军组成右纵队,倪志亮任司令员。许世友的4军攻天全,罗炳辉的32军攻汉源、荥经。30军、31军和9军一部组成中纵队,王树声任司令员,李先念任政委。向宝兴、芦山进攻,得手后向雅安、名山前进。9军主力为右纵队,陈海松任司令员,向邛崃、大邑出击。再分兵向康定、马塘行动,巩固后方,牵制敌人。
1705772833
1705772834
战役开始后,红军势如破竹。10月24日,红33军从懋功出发。27日30军的88师越过夹金山,居高临下冲击驻守在山脚菩生岗的川军杨森部一个团。山谷中林木茂盛,浓雾弥漫,还下着蒙蒙细雨。川军在红军冲杀下溃不成军,沿着隘路逃命,被挤下深渊丧命的就有200余人。红军一口气追到距宝兴县城50里的盐井乡,才停下来休息。
1705772835
1705772836
11月1日王树声率中纵队一部沿东河南下,到达宝兴城西。敌军破坏了河上的铁索桥,红军搭起浮桥过河,与对岸红军会合,一同向宝兴县城发起攻击。守敌弃城向灵关逃跑,红军攻占宝兴城,又穷追猛打,击溃刘湘部一个团,直逼芦山城下。
1705772837
1705772838
红军左、右纵队也进展顺利。许世友指挥4军由金汤翻越夹金山。山高路险,红军找采药农民当向导,用大刀砍断荆棘,一昼夜翻过夹金山,11月8日抵达紫石关下。驻守紫石关的是刘文辉部袁国瑞旅,半年前在泸定桥曾是中央红军的手下败将。此时有两个营守紫石关,心想这里地势险要,只有小路一条,凭借碉堡完全可以用火力封锁红军。没想到红军从悬崖绝壁爬上来一个排,夺取紫石关。袁旅的士兵撒腿往后跑,红军在后面高喊“缴枪不杀”,劝川军不要跑。川军听见红军也是四川口音,就坐下不跑了。剩下的残部好容易逃到天全城外,守城的刘湘部郭勋祺师拒不开门,还向袁旅士兵扫射,扬言“把这些杂牌部队清除掉,我们好去打红军”。袁旅士兵愤怒至极,突然来了勇气,奋不顾身冲上郭师的阵地,闯进城内。[2]
1705772839
1705772840
红军尾随袁旅溃军来到天全城外,在大岗山与郭师交火。黄昏时许世友来到前沿,发现敌军在小河对岸和大岗山上都构筑了工事,并以猛烈的机枪火力封锁河面和桥头,红军几次冲锋都被打了回来。许世友下令停止正面进攻,改用夜袭战术。当天深夜,红军在向导带领下从侧面摸上大岗山。敌军正在烤火做饭,就当了俘虏。许世友看到偷袭成功的信号,下令进攻。郭师的一个团大部被歼,红军紧紧追赶,直扑天全县城。11月9日拂晓攻进城内,堵住了师部的门口。郭勋祺跳墙逃跑,险些当了俘虏。天全战斗是一场硬仗,4军三天连续作战没有休息,从紫石关一直打到天全,先后击溃川军一个师又一个旅,取得南下以来的最大胜利,也让川军领教了红军的厉害。
1705772841
1705772842
这一时期,红军南下各路都进展顺利,形势十分乐观。左纵队击溃邓锡侯一部,逼近邛崃县境。右纵队占领天全后,配合中纵队包围芦山。11月12日芦山守敌弃城逃跑,红军又占领了芦山。十几天内,红军连克宝兴、天全、芦山三县,歼敌5000余人。控制了大渡河以东、懋功以南、邛崃山以西和青衣江以北大片地区,造成直下川西平原、威胁成都的态势,令蒋介石和四川军阀极为震惊。
1705772843
1705772844
在南下的过程中红军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长征的艰苦生活使红军体质大为下降,战斗中掉队的越来越多。半个月的行军作战,把红军的锐气差不多耗尽了,急需休整。红军的装备也很差,遇见顽强的敌军,这些弱点就暴露出来。
1705772845
1705772846
4军攻克天全后,右纵队的32军南下荥经、汉源,掩护4军继续向东进攻。在罗炳辉军长、何长工政委指挥下,32军进至汉源时,遇见了红军的老对头——刘文辉部的刘元瑭。5月间中央红军攻打会理,曾受挫于刘元瑭。现在这个亡命之徒又率一个旅来守汉源。汉源县城位于大渡河北岸大相岭山麓,西门、南门外都是悬崖陡壁,便于防守。北门通大相岭,城外有街道居民,又无城墙。刘元瑭依托北门外的大风包、史家坡等制高点布防,阻挡红军。当32军到达汉源城北时,驻守史家坡的吴营长带头向城里跑,半路上被刘元瑭堵住。刘元瑭怒斥吴营长:“你看清共军来了多少部队?你迟滞了共军多久?你牺牲了多少人?”他一马刀把吴营长砍得血流满面,镇住了逃跑的士兵。刘元瑭退入城中,依靠圩寨和城墙死守。红军包围了汉源县城,又切断了水源,但因火力太弱,始终未能攻克。国民党的飞机经常在汉源上空盘旋,乘红军隐蔽,刘元瑭部下就出来取水,就这样相持两个月。张国焘让32军担任牵制任务,也没让他们硬攻,刘元瑭又占了一次便宜。当红四方面军南下失利,再次北上,32军也撤围而去。[3]
1705772847
[
上一页 ]
[ :1.7057727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