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74291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道理谁都明白,可马家军是骑兵,红军是两条腿,还没等你张开口袋,人家早机动转移了。再说西路军弹药缺乏,饥寒交迫,实在无力吃掉敌人。在这个村庄稀少的狭长地带,怎么集中兵力?连房子都不够住的。中央的意图,徐向前晚年看了中央1936年11月8日的《作战新计划》才明白,他在回忆录中写道:“看了前述中央11月8日的新计划就不难明白,当时令西路军在永、凉地区建立根据地的主要企图,是为了造成河东红军将与西路军在河西会合的假象,调动蒋介石的兵力扼控黄河,以便河东主力红军东出或南出,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我们不知道新计划的内容,所以对中央要西路军蹲在永、凉地区,不进不退,很不理解。”[27]然而陈昌浩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去年他在草地是坚决拥护张国焘的,自岷州会议与张国焘闹翻,他就决心与错误路线划清界线。没有对中央指示提出不同意见。于是,从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消耗战。程世才回忆:
1705774292
1705774293
上级决心不再走,建立永昌、山丹为中心的根据地。各种工作布置未成,敌人二马主力都集中到这一带与我军决战,同时胡宗南补充旅已到凉州一带作二马的预备队。我军在永昌、山丹据守一个多月不动,且天天打仗消耗自己的力量。综计这一个多月打的显著大仗如下:
1705774294
1705774295
一是凉州城西四十里铺之战。88师全部与89师一个团与马步芳两旅以上兵力激战一昼夜。开始敌用数门炮掩护猛攻,我守;打到最后,我军出击,将进犯之敌全部击退,给敌人严重打击,敌死伤在2400名以上。我出击时与敌人拼刺刀,完全是白刃战。我军用刀砍死敌人700多名,我265团一个连被敌人全搞掉了。本来敌人企图消灭我们一部,因我军战斗力强过敌人,粉碎了敌人的企图,最后把敌人打退了。
1705774296
1705774297
二是永昌东南八坝战斗。敌有两旅兵力,我还是88师主力与敌激战两天一夜。此次战斗打得很激烈,首先敌用数门大炮将我守之房舍围子打倒,然后用密集队形的步兵向我猛冲,一直冲到我最后守地。我用大量步兵反攻,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终于把敌人打退了。敌死伤极大,计被我用刀砍死在我房舍围子附近的敌尸即达800多名,我亦有很多的伤亡。
1705774298
1705774299
三是永昌城西水磨关之战,因我们据守这一带不动,敌人为要打击我们,迂回到我们西面来进攻我军。此次战斗88师两个团与敌人一旅以上兵力激战一天一夜,以后我援军赶到,同时守备部队出击,又给敌人重大打击。敌死伤在600名以上,暂时向西退去。我方亦伤亡二三百人。本来这一仗不应该敌人攻我们的,因为9军在水泉子的袭击战没有打,使敌人安全通过我们的伏击地带,插到我们后面地区,反而敌人还袭击我军了。所以88师两个团在水磨关之战是仓促的应战。
1705774300
1705774301
四是敌人进攻我永昌城之战。我们兵力摆在永昌、山丹一带,成一线式的分散配置。敌找我弱点,集中力量猛攻永昌城,企图压迫我退出永昌城。我守城部队88师主力,敌人以两个旅以上兵力猛攻两三天未成,我每次均将进攻敌人打退。在战术上,敌先用数门大炮猛轰,用猛烈火力掩护步兵前进。一次不成再次进攻,接二连三地向我猛扑。我们首先以一部分兵力抵抗来犯之敌人,大量发扬火力,先给敌重大杀伤,待敌人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举行反击,将敌人打退。在这次恶战中,敌伤亡在2000名以上,我方伤数百人。正当永昌战斗正酣之时,敌以一部兵力数次袭击山丹。我5军于敌来袭时,每次均给敌重大杀伤。遂巩固山丹,配合了永昌战斗。
1705774302
1705774303
西路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如此英勇地苦战,但结果是什么呢?程世才悲愤地写道:“我们在打了无数次较激烈的战斗,未能打退敌人进攻。结果既不算成,同时目的也未达到,想建立根据地的希望又不成,打来打去还是无出路。”[28]
1705774304
1705774305
经过这段时间的消耗,西路军由过河时的21000余人减至15000余人,战斗力大不如前。马家军伤亡也在6000人以上,双方损失基本相等。但是马家军的优势条件远胜过西路军。西路军这样苦苦支撑,吸引了黄河两岸十万敌军,减轻了陕北红军的压力,为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起到了一定的策应和配合作用。
1705774306
1705774307
[1]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858页。
1705774308
1705774309
[2] 同上书,第863页。
1705774310
1705774311
[3] 同上书,第864页。
1705774312
1705774313
[4]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867页。
1705774314
1705774315
[5] 军事科学院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分册。
1705774316
1705774317
[6]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52—655页。
1705774318
1705774319
[7]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14章。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519页。
1705774320
1705774321
[8]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56页。
1705774322
1705774323
[9]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878页。
1705774324
1705774325
[10]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14章。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519页。
1705774326
1705774327
[11] 李聚奎:《西路军血的教训》,见《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军事文献》。
1705774328
1705774329
[12] 《毛泽东年谱》上册,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09页。
1705774330
1705774331
[13]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879页。
1705774332
1705774333
[14]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880页。
1705774334
1705774335
[15] 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14章。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522页。
1705774336
1705774337
[16]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883页。
1705774338
1705774339
[17]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885页。
1705774340
[
上一页 ]
[ :1.7057742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