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74576
1705774577
[9] 中央档案馆藏,65卷第1号。
1705774578
1705774579
[10] 晏道刚:《我在西安事变中的经历》。见《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201页。
1705774580
1705774581
[11] 王菊人:《记西安事变前后的几件事》。见《西安事变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140页。
1705774582
1705774583
[12] 张培森等:《张闻天与西安事变》。载《中共党史风云录》,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0页。
1705774584
1705774585
[13] 《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上册第621页。
1705774586
1705774587
[14] 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第5章第3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47页。
1705774588
1705774589
[15]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第19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06页。
1705774590
1705774591
[16] 同上书,第408页。
1705774592
1705774593
[17] 《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上册第625页。
1705774594
1705774595
[18]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9页。
1705774596
1705774597
[19] 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第241页。
1705774598
1705774599
[20] 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第5章第3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250页。
1705774600
1705774601
[21]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20篇第1章。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3册333页。
1705774602
1705774603
[22] 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第230页。
1705774604
1705774605
[23] 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第269页。
1705774606
1705774607
[24]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第19章,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15页。
1705774608
1705774609
[25] 《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上册第632页。
1705774610
1705774611
1705774612
1705774613
1705774615
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第21章 兵败祁连山
1705774616
1705774617
1705774618
1705774619
1705774620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陷入困境——西进与东返之争——中央希望西路军在河西占有根据地——张国焘要西路军服从中央决定——青海二马围攻西路军——甘浚堡突围——高台战斗董振堂牺牲——血战倪家营子——徐、陈激烈争论——中央组织援西军——西路军失败——石窝会议——西路军分散突围
1705774621
1705774622
西安事变,使陕北中央和红军的处境峰回路转。但是对西路军来说,却是雪上加霜。
1705774623
1705774624
古浪之战失利后,西路军继续西进,到了永昌和山丹。在永昌与马家军打了一个月的消耗战,西路军的处境日见恶化。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红军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杀伤了很多敌人,但马家军有后方,人员、武器、弹药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而红军没有根据地,兵员伤一个少一个,弹药也越来越少。红军想在战斗中从马家军身上缴获子弹,但敌人也很狡猾,冲锋时带的子弹很少,打完了再回去补充。永昌城的攻防战中,红军伤亡相当大,城中的各个庙宇、空房中都住满了伤员。河西地区没有革命活动的基础,多数百姓都在红军到来之前跑光了。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开展不起来,冬天必需的皮衣、棉衣没有着落。河西走廊地区此时已是冰天雪地,狂风怒吼。早晨气温是零下16度,午间才零下2度。从鄂豫皖和通南巴来的红军还没经历过西北的严寒,荒凉的河西走廊一片光秃秃的肃杀景象,只有沙漠、戈壁滩的大石头,极少树木,柴火都很难找到。红军中不少人都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忍受着寒冷和饥饿的煎熬。
1705774625
[
上一页 ]
[ :1.7057745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