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84858e+09
1705784858 下午四时。圣驾于早八点到达颐和园,太后与皇帝在那里停留一个钟头。早晨六点钟,动身前往颐和园前,庆亲王先派人向正在轰炸城东齐化门附近地区的日本倭寇悬挂停战旗,之后城门打开,倭寇蜂拥而入。
1705784859
1705784860 我儿恩铭和他的几个手下当时正在颐和园当差。太后和皇帝风尘仆仆,蒙尘而至,皇宫守卫不敢相信这真的是老佛爷,直到她大声怒斥,怪他们竟然没有认出自己,他们才赶紧开门,骡车从侧门而入,老佛爷用了早茶,下令城中所有的古玩、珍宝和装饰品立即打包送至热河。同时,她差手下一个太监到北京城告知皇后将紫禁城中所有珍宝全部藏在宁寿宫的院中。
1705784861
1705784862 端王、庆亲王、那王、肃王都到了颐和园随驾,几位贝勒也在那里,还有吴汝梅、浦兴二人,各部堂官约十二人,军机章京三人,自此由马玉坤提携带兵一千护送两宫至张家口,加上端王手下虎神营旗兵数百人,他们都是些攻打使馆无功之人。此时,荣禄依然在极力整合军队。
1705784863
1705784864 刚刚得知我的老友帝师兼军机大臣徐桐在家里自缢而死,他家中十八位女眷也随其自缢。徐桐是位真正的爱国志士,也是一位真学者。可悲!可悲!现在我听到的全部都是可悲可泣的消息。满洲骄子,今日竟然都落得个如此悲惨的下场。醇亲王下个月就将入门的妻子,全家自尽,可悲啊!老佛爷这一生,这已经是她第二次从圣城逃离,正如周幽王遇犬戎之难时一样,蒙尘于外。正是因为南方各省不能与举国同心协力,同仇敌忾,才导致如此灾难。端王排汉,也应该受到谴责。正如孔夫子所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荣禄果真没错,义和团的拳民所谓的法术纯属无稽之谈。他们实际上手无缚鸡之力。哎!昔日盛世难再现了!
1705784865
1705784866 我的夫人及其他女眷,和所有女性一样顽固得近乎愚蠢,吞鸦片自尽。我无力阻止他们,但是我不愿如此愚蠢。尽管现在外国强盗在城中各个角落抢掠,但是他们永远也找不到我的藏宝之处。虽然我年迈衰弱,我也将留在这里。我儿恩珠从昨日便不知去了何处,家中所有的仆人几乎都逃散了。没有人为我准备晚餐。
1705784867
1705784868 《景善日记》至此便结束了,作者在当晚被长子推入井中而死。家中所有女眷之前便已经吞药而死。
1705784869
1705784870 光绪年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光绪帝朱笔上谕,立端王之子大阿哥为皇位继承人。谕旨内容如下:
1705784871
1705784872 朕以冲龄,入继大统。仰承皇太后垂帘听政,殷勤教诲,巨细无遗。迨亲政后,复际时艰,亟宜振奋图治,敬报慈恩,即以仰副穆宗毅皇帝付托之重。
1705784873
1705784874 乃自上年以来,气体违和,庶政殷繁,时虞丛脞。惟念宗社至重,是以吁恳皇太后训政。一年有余,朕躬总未康复,郊坛宗储庙诸大祀,弗克亲行。
1705784875
1705784876 值兹时事艰难,仰见深宫宵旰忧劳,不遑暇逸,抚躬循省,寝馈难安。敬念祖宗缔造之艰,深恐弗克负荷,且追维入继之初,恭奉皇太后懿旨,俟朕生有皇子,即承继穆宗毅皇帝为嗣。此天下臣民所共知者也。乃朕痼疾在躬,艰于诞育,以致穆宗毅皇帝嗣续无人,统系所关,至为重大,忧思及此,无地自容,诸病何能望愈。
1705784877
1705784878 用是叩恳圣慈,就近于宗室中,慎简贤良,为穆宗毅皇帝为嗣,以为将来大统之界。再四恳求,始蒙俯允,以多罗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继承为穆宗毅皇帝之子。钦承懿旨,感幸莫名,谨当仰遵慈训,封载漪之子溥儁为皇子,以绵统绪。将此通谕知之。
1705784879
1705784880 如此伤感之圣旨,在历史上甚是少见。光绪皇帝不但甘心隐退,还亲自昭告天下。他要感谢致使自己悲剧发生的肇事者,感激“圣母之恩”,甚是可悲。正是这位慈母亲手毁掉了他的一生。
1705784881
1705784882 京中都察院上奏的奏折传到西安,奏折陈述了杀死德国公使克林德男爵的凶手恩海被处决一事。
1705784883
1705784884 从这份奏折可以看出,朝中高官对义和团及其排外运动的同情。尽管在对外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了,但朝中高官们对太后的敬仰之情依然未减半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军士眼中的英雄主义。奏折内容如下:
1705784885
1705784886 日本人所雇侦探,在日军领地当铺内查出一时表,上镌“克林德图记”当铺主人言:此乃一满人名恩海者所质,其人住内城车店内。侦探名曰得洛,本族营定字第八队书记。查得此事,即报告于日人,立派人往车店内。以二三人先入内,立院中问曰:“恩海在此住否?”有一人答曰:“予即恩海。”乃立时拘去。审问之时,恩海神志镇定,毫无畏惧。问官问曰:“德国公使是否为汝所杀?”恩海答曰:“我奉长官命令,遇外国人即杀之。我本一兵,只知服从长官命令。有一日,我带领二三十人,在街巡逻,见一外国人坐轿而来。我立于旁,对准外国人放一枪,轿夫立时逃走。我将外国人拖出,已死。其胸前有一表,我即取之。同事者有得其手枪者,有得其金戒者。我万不料因此表犯案。但我因杀国仇而死,心中甚乐。汝等即杀予以偿命可也。”
1705784887
1705784888 翻译又问曰:“你那天是否醉了?”恩海笑答曰:“酒乃最好之物。我寻常每次可饮四五斤,但那天实未饮一杯。你怕我要倚酒希图减罪吗?”恩海真一忠勇之人,侃侃不惧。观者皆为动容,觉中国军中尚有英雄也。次日,即交付德人,于克林德被杀之地杀之。臣等思此事,理当奏闻。恩海为国而死,当邀皇太后、皇上之悯惜,加以荣典。谨此具奏。
1705784889
1705784890
1705784891
1705784892
1705784893 太后治下的中国 [:1705782840]
1705784894 太后治下的中国 第十八章 纪念两位勇士
1705784895
1705784896 满洲士兵恩海在德国公使坐于轿中毫无防备之际,将其射杀。上一章结尾处摘引的奏折记述了恩海被抓捕及执行死刑的过程。
1705784897
1705784898 诸臣上奏太后,祝贺大清朝能够拥有如此忠勇之士。恩海为国效忠,勇气可嘉,死得其所。但平心而论,稍微具有远见卓识的学者皆不会忘记袁昶和许景澄,他们满腔英雄热血,堪称凤毛麟角的道义先勇,为了国家大义舍身就义。若中国能够多些如此之人,百姓就没有任何理由担忧国家之未来。
1705784899
1705784900 二位勇士的所作所为值得敬佩,我们在本章特将两人就义前所上奏折摘录如下,奏折斥责义和团,语锋直指太后身边的奸佞之人,劝谏太后不要一错再错。
1705784901
1705784902 他们的英名受到国人敬仰,他们的勇气和无私的爱国主义在死后得到认可,他们的名誉得到平反,当时的摄政王下了一道谕旨,将二人之名列入了贤良祠。
1705784903
1705784904 被处决不久,袁昶的儿子写了一封哀告,于1900年9月将袁昶的死讯通告亲友,并传于亲朋好友间,赞扬了其父的忠勇,表达了自己的哀伤自责之情,内容摘录如下:
1705784905
1705784906 先父仗义执言,直面邪恶之势,继而招祸。现将此函告于诸亲友。
1705784907
[ 上一页 ]  [ :1.70578485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