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1807
[36]比森前引书,第136—137页。该团体的名单收录在王健民前引书,第3卷,第72页。
1705801808
1705801809
[37]李宗仁前引书,第3卷,第30—15a页。
1705801810
1705801811
[38]王健民前引书,第3卷,第175页。
1705801812
1705801813
[39]余汉谋于7月3日抵达南京后,接替了陈济棠的职务。这样,就把他所指挥的广东第一军置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下。陈济棠被迫于7月10日从广州逃往香港。在广西李宗仁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长就是蒋介石,广西军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路军,受南京政府名义上的统辖。见李宗仁前引书,第3卷,第30—16a页。比森前引书,第142页。
1705801814
1705801815
[40]五位领导人是沈君儒、章乃器、沙千里、彭文应、史良。见王健民前引书,第3卷,第78页。
1705801816
1705801817
[41]见吴天威前引书,第16页。
1705801818
1705801819
[42]《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3—16页。另见约翰森致赫尔的电报,1936年5月30日,USNA793•94/77。
1705801820
1705801821
[43]《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7—18页。
1705801822
1705801823
[44]《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7—18页。另见英国外交部公文记录《秘件》“中国 1928—1937”,No.F135/96/10。
1705801824
1705801825
[45]汪兆铭(精卫)致驻日蒋廷黻大使的电报,“中华民国”国家档案馆,No.2267•503/35,没有注明日期,该电可能发于1935年10月。关于蒋大使根据汪的电报对广田的答复,请见前引书《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9页。
1705801826
1705801827
[46]汪兆铭(精卫)致驻日蒋廷黻大使的电报,“中华民国”国家档案馆,No.2267•503/35,没有注明日期,该电可能发于1935年10月。关于蒋大使根据汪的电报对广田的答复,请见前引书《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9页。
1705801828
1705801829
[47]汪兆铭(精卫)致驻日蒋廷黻大使的电报,“中华民国”国家档案馆,No.2267•503/35,没有注明日期,该电可能发于1935年10月。关于蒋大使根据汪的电报对广田的答复,请见前引书《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5卷,第19页。
1705801830
1705801831
[48]亲日派指的是南京政府领导人中的一个派别,他们鼓吹中、日合作,谈判解决中、日冲突,避免与日本发生对抗。
1705801832
1705801833
[49]英国海军大臣和汪精卫谈话备忘录,英国外交部公文记录。《秘件》,No.126/96/10。
1705801834
1705801835
[50]汪精卫:《抵抗要有决心,也要有力量》,见《汪精卫先生最近言论集》,上海,1936年,第937页。
1705801836
1705801837
[51]柏金斯致胡尔的电文,1932年5月3日,USNA893•00/11921。
1705801838
1705801839
[52]蒋介石:“蒋总统集”,第920页。
1705801840
1705801841
[53]蒋介石:“蒋总统集”,第920页。
1705801842
1705801843
[54]张学良:《忏悔录》,第50页。塞利前引书,第280页。
1705801844
1705801845
[55]见德国外交部档案:《德国对外政策文件,1918—1945》,C辑,第三帝国,第一阶段,第4卷,1935年4月—1936年3月,No.416/439,华盛顿,美国政府出版局,1966年。
1705801846
1705801847
[56]1935年12月,张群接替汪精卫任南京政府的外交部长。
1705801848
1705801849
[57]关于蒋介石对有吉的允诺,可见外交部致中国驻东京大使的电报,1935年11月21日。见《中日外交资料总编》,第4卷,第41页。
1705801850
1705801851
[58]约翰森致胡尔的电文,1935年3月5日,USNA793•94/777。
1705801852
1705801853
[59]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展出文件,第215号。
1705801854
1705801855
[60]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展出文件,第977号;副本,No.9542—9547。
1705801856
[
上一页 ]
[ :1.7058018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