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2638
1705802639
中联社,这是30年代在中国舆论界最有影响的新闻机构,它于12月16日发表了一篇措词适度而谨慎的声明,14个省和大城市的报纸和新闻机构也在这份声明上签了名。声明以相当模糊的语言,提出三点主张:第一,在内乱外患的双重威胁下,若使中国求得生存,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保持一个绝对独立自主的、坚定的立场。无论是什么主义,它都必须建立在有利于国家救亡图存的基础上。第二,在扣押蒋介石的问题上,张学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所以,全国人民应启发他的良知,使他释放委员长。第三,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简单而明确,符合正义和中国传统的法律,也要与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教诲互相一致。[30]
1705802640
1705802641
左翼爱国团体和青年学生组织是拥护少帅这一举动的,他们积极响应西安方面的主张。全国救亡协会提出下列主张:
1705802642
1705802643
(1)停止内战;(2)停止镇压共产党;(3)组织统一战线;(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5)加强和援助绥远的抗日战争。[31]
1705802644
1705802645
当“西安事变”的消息公开了以后,北平学联立即通过了下列决议:
1705802646
1705802647
(1)我们以人民的名义要求:立即对日宣战。
1705802648
1705802649
(2)我们要求建立代议制政府。
1705802650
1705802651
(3)我们谴责以任何借口发动任何形式和任何种类的内战。
1705802652
1705802653
(4)我们要求蒋介石联合张学良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1705802654
1705802655
(5)我们要求南京政府全部接受张学良提出的抗日主张,必要时宣战。
1705802656
1705802657
(6)我们要求南京政府和中国所有各党派、各种力量召开一个全国国防会议,共商抗日救亡之大计。[32]
1705802658
1705802659
这份决议表明,中国学生的反日情绪极为高涨。
1705802660
1705802661
知识分子中的另外一个重要阶层是大学教师,他们是比较保守的。1936年12月15日,北平各大学校长致电张学良,口气颇为强硬:
1705802662
1705802663
陕中事变,举国震惊,介公负国家之重,若遭危害,国家事业至少要倒退20年,足下应念国难家仇,悬崖勒马,卫护介公出险,束身待罪,或可自赎于国人。若执迷不悟,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正为敌人所深快,足下将永为国家民族之罪人矣。
1705802664
1705802665
1705802666
1705802667
1705802668
胡适(1891—1962)
1705802669
1705802670
20年代最有影响的自由主义学者胡适博士在“西安事变”发生的前几天才从美国回来,他于12月20日为天津《大公报》写了一篇星期日社论,题为“叛逆张学良”。他呼吁全国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反对少帅。他在这篇文章中说:
1705802671
1705802672
……中国本是统一的,当我从美国回来时,对中国是乐观的。可是现在张学良搞糟了这一切,他使中国在世界上名誉扫地……他正在毁灭中华民族的活力,阻止中国的进步……毫无疑问,张学良的行为是对国家的背叛……最使人不解的是,现在仍有一伙青年人对他表示同情和赞赏,如果他们不想损害国家利益,他们也一定是无知的……[33]
1705802673
1705802674
在这篇社论中,胡博士极力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辩护,教育学生:
1705802675
1705802676
至于知识幼稚的学生,他们本是抱着爱国血诚的,只因为情绪太兴奋,忍耐心太薄弱,总疑心到政府的领袖有对不住国家的心思。这种错误的感觉到现在可以消除了。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齐整的步伐、充实的力量……我们的强邻早已认清蒋介石先生领导之下的政府是最可怕的力量,所以他们处心积虑要打倒那个力量。所以凡危害那个力量的行为,都是自坏我们国家民族的抗拒力量,都是危害我们自己的国家,危害我们自己的民族——都是叛国祸国。他最后还猛烈攻击了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1705802677
1705802678
1705802679
1705802680
1705802681
张学良主政华北时,和胡适来往较多。不仅经常见面,也常书信来往。这是张学良给胡适的亲笔函。
1705802682
1705802683
西安的叛变最明白地告诉我们,统一战线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首先共产党既然已经主张了国际主义,他们怎么同时还能是爱国主义的呢?他们为民族阵线摇旗呐喊,只不过是在行将灭亡以前为求自保的一种策略。其次,他们侈谈抗日,其实只不过是一种无耻的欺骗,真正抗日的人是不会扣押正在领导抗日战争的最高领袖的。第三,莫斯科是不会支持他们这种行动的,事实上,莫斯科已经发表社论谴责这种行为了。[34]
1705802684
1705802685
这篇社论深得南京政府赏识,故将它大量印发,在当时颇有影响。
1705802686
1705802687
另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于12月16日在南京的《中央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题为“论张学良之叛乱”,对张学良进行了最恶毒的谩骂式的攻击。他极力为南京领导人所采取的措施辩护,对少帅进行人身攻击。他写道:
[
上一页 ]
[ :1.7058026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