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803249e+09
1705803249
1705803250
1705803251
1705803252
1705803253 应张学良之邀前来商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右)、叶剑英(中)、博古(秦邦宪)。
1705803254
1705803255 可能斯大林在听说汪精卫与希特勒会谈之后,便立即给中共发了上述电报,紧接着又发了一份详细的指示和解释。
1705803256
1705803257 在保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收到斯大林的电报以后,一致认为,如果他们不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办事,他们就不会得到苏联的任何支援,就有可能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进攻。况且,莫斯科的指示从总体上来说,与他们所倡导的统一战线和“拥蒋抗日”的政策并无分歧,所以共产党领导人决定,应立即把莫斯科的指示通知周恩来,要求他劝说张学良,根据电报的精神释放蒋介石。周恩来收到保安来电以后,也对莫斯科的态度大吃一惊。[74]他主要不能理解的是苏联对“西安事变”的诋毁,以及对张、杨的反感。
1705803258
1705803259 斯大林的想法是符合逻辑的,对于他来说,中、日对抗是其外交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蒋介石毕竟不是亲日派,如果能争取他领导全民族抗日,那么,日本将陷在中国战场上,至少暂时是这样。这就减轻了苏联可能遭受日本进攻的威胁,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如此。相反,如果蒋介石被杀或被长期扣押,南京政府采取镇压叛乱者的立场,中国将分裂为各种阵营,南京国民政府将落入亲日派的手里,汪精卫掌管政事,何应钦指挥军事,造就不可避免地使中国加入反对共产国际的阵营。苏联将受到威胁。因此,斯大林命令中国共产党,从国际主义大局出发,即“保卫社会主义苏联”,释放蒋介石。[75]
1705803260
1705803261 周恩来根据中央的指导方针和莫斯科的指示精神,开始对少帅施加影响。他首先肯定了张、杨此举的爱国动机,然后,他告诉张学良,他个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不是在西安建立独立的政权。这样,只能助长南京主张讨伐西安的闹剧,蒋介石的追随者将会进行一场长期的斗争,这实际就等于一场长期的内战,其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样不仅陷中国于万劫不复之境地,而且也辜负了二位将军抗日爱国的一片苦心。
1705803262
1705803263 周恩来继续说道,目前中国所需要的是举国一致的抗战,而不仅仅限于西安一隅,中国需要的是统一和合作,而不是分裂或内战。若要使前一种局面得以实现,就必须尽快争取蒋介石抗日。只要他改变国策,答应抗日,就要体面地释放他,并拥护他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袖。
1705803264
1705803265 共产党解决“西安事变”的方案,实际上恰与少帅不谋而合。逼蒋抗日,乃是张学良此次发动“兵谏”的初衷。扣蒋以后,他一再表白,只要蒋介石接受八项主张,就拥护他做抗日领袖。他本以为共产党一定不能放过这一报仇雪恨的好机会,因此,曾准备一番言语,劝说共产党捐弃前嫌,顾全大局。没料到共产党如此宽宏大量,如此慷慨,致使少帅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不免有某种失落之感。总而言之,他对共产党这种置国家、民族大局于个人恩怨之上的深明大义的立场不能不感到由衷的钦佩,同时,周恩来坦诚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也深深地感染了他。
1705803266
1705803267 张学良与周恩来的会谈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甚至连杨虎城也未邀请。在互相达成谅解、取得一致以后,他们商讨了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决定一俟时机成熟,便向外界宣告。[76]
1705803268
1705803269 周恩来与少帅的会谈增强了少帅释放蒋介石的决心,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1705803270
1705803271 共产党也不大赞成这种“军事阴谋”的手段,这使张学良感到极为不安。自“双十二”事变以来,国内外舆论哗然,少帅所听到的,几乎是一片谴责之声,这使他精神压力很大。蒋介石宁折不弯的态度也使他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后来,当他听说南京政府坚持要对他进行讨伐时,开始确实感到畏惧了,他所怕的不是别的,正是怕被人不幸而言中,外患面前,挑起内战,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所有这些因素,从精神上日夜折磨着这位只有36岁的张少帅,他感到无力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试图尽可能快地结束这一事件。[77]
1705803272
1705803273 12月19日,张学良来到蒋介石住处,向他表示,只要他接受八项主张中的四条,就可以立即送他回南京。蒋介石问被勾销的是哪四项,张学良回答,最后四项,蒋介石说,在他未回南京以前,一项要求也不能同意。[78]
1705803274
1705803275 杨虎城不知道少帅正在改变主意,他对少帅仍完全信赖。然而,如果没有杨的同意,张学良不能做出任何决定。因为杨虎城的部队不仅是兵变的一部分,而且西安城实际完全控制在他们手中,而少帅的东北军主力全驻守在前线,准备抵抗讨伐。因而西北军完全可以阻止张学良释放蒋介石,也可以阻止少帅做出其他决定。
1705803276
1705803277 张学良把说服杨虎城的工作委托给周恩来,然而,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周恩来与杨虎城的谈话进行得不太顺利。听说中共方面准备放蒋,杨将军大失所望。若论其本意,他不想放蒋,因为他深知蒋的为人,绝无宽宏大量的气度,况且以下犯上,正触犯了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之大忌。蒋介石日后绝饶不了他。但若论当时国家民族之大局,绝无杀蒋而造内讧的道理。况张少帅、周恩来都能以大局为重,他杨虎城岂能计较个人得失。所以他也同意放蒋,但认为此事万不可轻率。实际上,他主张长期扣蒋,直至出现全国抗日高潮的局面。及至听说张、周已达成一致,尽快和平解决,他心乱如麻,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一想到日后他与西北军的前途,便忧心忡忡。因此,他曾对自己的具有共产党身份的高级参谋王炳南大发脾气,[79]此后,周恩来与杨虎城多次会谈,杨表示愿意听从张学良和中共方面的意见。
1705803278
1705803279 12月22日,少帅把周恩来引见给蒋夫人,蒋夫人与他的会晤持续了两个小时之久。蒋夫人发现,尽管多年艰苦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周恩来却仍然是一个精明强干的政治家。这次会谈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周恩来在侃侃而谈,他对国内外局势的洞悉,他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干练的风度,都给蒋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恩来一再申明:在中国的目前阶段,除了蒋委员长之外,别人谁也没有资格成为国家的领袖。[80]周恩来继续向蒋夫人表示:我们不是说委员长不抗日,我们只是说他在抗日的问题上态度不够明确,行动不够迅速。他向蒋夫人保证,西安领导人以最充分的敬意留住委员长,他对委员长不愿意与他们讨论国策问题而感到遗憾。[81]
1705803280
1705803281 与蒋夫人会谈的结果是,周恩来答应说服杨虎城,尽可能早地释放蒋介石。12月23日,由西安、南京和共产党各方代表参加,举行了正式会谈,讨论释放蒋介石的条件。蒋夫人、宋子文、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参加谈判,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下列六点主张:
1705803282
1705803283 (1)西安、南京双方实行军事停战,撤退潼关以东的国民党军队。
1705803284
1705803285 (2)改组南京政府,清除亲日派分子,把主张抗日的人士吸收到政府中来。
1705803286
1705803287 (3)释放所有的政治犯,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1705803288
1705803289 (4)结束剿共政策,联合红军一道抗日,允许共产党公开活动。
1705803290
1705803291 (5)召开由各党派、各团体参加的抗日救国会议。
1705803292
1705803293 (6)与世界上一切同情抗日的国家合作。[82]
1705803294
1705803295 张学良和杨虎城仍提出他们起初坚持的八项主张。
1705803296
1705803297 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谈判的结果大致如下:
1705803298
[ 上一页 ]  [ :1.7058032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