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3338
1705803339
实在万不得已,我们可以动用武力,但那样对你太危险了。我可以带委员长偷偷地出走,你和端纳飞往洛阳,我给委员长化装,用汽车带他出城,把他带到我的军队驻地,从那里驱车到洛阳与你们会面。[96]
1705803340
1705803341
宋子文同意这一计划,但蒋夫人坚决反对,她的理由是委员长的体力忍受不了长时间的汽车旅行,况且这样离开西安也未免太不体面。她一再提醒少帅,如果西安方面不释放委员长,南京军事集团势必对西安发起进攻。在此期间,少帅还收到孔祥熙12月22日的一封来信,信中说道:
1705803342
1705803343
如果阁下能于圣诞节前后护送委员长离开西安,返回南京,那真是圣诞老人赠送的一件最伟大的礼物。[97]
1705803344
1705803345
12月25日上午,张学良会见了杨虎城及其高级将领,向他们表示,他要释放蒋介石。杨虎城等人坚持要蒋介石写一书面保证,他们认为,没有这一书面保证,蒋介石一旦回到南京,肯定要报复的。在这次会晤中,张学良和杨虎城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张学良对杨虎城说:
1705803346
1705803347
我们的本意是请求委员长领导全国一致抗日,而不是考虑我们自己的后果如何。他已经答应把我们的建议提交中央政府考虑。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就不应畏惧个人的损失和死亡。[98]
1705803348
1705803349
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们的情绪更加难以平复,他们坚持要求蒋介石签字。少帅耐心而坦诚地表白他主张放蒋的曲衷:
1705803350
1705803351
我为什么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蒋介石扣在西安?主要是为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假如我们拖延不决,不把他尽快送回南京,中国将出现比今天更大的内乱,假如因我造成国家内乱,那我张学良真是万世不赦的罪人。如果是这样,我一定自杀,以谢国人。[99]
1705803352
1705803353
最后,是周恩来又一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在张、杨之间充当了调解人的角色,向杨虎城反复阐明各种利害关系,杨虎城终于被说服了,放弃了要蒋介石签署书面文件的要求。接受了他的口头允诺,置自己个人安全于不顾,慨然答应放蒋。这样一来,周恩来算是帮了蒋介石一个大忙。几年以后,端纳先生向新闻记者们证实了这件事:
1705803354
1705803355
周恩来……实际上是1936年“西安事变”中的最关键人物,是他把蒋将军从绑架中解救出来的。[100]
1705803356
1705803357
是周恩来最终说服了蒋介石和杨虎城,以12月23日会谈中达成的协议为基础,达成了一项默契。为了挽救蒋介石的性命,由周恩来安排,使蒋夫人和宋子文在这样一份文件上签了字,端纳作为见证人。[101]这份文件包括下列条件:
1705803358
1705803359
蒋介石同意:
1705803360
1705803361
(1)宣布并开始武装抗击日本侵略。
1705803362
1705803363
(2)停止进攻中国共产党。
1705803364
1705803365
(3)容纳共产党共同抗日。
1705803366
1705803367
(4)把亲日派官员从国民政府中清除出去。[102]
1705803368
1705803369
最后一项涉及改组政府内阁的问题。新内阁将由抗日态度强烈而明确的人组成。西安领导人认为,宋子文是领导新内阁的最合适的人选,因为他一贯支持强烈的反日政策。西安方面相信,CC派和黄埔系基本上是抗日的。他们建议由蒋介石的学生胡宗南担任军政部长,取代被定为亲日派的何应钦,但蒋介石认为陈诚是更合适的人选。对此,西安方面没有反对。(陈立夫任教育部长)然而,西安领导人拒绝推荐西安方面的任何人参加战时内阁。
1705803370
1705803371
根据日文资料,释放蒋介石的条件如下:
1705803372
1705803373
(1)撤退西安周围的政府军队。
1705803374
1705803375
(2)停止内战和剿共。
1705803376
1705803377
(3)发起全国规模的抗日运动。
1705803378
1705803379
(4)发给共产党军队军饷。
1705803380
1705803381
(5)释放上海救国协会的七位领袖。
1705803382
1705803383
(6)改组中央政府,撤换下列地方官员:上海市长;上海警察局局长;江苏、安徽、江西和福建省的主席。[103]
1705803384
1705803385
尽管以上两种资料所示的文件内容有所不同,但却都包含了张、杨起初八项主张的基本内容。从蒋介石随后的行动来看,这份文件无疑是存在的。蒋介石和蒋夫人后来在《西安半月记》中极力否认这一点,无非是要挽回面子而已。
1705803386
1705803387
据说杨虎城于1936年12月25日下午2点见到这份宋氏兄妹署名的文件后,便同意释放蒋介石。然后,蒋介石召集张、杨二人做了一次简短的告别谈话。据蒋夫人说,她把蒋介石这次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题为“对张、杨的训话”。[104]这篇谈话勾画了中国历史的传统精神和忠君爱国的道理,也回顾了中国历史上数千年来爱国志士的生平事迹,申斥了张、杨非法绑架他的错误。
[
上一页 ]
[ :1.7058033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