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3449
[20]塞利前引书,第320页。
1705803450
1705803451
[21]根据日本人的分析,何应钦不顾蒋介石的生命安全,坚持要轰炸西安的目的,是他和其他军事大员打算将蒋置于死地,然后接管政府。见《纽约时报》,1936年12月18日,第1页。
1705803452
1705803453
[22]关于艾登的背景,见第1章。
1705803454
1705803455
[23]塞利前引书,第323—325页。
1705803456
1705803457
[24]塞利前引书,第325页。
1705803458
1705803459
[25]塞利前引书,第324页。
1705803460
1705803461
[26]塞利前引书,第324页。
1705803462
1705803463
[27]见前引书《西安事变资料》,第1辑,第154页。
1705803464
1705803465
[28]端纳向他指出:南京的某些人士不惜以委员长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来处理12月份的西安危机。见《纽约时报》,1937年1月22日,第10页。
1705803466
1705803467
[29]端纳向他指出:南京的某些人士不惜以委员长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来处理12月份的西安危机。见《纽约时报》,1936年12月17日,第1页。
1705803468
1705803469
[30]端纳向他指出:南京的某些人士不惜以委员长的生命安全为代价,来处理12月份的西安危机。见《纽约时报》,第6页。
1705803470
1705803471
[31]蒋介石夫妇前引书,第78—99页。
1705803472
1705803473
[32]蒋介石夫妇前引书,第79页。
1705803474
1705803475
[33]蒋介石夫妇前引书,第80页。
1705803476
1705803477
[34]《国文周报》,1937年1月1日,第1、2版。《申报》,1936年12月17日,第1版。
1705803478
1705803479
[35]蒋介石夫妇前引书,第86页。
1705803480
1705803481
[36]孔祥熙前引书,第679—680页。
1705803482
1705803483
[37]中央宣传部发表一份声明,提出这次讨伐西安叛军的理由如下:(1)表示全国誓死忠于委员长;(2)整顿国家纪纲;(3)代表人民的利益剿灭残余土匪;(4)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主权的完整;(5)坚持救亡政策。它进而宣布:这次叛乱不会阻止民族的复兴,也不会损害委员长所完成的伟大事业。它要求全国一致支持政府,进一步抵抗外来侵略,肃清叛徒,并继续声援绥远抗战勇士。见约翰森致国务卿的电文,12月19日,USNA893•00/13097。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秘书长叶楚伦在为政府讨论辩护时宣称:西安危机使政府面临着双重职责,即挽救蒋介石委员长和整饬国家纲纪,“经过慎重的考虑,政府认为实行这一双重职责的最好途径,就是采取严厉的、迅速的措施来应付时局的变化,对叛军发动军事讨伐。政府认为,只有采取严厉的手段,才有希望阻止事态的恶化,只有使用武力才能迅速地挽救委员长。况且,与叛军进行谈判不仅意味着对兵变的一种鼓励,而且会使叛逆者们抬高其要求,导致长期的谈判和各种难以预料的发展”。见《纽约时报》,1937年1月13日,第3版。
1705803484
1705803485
[38]逸民朱张前引书,第25—26页。
1705803486
1705803487
[39]逸民朱张前引书,第25—26页。
1705803488
1705803489
[40]蒋介石亲信将领之一,蒋本打算以他取代少帅,任西北剿共部队总司令。
1705803490
1705803491
[41]蒋介石夫妇前引书,第79—80页。
1705803492
1705803493
[42]作者于1977年8月12日在台北与顾祝同将军的谈话。
1705803494
1705803495
[43]《纽约时报》,1937年1月13日,第8版。
1705803496
1705803497
[44]蒋介石夫妇前引书,第87—88页。
1705803498
[
上一页 ]
[ :1.70580344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