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803732e+09
1705803732 尽管双方在政治问题上陷入了僵局,但在军事问题上,谈判获得了一些进展。南京政府和蒋介石通观全局,觉得在此时贸然兴起兵端对自己十分不利,蒋介石尤其不想使挑起内战的罪名落到自己头上,故他指示顾祝同,争取和平进入西安。作为停战第一步措施,双方同意,驻守在东线的东北军撤到渭水左岸待命;第二,在他们西撤期间,政府发给一个月的薪水和军需费用;第三,允许少量的东北军驻扎在西安——兰州公路一线,允许少量的西北军仍留在西安。[30]
1705803733
1705803734 在东北军、西北军和共产党这三个集团中,只有共产党具有明确的、长期的奋斗目标——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统治。陕北的共产党领袖们深知,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经历一系列不同的阶段。就其最终目的来说,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打算与任何反革命分子、封建军阀或旧军人结成长期的联盟,这些社会因素曾是他们努力推翻的目标。因此,共产党中有人对西北三位一体的联盟并不感兴趣,对于他们来说,张学良和杨虎城并不比蒋介石更好。但毛泽东、周恩来等有识之士却不这样看,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国目前的局势并不是他们实现其最终目的的时候,尤其是他们深知自己当时的力量还不足以完成这一巨大的革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一紧迫的问题使东北军、西北军和共产党出现了暂时一致的共同利益,于是,他们走到一起来了。尽管这种联盟只能是暂时的,不过是“露水夫妻”而已,[31]但毛泽东和周恩来却从中敏锐地看到了共产党大展鸿图的前景。他们以政治家所特有的敏感和远见预测到,“西安事变”如能促成消除内战、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局面,那么它将成为共产党,乃至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705803735
1705803736 当时,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就是结束内战,一致对外,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迫切愿望。能否实现这一愿望,是关系到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中共方面坚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立场。如上所述,周恩来在放蒋的问题上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在释放蒋介石之后,共产党一再向南京做出善意的表示,为争取进一步的和谈创造条件。
1705803737
1705803738 毛泽东极力抹去共产党与张、杨相串通的一切痕迹,以免引起蒋介石的猜忌和怀疑。蒋介石离开西安后,周恩来就与杨虎城达成协议,为了妥善处理“西安事变”的善后问题,消除蒋介石的顾虑,双方终止公开的联系。毛泽东则闭口不谈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斯大林的干预这一秘密。他宣布,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所采取的立场,是与他们历来所奉行的与蒋联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相一致的。[32]
1705803739
1705803740 张学良被扣以后,国内局势瞬息万变,西安方面有些不知所措了。是仍坚持原来的立场,要求释放少帅,还是尽早解决僵局,实现和平理智的妥协,在这个问题上,东北军将领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正当此时,共产党与国民政府举行了单独的会谈。蒋介石只字不提释放少帅问题,同时把处理共产党的方案提交1937年1月中旬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但他却通过张群,把自己的意图转达给周恩来。他的意思是:
1705803741
1705803742 如果共产党诚心诚意地服从国民政府,那就可以给他们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33]
1705803743
1705803744 关于国共这一时期的来往,苗剑秋曾这样向斯诺描述过:
1705803745
1705803746 1月中旬,潘汉年(作为密使)由南京抵达西安。我们怀疑他,把他作为一个“嫌疑犯”逮捕起来,结果,我们从他身上发现了直接与国共谈判有关的文件。其中包括将原来的苏区改编为特区,发给红军士兵军饷,允许共产党合法存在等。[34]
1705803747
1705803748 苗剑秋进一步对斯诺说:东北军将领,尤其是王以哲、何柱国和于学忠“听说周恩来正在与南京谈判,都非常高兴”。[35]
1705803749
1705803750 处于绝望中的少壮派军官们,把其谴责的目标转移到共产党身上。他们纷纷扬言,共产党使少帅坠入了圈套。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所组成的三位一体联盟濒临破裂,东北军的少壮派军官已经迫不急待,发动了一场骚乱。1937年1月27日,大约50名少壮派军官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要求周恩来告诉他们少帅的下落,甚至要杀死周恩来。他们大嚷:共产党唆使他们挑起了“西安事变”,但当事变发生后,又出于自己的私利,主张和平解决。他们与蒋介石一伙达成秘密妥协,出卖了三位一体的同盟,欺骗了东北军。面对这种严重的局势,周恩来发挥了他的全部超凡的能力,才把自己从这一纠纷中解脱出来,平定了骚乱。[36]此后,为了应付万一,周恩来把中共代表团撤出西安,只身留下处理这种棘手的局面。
1705803751
1705803752 激进的少壮派军官曾与其将军们配合得很好,在他们之间的利益尚没有发生冲突时,他们曾坚定地跟随自己的上司。少帅12月12日采取扣蒋的断然行动时,曾特别倚重于激进的少壮派集团。现在,这个集团要求坚持他们原来的主张,尤其是坚持释放少帅。对他们来说,解决西安问题如不包括保证释放少帅,就是对他们的领袖和事业的背叛。同时,没有了少帅,他们便失去了靠山,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因为这些少壮派军官们资历不深,根基不牢,他们在东北军中一无实力,二无兵权,他们能出人头地,完全要依靠少帅的提携。而对于那些兵权在手、实力雄厚的老一辈军人,如王以哲、于学忠、何柱国等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少帅不回来固然是件痛心的事,但对自己的个人利益尚无太大损害,他们凭借自己手中的实力仍然可以保住高官厚禄的地位。不同的个人利益,不同的利害关系使东北军分裂了。少壮派狂热地主张不惜一切代价救回少帅,除了对少帅的忠心以外,对个人得失的考虑,也是一个重要的动机,这就使他们难免有假公济私之嫌。这一集团主要由中级军政官员组成,没有形成真正的领导核心。但苗剑秋、应德田和孙铭九,所谓“三剑客”,控制着通讯联络中心和西安城内的特务团,因而成为这一集团中最有影响的人物。[37]在这方面,詹姆斯•贝特兰很了解情况。他是一名英国新闻记者,在“西安事变”以后,曾与苗剑秋一起从北平返回西安,并且在其旅居西安期间,一直同苗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是这样描述少壮派的感情的:
1705803753
1705803754 东北军的激进派——包括孙铭九和诸如我的朋友苗剑秋等其他人——属于极端派别。当时,他们把立即释放张学良回西安作为解决“西安事变”的先决条件。……但是无论如何,他们所要求的是行动;如果他们从南京政府得不到任何切实可行的抗日行动,他们便准备,甚至急于为此而战斗。东北军中出现了明显的分裂,以少壮派军官和士兵为一方,以年岁较大、较为保守的高级将领为另一方。[38]
1705803755
1705803756 1月下旬,少壮派占了上风,单凭他们不惜任何代价援救少帅的决心和勇气,就足以使他们的主张得到全军的响应。少帅在东北军官兵的心中所占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一时间,东北军中弥漫着一股誓与中央军拼一死战的悲壮气氛。
1705803757
1705803758 杨虎城此时的心境也很苦闷,少帅之被扣证实了他对蒋介石为人的看法,张学良的下场就是他的前车之鉴,故他对和平解决颇有悔意。为此,他曾对在其身边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南汉宸大发脾气。[39]与此同时,苗剑秋、孙铭九、应德田等少壮派军官约见周恩来,痛哭流涕,长跪不起,请求红军帮助他们打仗,与蒋介石拼个高低。此时,他们已完全丧失了理智,对周恩来的劝告全然不听,并扬言,如红军不肯相助,就是出卖朋友。鉴于这种复杂而严重的局面,周恩来分别向杨虎城和东北军少壮派表示:共产党一定会对得起朋友。经中共中央研究后决定,为了维护三位一体的同盟,共产党方面可以暂时保留主和的意见,全力支持东北军和西北军。周恩来通知东北军和西北军,只要你们意见一致,我们就和你们站在一起,绝对不会对不起张先生,对不起你们。如有必要,不惜使用武力。[40]
1705803759
1705803760 但东北军的高级将领,如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等却反对这样做法。他们分析局势,同时为自己的利害得失着想,认为硬拼对于东北军和少帅的命运都十分不利。况且他们都不愿意与共产党搞得过于密切,如果打起仗来,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只能与共产党紧紧拴在一起了。所以,他们不赞同少壮派的方案,认为从大局考虑,接受潼关和谈的条件是东北军唯一可以采纳的路线。[41]
1705803761
1705803762 苗剑秋曾请周恩来警告过东北军高级将领,要保持同盟,不要与南京进行单独的谈判。周恩来确曾劝说过王、何、于三人,要他们考虑到中下级军官们的情绪,但未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周恩来颇为担心,如果在三位一体或东北军内部激起内讧,其结果只能是鹬蚌俱损,而唯独使蒋介石坐收渔人之利。[42]
1705803763
1705803764 1937年1月31日,西安方面召开了三位一体的最高首脑会议。杨虎城、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和周恩来出席了会议,最后决定和战问题。会上东北军三位核心将领首先统一了意见,决定接受和谈条件,从潼关撤兵。杨虎城也以大局为重,表示同意。周恩来更是如愿以偿,因为共产党的本意便是和平解决。于是,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最后决定下来。但是,他们未曾料到,东北军内部正在就和战问题酝酿起一场严重的危机,而这次最高会议通过的主和决议,遂成为引起危机总爆发的导火索。
1705803765
1705803766 东北军的高级将领是主和的倡导者,所以少壮派军官们便把他们当作发泄失望与愤怒的对象,他们把和谈与撤军视为对东北军与少帅的背叛。既然是叛徒,当然也就无资格再继续统帅东北军,而实际上已成为东北军的敌人。所以,少壮派军官们决定必须消灭他们。于是,他们开列了一份黑名单,上面的人物有何柱国、王以哲、缪澂流、刘多荃、米春霖、鲍文樾、李金洲、徐方、蒋斌和谢诃。[43]
1705803767
1705803768 1937年2月2日上午,西安所有的城门紧闭,大肆搜捕黑名单上的人。第一个牺牲者是王以哲,他当时正在家里养病,少壮派军官于文俊带领东北军宪兵队破门而入,当场开枪,把王以哲打死在病床上。[44]王以哲的副官长宋学礼也一同被杀。前西北剿共总司令部参谋处长徐方和通讯处长蒋斌也被捕获,然后处死。蒋被指控为截留了南京和西安之间的电讯,而徐的罪名则是与南京秘密勾结。[45]
1705803769
1705803770
1705803771
1705803772
1705803773 西安市内的杨公馆。
1705803774
1705803775 少壮派激进军官们搜寻的另一主要目标是何柱国,但却未能如愿。何事先察觉风声不对,躲进杨虎城的家里。孙铭九率人包围了杨虎城的新城大楼,这里既是杨虎城的家,也是杨的司令部所在地。孙铭九请杨虎城交出何柱国,杨拒绝,孙铭九无奈,来到于学忠处,要求他下令,东北军全线出击,进攻中央军,于学忠痛哭流涕,陈述曲衷,拒绝这样做。[46]
1705803776
1705803777 少壮派军官们不知所措,绝望中跑到周恩来的办公室。周恩来镇定自若,义正词严地谴责了他们的所做所为:“你们自以为自己做得正确,岂不知,你们这样做,是在分裂东北军,断送张副司令的性命。”他费了许多口舌向他们解释目前复杂的局势,敦促他们离开西安,躲到共产党的势力范围里去。事变的领导者们被周恩来的人格和分析所打动,听从了他的劝告,离开了西安。[47]
1705803778
1705803779 应德田、孙铭九、苗剑秋三人在暮色中匆匆离开西安,驱车直奔三原附近的红军司令部,彭德怀将军接待了他们。[48]最后,杨虎城出面,签发了一张逮捕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和其他一些人的通缉令,意在稳定军心,挽救西安摇摇欲坠的政局。
1705803780
1705803781 于是,东北军中的“左翼”势力土崩瓦解了,但东北军的危机还没有结束。于学忠立刻宣布,他已宣誓就任兰州绥靖公署代理主任,而这一职务是南京本来要委任给王树常的。
[ 上一页 ]  [ :1.7058037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