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4288
贵州的苗族甚多,为了便于他们交易,每五日有一个小集,每十日有一个大集。那些去赶集的苗人绝大多数都懂汉语,只是在服饰方面,打扮得花花绿绿,奇奇怪怪。除了服饰比较引人注目外,也没有什么可看的。张学良一行从10里外的修文跑来赶集,第一次还觉得很新鲜,第二次,便觉得趣味索然了。
1705804289
1705804290
张学良自从抵达修文之后,从无外宾探访,与外界全然隔绝,恢复自由的问题已由失望而近乎绝望。张学良还正值壮年,遥遥无期地闷在这个荒僻的小县,与世隔绝,无论怎样豪爽的人,情绪也无法好起来。
1705804291
1705804292
刘乙光为了打破这沉闷的气氛,想方设法来打发日子。首先发起球类比赛,接着又来一个象棋比赛。在球类比赛中,张学良玩得相当高兴,并赢得网球冠军。羽毛球是于凤至的天下,许建业争得乒乓球第一名。
1705804293
1705804294
张学良到贵州不久,就发生了“贵阳大轰炸”。在大轰炸中,贵阳市中心房屋几乎无一幸免,张学良曾住过的旅馆也被炸得片瓦无存。这次大轰炸后,张学良的活动范围缩小了。有一天,张学良在闲聊中叫许建业派人去县府要一部修文县志来看看,他说准备在县志中搜寻当年王阳明被贬龙场驿的一些事迹。张学良研究明史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1705804295
1705804296
1940年,香港尚未沦陷之前,赵四小姐便由香港到重庆,并立即赶来修文王阳明祠堂与张学良共患难。赵四小姐抵达不久,于凤至就带着王奶奶及于副官等离开贵州,旋即飞往美国。这一切都是戴笠事先安排,而且得到蒋介石同意的。张学良获悉赵四小姐要来修文的讯息后,一方面是盼望,一方面又不免很怅惘。因为亲人既然特地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地赶来和他重逢,可以推想他本人恢复自由之期是越来越渺茫了,当时连刘乙光等人也有些感想。无论如何,赵四小姐的到来,对住在王阳明祠堂里的人却是一个佳讯。所以赵四小姐刚抵修文时,王阳明祠堂中因添了一位女主人,无形中热闹了许多,张学良的心情也自然不同往日。张学良非常专心地研究当时王阳明被贬龙场驿的一些事迹。从此,张学良对“阳明学说”发生兴趣,遂进一步埋头研究明史。[18]可是在张学良这个小圈子里,能和他研讨“阳明学说”的只有刘乙光一人。每当他俩一起谈论学术问题,经常滔滔不绝,乐而忘倦。于凤至对这一套枯燥无味的论题,一直毫无兴趣。可她又要耐着性子坐在旁边听,有时实在听腻了,只好不客气地打断他们的话,请他们留点精神谈点别的有趣的事,这种尴尬情景常使张学良啼笑皆非。
1705804297
1705804298
1705804299
1705804300
1705804301
张学良(右一)和赵一荻(右二)在贵州。
1705804302
1705804303
自从赵四小姐来后,张学良对“阳明学说”和明史研究从未间断,而且更加努力。研究历史必须做笔记,于是这项动笔的工作,就落到赵四小姐的身上。她非常胜任、非常愉快,赵四小姐对能整日陪着张学良,替他做笔记而乐而忘倦。修文小县固然荒僻得日子难过,但是张学良自从有了红袖添香、佳人伴读的新环境,也减少了几许幽居生活的苦闷和寂寞。
1705804304
1705804305
当时一般人以为张学良住在息烽,其实这是军统故弄玄虚。张学良在修文住了不久,“西安事变”的另一主角杨虎城被押到修文附近的息烽囚禁。张、杨二人不但那时都在贵州幽居,而所居的地方是咫尺之隔,但彼此却不知道。
1705804306
1705804307
张、杨二人生活方面,张学良要比杨虎城优越出十倍。杨虎城的生活情况只是比普通的囚犯要好一点而已,行动绝对没有自由。因为张学良的生活是按照蒋介石的指意安排的,只要张学良高兴,用钱没有限制,每月到了月终刘乙光向军统局呈报一下就可以了。军统局差不多用一个团的经费开支来执行对张学良的“管束”。
1705804308
1705804309
张学良的行动也可以说有一定自由,比如住在沅陵时可以去逛长沙,住在修文时可以去逛贵阳,再想走远一点,便不可能了。无论张学良的生活过得怎样不错,但是要勉强一个人长期过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仍是人生痛苦之事。更何况他无论走到何处,总是有人陪伴,是保护,也是监视,那就更为痛苦了。所幸张学良遇事都想得开,凡有不痛快的事,只是懊恼一阵,绝不把它放在心上,所以他竟能挨过悠长的岁月。[19]
1705804310
1705804311
张学良待人厚道,而且平易近人,对待大家有如家人。逢年过节都给队员、厨师等赏钱。负责监视他的特务,如刘乙光等,因长期相处,和张学良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甚至连队员们也早不存防备张学良逃走的打算。这些人对张学良的忠心,并不次于他自己训练的卫士。[20]
1705804312
1705804313
1705804314
1705804315
1705804316
赵一荻(1912—2000)
1705804317
1705804318
1941年5月,张学良得了急性盲肠炎。由于军统局规定如张学良生病,外科找名医沈克非,内科找贵阳医学院院长李宗思。但是,张学良的病情严重,不能拖延,来不及向重庆军统局请示。刘乙光考虑的结果,只好去找当时的贵州主席吴鼎昌,向他备案,先把张学良送到贵阳再研究。在吴鼎昌的同意下,先把张学良送到贵阳。然后,又去贵阳医学院找杨静波给张学良动手术,刘乙光先把贵阳中央医院全部包下,然后把张学良从修文接来。杨静波医生给张学良做了40分钟手术,切除阑尾,情况良好,刘乙光等人才放心下来,并打电报向重庆军统局汇报详情。张学良住院期间,除了贵州省主席吴鼎昌来探视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张学良生病住院。
1705804319
1705804320
张学良病愈后,向刘乙光提出要求,希望在贵阳住一段时间。刘乙光不敢答应,但立刻向戴笠请示。结果,戴笠同意,让张学良迁到贵阳灵山麒麟洞。
1705804321
1705804322
由于贵阳较修文情况复杂,张学良在麒麟洞休养期间,军事委员会运输统治局监察处贵阳分处处长龚少陕、军委会别动军司令部贵阳办事处主任吴仲谋、财政部贵阳缉私处长郭墨涛、贵州省会警察局局长夏松等常来陪同张学良打扑克或其他娱乐活动。[21]
1705804323
1705804324
因麒麟洞离市区太近,当时自然有人知道张学良居住在此。于是,1942年2月军统局又指示张学良迁到贵州开阳县刘育乡。刘育乡距离开阳县城六七里,张学良在刘育乡养了七八十只鸡。可惜害了鸡瘟,一夜之间全死了。
1705804325
1705804326
1944年初冬,日本军队曾窜扰贵州黔南一带,使贵阳一日数惊。因此,张学良又奉命迁往贵州桐梓。桐梓在抗战时期,是重庆的外围要地。在桐梓县的南门外,有一个天门洞,原是个偏僻的地方。抗战时兵工署四十一兵工厂和海军学校都建在这里。在这个村里,有一个湖,人称小西湖。张学良的房屋便建筑在湖边。张学良有时在湖边钓鱼或是泛舟湖上,有时也到附近山上打猎。
1705804327
1705804328
1945年春,国民党东北籍中央委员莫德惠来桐梓看望张学良,并代蒋介石送给张一只怀表。张学良半开玩笑地说:
1705804329
1705804330
时间不短了,这块怀表很好……
1705804331
1705804332
莫德惠完全理解张学良之心情,也半开玩笑地说:
1705804333
1705804334
自有佳期,君莫问![22]
1705804335
1705804336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虽然胜利,国共两党却又分家,内战烽火复起。但是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举国抗日的张学良,还被软禁在贵州。人们没有忘记张学良,对于他的不幸,很多人是同情的。各党派人士,尤其是周鲸文所领导的东北文化协会、东北政治建设协会的人士,更努力为张学良的恢复自由而积极奔走。然而,蒋介石由邵力子代表回答说,他与张学良的关系不能以国法、公义来论,乃是如父子的私情,他囚禁张学良是爱张学良。[23]
1705804337
[
上一页 ]
[ :1.70580428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