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4310
1705804311
张学良待人厚道,而且平易近人,对待大家有如家人。逢年过节都给队员、厨师等赏钱。负责监视他的特务,如刘乙光等,因长期相处,和张学良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甚至连队员们也早不存防备张学良逃走的打算。这些人对张学良的忠心,并不次于他自己训练的卫士。[20]
1705804312
1705804313
1705804314
1705804315
1705804316
赵一荻(1912—2000)
1705804317
1705804318
1941年5月,张学良得了急性盲肠炎。由于军统局规定如张学良生病,外科找名医沈克非,内科找贵阳医学院院长李宗思。但是,张学良的病情严重,不能拖延,来不及向重庆军统局请示。刘乙光考虑的结果,只好去找当时的贵州主席吴鼎昌,向他备案,先把张学良送到贵阳再研究。在吴鼎昌的同意下,先把张学良送到贵阳。然后,又去贵阳医学院找杨静波给张学良动手术,刘乙光先把贵阳中央医院全部包下,然后把张学良从修文接来。杨静波医生给张学良做了40分钟手术,切除阑尾,情况良好,刘乙光等人才放心下来,并打电报向重庆军统局汇报详情。张学良住院期间,除了贵州省主席吴鼎昌来探视外,其他人都不知道张学良生病住院。
1705804319
1705804320
张学良病愈后,向刘乙光提出要求,希望在贵阳住一段时间。刘乙光不敢答应,但立刻向戴笠请示。结果,戴笠同意,让张学良迁到贵阳灵山麒麟洞。
1705804321
1705804322
由于贵阳较修文情况复杂,张学良在麒麟洞休养期间,军事委员会运输统治局监察处贵阳分处处长龚少陕、军委会别动军司令部贵阳办事处主任吴仲谋、财政部贵阳缉私处长郭墨涛、贵州省会警察局局长夏松等常来陪同张学良打扑克或其他娱乐活动。[21]
1705804323
1705804324
因麒麟洞离市区太近,当时自然有人知道张学良居住在此。于是,1942年2月军统局又指示张学良迁到贵州开阳县刘育乡。刘育乡距离开阳县城六七里,张学良在刘育乡养了七八十只鸡。可惜害了鸡瘟,一夜之间全死了。
1705804325
1705804326
1944年初冬,日本军队曾窜扰贵州黔南一带,使贵阳一日数惊。因此,张学良又奉命迁往贵州桐梓。桐梓在抗战时期,是重庆的外围要地。在桐梓县的南门外,有一个天门洞,原是个偏僻的地方。抗战时兵工署四十一兵工厂和海军学校都建在这里。在这个村里,有一个湖,人称小西湖。张学良的房屋便建筑在湖边。张学良有时在湖边钓鱼或是泛舟湖上,有时也到附近山上打猎。
1705804327
1705804328
1945年春,国民党东北籍中央委员莫德惠来桐梓看望张学良,并代蒋介石送给张一只怀表。张学良半开玩笑地说:
1705804329
1705804330
时间不短了,这块怀表很好……
1705804331
1705804332
莫德惠完全理解张学良之心情,也半开玩笑地说:
1705804333
1705804334
自有佳期,君莫问![22]
1705804335
1705804336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虽然胜利,国共两党却又分家,内战烽火复起。但是为了抵抗日本侵略而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举国抗日的张学良,还被软禁在贵州。人们没有忘记张学良,对于他的不幸,很多人是同情的。各党派人士,尤其是周鲸文所领导的东北文化协会、东北政治建设协会的人士,更努力为张学良的恢复自由而积极奔走。然而,蒋介石由邵力子代表回答说,他与张学良的关系不能以国法、公义来论,乃是如父子的私情,他囚禁张学良是爱张学良。[23]
1705804337
1705804338
1946年1月,在重庆举办政治协商会议。曾任东北大学秘书长的周鲸文同时更以民主同盟分子的立场,曾向中共代表周恩来及董必武要求,希望中共能在此时为张学良的自由有所主张。当时,周恩来认为在讨论国事问题时,不能为个人的利益如何而发言。但周鲸文提醒周恩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并非为了个人利益。后来周恩来在协商会议上提出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要求,但遭到蒋介石拒绝。[24]
1705804339
1705804340
1705804341
1705804342
1705804343
看押张学良的特务队部分成员在贵州桐梓合影。右一为队长刘乙光,右五站立者为副队长熊仲青。
1705804344
1705804345
1947年元旦,南京中央政府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准备程序》,同时也公布了《大赦令》。周鲸文及东北人士,如莫德惠、万福麟等人聚集上海,乘此机会向中央政府请愿,认为张学良已被管束10年,应准予恢复他的自由。但《大赦令》中找不到张学良的名字。
1705804346
1705804347
其实,在1946年11月,张学良就已奉命被遣送到台湾了。据说,他在台北市区兜了一圈,才知道自己已经到台湾了。张学良等人在草山住了一夜便去了新竹县竹东镇的井上温泉,现在改名叫“清泉”。住的地方原是日治时代的警察招待所,一排日本式平房,室内设备虽不华丽,但是优雅清洁。屋外有一个大花园,园内有山有水,另有一个网球场。
1705804348
1705804349
张学良在井上温泉居住时,除了读书外,每天可以看到台北《新生报》和隔日送来的上海《大公报》以及南京《中央日报》。1947年2月28日,台湾各地居民为反对南京中央政府发生暴动,即“二二八事变”。张学良等人在山上,同外界失去联系。电话线被切断了,看不到报纸,也买不到食物,在山上吃了五天山芋。事变发生后,第九天,山下的军队才前来联络。
1705804350
1705804351
这一年5月20日,莫德惠奉准又去探视张学良。这次他们的谈话话题集中于历史。这时的张学良想到大学教明史,又想到中央研究院的历史研究所当研究员,甚至于幻想能有机会仿效朱熹和王阳明。张学良对莫德惠表示他读历史所获得的启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人,是学术上最渊博的人。他更认为没有学术,不足以治人。他对于当时治明史的几位学者如翦伯赞、王崇武的著作,都极欣赏和敬佩。
1705804352
1705804353
他送莫德惠一首五言绝句,诗曰:
1705804354
1705804355
十载无多病,故人亦未疏。
1705804356
1705804357
余生烽火后,唯一愿读书。[25]
1705804358
1705804359
1947年10月,保密局设计委员会主任张严佛奉命前往台湾陪住数月。临别前张学良赠诗一首留作纪念:
[
上一页 ]
[ :1.7058043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