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805044e+09
1705805044 4月9日 到贵阳黔灵山行馆会晤蒋介石、蒋经国父子。
1705805045
1705805046 10月 被移送到重庆,住在歌乐山中美合作所松林坡原戴公祠内。
1705805047
1705805048 11月2日 自重庆被送到台湾台北近郊草山。
1705805049
1705805050 11月3日 自台北被移送到新竹县竹东镇井上温泉招待所。
1705805051
1705805052 1947年 47岁
1705805053
1705805054 3月初 莫德惠获准来台探视,托莫带给大姐张冠英一封信。
1705805055
1705805056 5月20日 莫德惠再次登门探视,此次谈话话题集中于历史。张学良此时想到大学教明史,又想到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当研究员,甚至幻想仿效王阳明。他送莫德惠一首五言绝句:“十载无多病,故人亦未疏。余生烽火后,唯一愿读书。”临行时,托莫捎信一封给大姐张冠英,信中说:“我现在想托您办一件事,如果您去北平,您给我买一部好版大字的《明史》来。”“如果买到,千万用油纸包好,打箱或用他法,总之,别叫他受湿、或污、或破了。”“我是很需要的,等着看。并且要在书上胡批胡写,所以纸张不可要太破的。”
1705805057
1705805058 10月 保密局设计委员会主任张严佛奉命前来陪住数月。临别前,赠诗一首:“山居幽处境,旧雨引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
1705805059
1705805060 是月 张治中夫妇来井上温泉拜访,托张治中向蒋介石和宋美龄提两点要求:(1)恢复自由;(2)希望刘乙光搬出他的房子。临别时,写诗一首,以志相会:“总府远来义气深,山居何敢动嘉宾。不堪酒贱酬知己,惟有清茗对此心。”蒋介石对张治中看望张学良非常不满,下手谕,以后非经他批准,任何人不许见张学良。
1705805061
1705805062 1949年 49岁
1705805063
1705805064 12月 辗转接到时在东京的前北京大学教授萧承恩寄来的书稿——《孤岛野火——中日战争秘录》。接到后,给萧承恩回信一封,萧用此信做了书的序言,张学良三字用×××隐蔽起来。
1705805065
1705805066 1954年 54岁
1705805067
1705805068 5月下旬 被送到士林官邸与蒋介石晤面。此次会见后,埋首写了一篇20万字的《自我检讨报告》。这篇20万字的报告被择出五六千字发表,这五六千字虽经一而再、再而三的过滤,仍不难看出张学良桀骜不驯的痕迹。
1705805069
1705805070 1955年 55岁
1705805071
1705805072 是年 信奉基督教,在蒋介石英文老师董显光、东海大学校长曾约农引领下,皈依基督教,从此不再治史,也不再提笔写文章了。
1705805073
1705805074 1957年 57岁
1705805075
1705805076 9月 蒋介石七十寿辰前,托人送“表”祝寿。蒋还之以手杖。
1705805077
1705805078 1961年 61岁
1705805079
1705805080 8月 自己出钱在台北市市郊北投复兴岗营建了一栋二层小楼,作为自宅,蒋经国送了一套客房用的家具。搬入新居第四天,原东北大学秘书长周鲸文来访。
1705805081
1705805082 8月30日 在家中会见了长女张闾瑛及女婿陶鹏飞。这是第一次与东床快婿晤面。
1705805083
1705805084 1962年 62岁
1705805085
1705805086 是年 与蒋经国一起曾两次观看美国白雪溜冰团的表演。
1705805087
1705805088 1964年 64岁
1705805089
1705805090 7月4日 与赵一荻(时年53岁)正式结婚。婚礼在台北市一位美国朋友家举行,张群、宋美龄、王新衡、何世礼等13位友人参加了婚礼。
1705805091
1705805092 1966年 66岁
1705805093
[ 上一页 ]  [ :1.7058050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