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7385
1705807386
我的父亲和陈师傅出现了。他们都脸色发灰,垂头丧气。我看了他们拟好的退位诏书,又害怕又悲伤,不由得放声大哭。
1705807387
1705807388
宣统九年五月二十日,内阁奉
1705807389
1705807390
上谕:前据张勋等奏称,国本动摇,人心思旧,恳请听政等语。朕以幼冲,深居宫禁,民生国计,久未与闻。我
1705807391
1705807392
孝定景皇后逊政恤民,深仁至德,仰念遗训,本无丝毫私天下之心,唯据以救国救民为词,故不得已而允如所请,临朝听政。乃昨又据张勋奏陈,各省纷纷称兵,是又将以政权之争致开兵衅。年来我民疾苦已如火热水深,何堪再罹干戈重滋困累。言念及此,转难安朕,断不肯私此政权而使生灵有涂炭之虞,致负
1705807393
1705807394
孝定景皇后之盛德。著王士珍会同徐世昌迅速通牒段祺瑞,商办一切交接事宜,以靖人心而弭兵祸,
1705807395
1705807396
钦此!
1705807397
1705807398
1705807399
1705807400
1705807402
我的前半生(精装典藏版) 三、北洋元老
1705807403
1705807404
这个退位诏并没有发出去。当时公布的只有裹挟在大总统命令中的一个内务府的声明。
1705807405
1705807406
大总统令
1705807407
1705807408
据内务部呈称:准清室内务府函称:本日内务府奉谕:前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因全国人民倾心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民国共和,并议定优待皇室条件,永资遵守等因。六载以来,备极优待。本无私政之心,岂有食言之理。不意七月一号张勋率领军队,入宫盘踞,矫发谕旨,擅更国体,违背先朝懿训。冲人深居宫禁,莫可如何。此中情形,当为天下所共谅者。著内务府咨请民国政府,宣布中外,一体闻知,等因。函知到部,理合据情转呈等情。此次张勋叛国矫挟,肇乱天下,本共有见闻。兹据呈明咨达各情,合亟明白布告,
1705807409
1705807410
成使闻知。
1705807411
1705807412
此令!
1705807413
1705807414
中华民国六年七月十七日
1705807415
1705807416
国务总理段祺瑞
1705807417
1705807418
由自认“临朝听政”的退位诏,一变为“张勋盘踞,冲人莫可如何”的内务府声明,这是北洋系三位元老与紫禁城合作的结果。想出这个妙计的是徐世昌太傅,执行的是冯国璋总统和段祺瑞总理。
1705807419
1705807420
紫禁城在这次复辟中的作为,被轻轻掩盖过去了。紫禁城从复辟败局既定那天所展开的新活动,不再为外界所注意了。这是醇亲王记在自己日记中的(括弧内是我注的):
1705807421
1705807422
二十日。上门。张绍轩(勋)辞职,王士珍代之。质徐菊人(世昌)。往见皇帝,告知外边情形……
1705807423
1705807424
二十一日。上门。现拟采用虚下渐停之法。回府。已有表示密电出发,以明态度云云。荫兄(载泽)来谈。
1705807425
1705807426
二十二日。上门住宿。近日七弟屡来电话信札及晤谈云云。张绍轩来函强硬云云。
1705807427
1705807428
二十三日。上门。回府……闻冯(国璋)已于南京继任(代理大总统)云云。张绍轩遣傅民杰来谒。六弟来函……
1705807429
1705807430
二十四日。由寅正余起,南河沿张宅一带开战,枪炮互放,至未正余始止射击。张绍轩已往使馆避居。
1705807431
1705807432
二十五日。丙辰。上门。始明白(这三个字是后加)宣布取消五月十三日以后办法(指宣布退位)。
1705807433
1705807434
二十八日。上门。差片代候徐太傅、段总理两处。
[
上一页 ]
[ :1.70580738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