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807874
1705807875
起火的原因和损失真相是一样地查不出来。但我疑心这是偷盗犯故意放火灭迹的。过不多天,我住的养心殿东套院无逸斋的窗户上又发现了火警,幸好发现得早,一团浸过煤油的棉花刚烧着,就被发现了,未致成灾。我的疑心立刻又发展了一步。我认为不但是有人用放火灭迹,而且还在谋害我了。
1705807876
1705807877
事实上,偷窃和纵火灭迹都是事实,师傅们也没有避讳这一点,而对我的谋害则可能是我自己神经过敏。我的多疑的性格,这时已显露出来了。按清宫祖制,皇帝每天无论如何忙,也要看一页的《圣训》(这些东西一年到头摆在皇帝寝宫里),我这时对雍正的《硃批谕旨》特别钦佩。雍正曾说过这样的话:“可信者人,而不可信者亦人,万不可信人之必不负于己也。不如此,不可以言用人之能。”他曾在亲信大臣鄂尔泰的奏折上批过:“其不敢轻信人一句,乃用人第一妙诀。朕从来不知疑人,亦不知信人。”又说对人“即经历几事,亦只可信其已往,犹当留意观其将来,万不可信其必不改移也”。这些话都深深印入我的脑中。我也记得康熙的话:“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然亦不可遽信。”康熙特别说过太监不可信,他说:“朕观古来,太监良善者少,要在人主防微杜渐,慎之于始。”祖宗们的这些训谕,被这几场火警引进了我的思索中。
1705807878
1705807879
我决定遵照雍正皇帝“察查为明”的训示行事。我能想出来的办法,不过是找身边小太监来打听,再有就是自己去偷听太监们的谈话。后来我在东西夹道太监住房的窗外,发现了他们对我的背后议论,说我脾气越来越坏。我听到了这类议论就更犯猜疑。在无逸斋发现火警这天晚上,我再到太监窗下去偷听,不料竟听到他们这样的话:“这把火没准就是皇上自己放的!”
1705807880
1705807881
“真可怕极了!”我回到养心殿东暖阁,心里扑扑地直跳,“他们犯罪,还想给我栽赃,真太可怕了!”
1705807882
1705807883
这时,刚刚还发生了一起行凶案。有个太监被人告发了什么过失,挨了总管的责打,他就对告发人怀恨在心,早晨趁告发人还没起身,拿了一把石灰和一把刀,进了屋子,先撒石灰在那人脸上,迷了他的眼,然后用刀戳那人的脸。这个行凶的人被外面进来的人按倒捉住了,受伤的人送进了医院。我这时想起许多太监都受过我的责打,连师傅们也多次进谏,不赞成我这种好责打人的做法,可见受责打的太监必是怀恨我的了。他们会不会行凶呢?想到这里,我简直连睡都不敢睡了。从我卧室外间一直到抱厦,都有值更太监打地铺睡着。谁知这里有谁对我不怀好心呢?他们要是和我过不去,那不是太容易了吗?我越想越怕,为了“防微杜渐,慎之于始”,我找了一根棍子放在床边,作为应变的武器。
1705807884
1705807885
从这天起,棍子没有离开我的床头,但这究竟不是办法。为了安全,也防止以后太监的偷盗,我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他们都赶走!我知道这必定又是一场风波,不首先把父亲对付好,是绝无成功希望的。我想好主意,便传命备车,到北府看“王爷”去。
1705807886
1705807887
不出我所料,父亲听完了我的话,立刻就表示反对。因为这是在他家里,他没有办法和内务府大臣以及师傅们商量,他的口才就更不行了,他变得更加结巴。
1705807888
1705807889
“这这这怎么行,这这……”
1705807890
1705807891
他非常吃力地讲出些零七八碎的理由,什么祖制如此咧,这些人当差多年也不致图谋不轨咧,来进行劝服。我不管他怎么劝,只有一句话,说我是打定了主意,决不更改的了。
1705807892
1705807893
“这这也也得慢慢商议,皇帝先回到宫,过两天……”
1705807894
1705807895
看他使出缓兵之计,我也拿出我的法宝:“王爷不答应,我从今天起就再不回宫啦!”
1705807896
1705807897
他听了我这话,急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又抓头,又挠腮,又在地上打转儿,半天也说不出一个字来。桌上的一瓶汽水也给他的袖子碰掉地上,砰的一声炸了。瞅他这副模样,我禁不住反倒咯咯乐起来,并且从容不迫地打开书桌上的一本书,装成决心不想离开的样子,同时语气坚定地说:“王爷答应了吧,答应了我就走。”
1705807898
1705807899
父亲终于屈服了。我得胜还朝,立刻传内务府……
1705807900
1705807901
1705807902
1705807903
1705807905
我的前半生(精装典藏版) 九、整顿内务府
1705807906
1705807907
我的遣散太监的举动,大受社会舆论的称赞,我觉得很得意。在庄师傅的鼓动下,我接着又把“励精图治”的目标转到内务府方面。
1705807908
1705807909
关于内务府,我想先抄一段内务府一位旧人写给我的材料:
1705807910
1705807911
内务府人多不读书
1705807912
1705807913
内务府人多不知书,且甚至以教子弟读书为播种灾祸者。察其出言则一意模棱,观其接待则每多繁缛;视中饱如经逾格之恩,作舞弊如被特许之命。昌言无忌,自得洋洋。乃有“天棚鱼缸石榴树,地炕肥狗胖丫头”,以及“树小房新画不古,一看就知内务府”之讽,极形其鄙而多金,俗而无学也。余窃耻之,而苦不得采其源。迨及民十七八之间,遍读东华录,在嘉庆朝某事故中(林清之变或成德之案,今不能清楚矣)发现有嘉庆之文字,略叙在清代中之背反者,其中有宗室有八旗有太监,而独无内务府人,足见内务府尚不辜负历代豢养之恩,较之他辈实为具有天良者。嘉庆之慨叹,实为内务府人之表彰。于是始得解惑焉。内务府人亦常有自谓“皇上家叫我们赚钱,就为是养活我们”,此语之来,必基于此矣。至其言语举动之不成文章者,正所以表其驯贴之愚,而绝无圭角之志;其畏读书,则为预避文祸之干触,与夫遗祸于后昆;其视舞弊及中饱如奉明言者,乃用符“不枉受历代优遇豢养之恩”也欤……而内务府人之累代子孙亦为之遗误,乃至于此,曷胜叹哉!
1705807914
1705807915
这位老先生当年为了向家庭争取多读些书,受过不小刺激,所以,他对于内务府人不读书的感慨特别深。我那时对三旗世家所包办的内务府(1)也深感其俗不可耐,但最使我不满的还是他们“视中饱舞弊,如奉明言”。
1705807916
1705807917
关于内务府的中饱、舞弊的故事,是可以写成一大厚本书的。这里只举出两个例子就行了。一个是内务府每年的惊人开支。即使民国照付四百万元的优待费,也不够那个开支数。民国十三年我出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在北京《京报》上揭露的当年收入抵押金银古玩款,即达五百多万元,而并无剩余,全部开支出去了。据前面那段文字的作者说,那几年每年开支都有三百六十万两上下,这是和《京报》揭露材料相符的。
1705807918
1705807919
另一个例子是我岳父荣源经手的一次抵押。抵押合同日期是民国十三年五月三十一日,签字人是内务府的绍英、耆龄、荣源和北京盐业银行经理岳乾斋,抵押品是金钟、金册、金宝和其他金器,抵押款数八十万元,期限一年,月息一分。合同内规定,四十万元由十六个金钟(共重十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九万两)作押品,另四十万元的押品则是:包括八个皇太后在内的金宝十个,金册十三个,以及金宝箱、金印池、金宝塔、金盘、金壶等,计重一万零九百六十九两七钱九分六厘;不足十成的金器三十六件,计重八百八十三两八钱,嵌镶珍珠一千九百五十二颗,宝石一百八十四块。另外还有玛瑙碗等珍品四十五件。只这后一笔的四十万元抵押来说,就等于是把金宝金册等十成金的物件当做荒金折卖,其余的则完全白送。这样的抵押和变价,每年总要有好几宗,特别逢年过节要开销的时候是必不可免的。一到这时候报上就会出现秘闻消息,也必有内务府辟谣或解释的声明。比如这一次抵押事先就有传闻,内务府和荣源本人也有声明,说所卖都是作废的东西,其中绝没有传说中的慈禧的册宝云云(2)。
1705807920
1705807921
我在出宫之前,虽然对内务府的中饱和舞弊拿不到像上面说的这样的证据,虽然绍英、耆龄这些大臣一句一个“阿哈”(满语奴才),用最怨屈的声调告诉我“民党”专会利用报纸造谣生事,但是每年的“放过款项”的数字也告诉了我另一个事实:我的内务府的开支竟能超过了西太后的内务府的最高纪录。在上一章里的那个“宣统七年放过款项及近三年比较”,本是内务府为了应付清理财产的“上谕”而编造的(后来还要谈到这次清理),可是那些经过缩小过的开支数字,也暴露了问题。从那个统计上可以看出,除去了王公大臣的俸银不当计算外,属于内务府开支的民国四年是二百六十四万两,民国八、九、十年是二百三十八万两,一百八十九万两,一百七十一万两。而西太后时代的内务府起先每年开支不过三十万两,到西太后过七十整寿时,不过才加到七十万两。我这个人再不知数,也不能不觉得奇怪。何况报上今天一个盗宝案,明天一个“古物变价秘闻呢”?同时,我也注意到了这个事实:有些贵族、显宦之家已经坐吃山空,日趋潦倒,甚至于什么世子王孙倒毙城门洞,福晋、命妇坠入烟花等等新闻已出现在报纸社会栏内,而内务府人却开起了古玩店、票庄(钱庄)、当铺、木厂(营造业)等等大买卖。我知道这些生财之道无一不与宫中的财富有关。特别是师傅们,虽然他们也曾帮助过内务府,反对我买汽车安电话,可是一提起了内务府,也没有人表示好感。伊克坦师傅在去世前(我结婚前一年)不久曾因为陈师傅不肯向我揭发内务府的弊端,说陈师傅犯了“欺君之罪”,不配当“太傅”。至于庄师傅就更不用说,内务府三个字在他看来就是“吸血鬼”的同义语。他对内务府的看法促成了我整顿内务府的决心。
1705807922
1705807923
“从宫廷的内务府到每个王公的管家人,都是最有钱的。”他有一次说,“主人对自己的财产不知道,只有问这些管家的人。甚至于不得不求这些管家的人,否则就一个钱也拿不到。不必说恢复故物,就说手里保留的这点珍宝吧,如果不把管家的整顿好,全都谈不到!”
[
上一页 ]
[ :1.7058078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