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911311
1705911312
不想贪污,就只好寄希望于帝国体制内的收入渠道。道光二十九年,朝廷又一次举行考差。曾国藩全力以赴,尽力一博,以求如上次四川之行那样获得一笔丰厚收入,以有能力回家省亲一趟。无奈这次虽然成绩不错,却没捞到差使。特别是他最向往的江西主考,落到了他不太佩服的田敬堂头上,令他大有情绪,在六月十四日给诸弟的信中说:“予今年考差,颇望得江西主考,冀家中亲属可就至江西一叙天伦之乐。昨田敬堂得放江西试差,而我私愿不遂。南望家山,远怀堂上,真不知仕宦之略有何味也。”
1705911313
1705911314
好在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曾国藩梦寐以求的差使终于又一次落到了他头上。皇帝命他充任江西主考,曾国藩喜不自胜,第二天即在谢恩折中奏请乡试结束后顺便回家省亲,皇帝自然照准。
1705911315
1705911316
曾国藩兴高采烈,一路南下。一转眼他居京已经十三年。祖父母均已经在此期间去世,临终也没能见上他一面。母亲十分思念他,以至于这年年初,一贯隐忍顺从、从没出过远门的母亲坚决表示不顾家人的反对,要北上来看他:“母亲大人口气,今秋决计进京,并不许人打破。”〔34〕这一次,他终于可以一偿夙愿,见到思念已久的父母大人了。
1705911317
1705911318
不料七月二十五日,曾国藩行至安徽太和县小池驿时,忽然接到家乡送来的讣告,母亲江氏已经于六月十二日,也就是他接到派差喜讯的当天去世。曾国藩五内俱摧,当即易服奔丧,由安徽转至江西九江,再由九江沿江西上湖南。
1705911319
1705911320
如果曾母晚去世几个月,则曾国藩会再次收入数千两。如今这项收入落空,而办理丧事及京师家属回南又需要大笔费用。除了收取奠金,别无他法。他之所以要赶到江西再转湖南,既是因为顺路,也是因为可以收取奠金。他既到了江西,表明他是在江西主考任内中途守制,于是在九江耽搁两日,收到江西省城奠金千两。这千两奠金救了他的急。
1705911321
1705911322
手里有了钱,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拿出三百两,还掉北京催得最急的债。以二百多两在省城还账。其实,因为他宅心仁厚,朋友也欠他的银子总数亦将近千金。然而曾国藩将心比心,心存恕道,嘱咐儿子切莫催要:
1705911323
1705911324
……凡有借我钱者,皆光景甚窘之人。此时我虽窘迫,亦不必向人索取。如袁亲家、黎樾翁、汤世兄、周荇农、邹云阶,此时皆甚不宽裕。至留京公车,如复生同年、吴镜云、李子彦、刘裕轩、曾爱堂诸人,尤为清苦异常,皆万不可向其索取,即送来亦可退还。盖我欠别人之账,既不能还清出京,人欠我之账而欲其还,是不怒也。
1705911325
1705911326
还完了账,他带四百多两至家办葬事。然而家属回湖南的钱还是没有着落。因此他只好命儿子在北京开吊,以京城朋友的奠金做路费:
1705911327
1705911328
现在京寓并无银钱,分毫无出,不得不开吊收赙仪,以作家眷回南之路费。开吊所得,大抵不过三百金。路费以人口太多之故,计须四五百金,其不足者,可以求寄云年伯张罗……开吊散讣不可太滥,除同年、同乡、门生外,惟门薄上有来往者散之,此外不可散一分。其单请庞省三先生定。此系无途费,不得已而为之,不可滥也;即不滥,我已愧恨极矣!京寓所欠之账,……可求寄云年伯及黎、黄、王、袁诸君内择其尤相熟者,前往为我展缓。……外间若有奠金来者,我当概存寄云、午桥两处〔35〕。
1705911329
1705911330
二
1705911331
1705911332
随着曾国藩抵达湖南,他的京官生涯正式宣告结束。然而困窘并没有因此离他而去,当年在京所欠债务,多年之后才还清。
1705911333
1705911334
咸丰九年,第二次出山带兵的曾国藩在写给曾国潢的信中说:“余往年所欠京账,今冬拟托寄云还清,不知家中尚有清单否?可于此次寄来。”
1705911335
1705911336
而同治三年,任两江总督已经五年的曾国藩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这样说:“弟京居时所借西顺兴店萧沛之名光浩银项,壬子丁艰后曾请毛寄云、袁午桥两公代为结算,止利还本,兹接沛之来信,索及前项,因从徽商吴惇成茶行汇兑湘纹银一千两,函嘱沛之约同江南提塘李福厚往取。”可见直到做了多年总督之后,曾国藩才彻底将京官生涯的欠账了结。
1705911337
1705911338
晚清时代,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扩展到整个明清时期,虽然天下熙熙,但京官群体中曾国藩这样潜心道学,以清廉自誓的人并不少见。比如他的师友倭仁、唐鉴诸人。他们平日相互切磋,相互砥砺,甚至呼朋引伴,形成一定风气。这一类京官的经济生活状态大抵相似。因为低薪制的制度设计,清代京官的收入和支出结构极度不平衡,由此导致了京官独特的经济生活状态,也就是说,实际收入数额及管道与法定大相径庭。清代官员入仕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是十分有限的,但边际效益却非常巨大,包括筹资能力的增长、陋规等灰色收入以及利用权势干预地方事务所获报酬。不过边际效益的开掘受诸多条件的制约:个人操守、官运、个人及亲属的办事能力等,因此官员入仕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收益具有极大的弹性空间。
1705911339
1705911340
1705911341
1705911342
1705911344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不要钱”的“大帅”
1705911345
1705911347
晚清军营的腐败
1705911348
1705911349
一
1705911350
1705911351
咸丰二年腊月十七日,离过年只有十三天了,外出的旅人纷纷归家。在乡下老家为母亲守孝的曾国藩却匆匆告别了荷叶,离家远行。
1705911352
1705911353
几天前,咸丰皇帝的一道紧急命令传到了荷叶。原来不久前太平军挥师北上,湖南各地,纷纷糜烂。咸丰皇帝情急之下,诏命曾国藩帮助地方官员兴办“团练”也就是“民兵”,以保卫乡里。谕旨全文是:
1705911354
1705911355
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著该抚(巡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伊必尽力,不负委任。〔36〕
1705911356
1705911357
曾国藩从此墨绖从戎,从咸丰二年底算起,到同治三年六月天京陷落,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度过了十一年半的戎马生涯。
1705911358
1705911359
二
1705911360
[
上一页 ]
[ :1.7059113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