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911403
1705911404
这样一支军队,谈什么战斗力呢?
1705911405
1705911406
四
1705911407
1705911408
军队的“薄俸制”与文官“薄俸制”一样,都是基于以皇权为核心的传统财政制度的自私性与短视性。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
1705911409
1705911410
确实,因为清代正规军队数量十分庞大,军费是政府一项沉重的负担。承平之日,养兵之费几占清王朝全国收入的一半左右。战时的财政压力,更可想而知。“永不加赋”是清王朝引以为自豪的“祖宗大法”。如果要按军人实际生活费要,将军饷标准提高至少一倍,这是晚清财政收入所根本无力承担的。同时,如果将军队的具体实际支出都由国家财政统一承担起来,就需要创建一个庞大的会计、审计系统,这是一项重大的体制变革,在清代,除了雍正皇帝,没有谁有这个魄力。因此,历代皇帝的态度是得过且过,拖延一天是一天。
1705911411
1705911412
但事实上军中薄俸制和文官薄俸制一样,都是典型的掩耳盗铃之举,对皇帝来说最后同样占小便宜吃大亏。
1705911413
1705911414
第一个严重后果,是军队训练水平下降,战斗力几乎为零。
1705911415
1705911416
八旗素以骁勇闻名,绿营创立之初,也屡经恶仗。但到了曾国藩时代,这两种军队都因严重腐败而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1705911417
1705911418
道光二十九年(1849)秋天,俄罗斯外交官科瓦列夫斯基在卢沟桥边参观了八旗军队一年一度的火器操演。他在游记《偷窥紫禁城》中这样描写他所见到的景象:
1705911419
1705911420
本来观炮仪式是大清帝国军界的重要活动,规模盛大,层次很高,“即使皇帝因年事已高不能亲自前来,也要派亲信要员前来观摩。”因此科氏以为参加演习的士兵一定会像西方重大阅兵仪式上那样精神抖擞,容貌整齐。但来到现场后,科氏惊讶地发现,八旗官兵精神状态非常散漫,“军士们有的漫不经心地坐在帐篷里,抽着小烟袋。有的边吃早点边与卖小吃的攀谈,还有人在缝补第二天要穿的裤子。似乎没有人关心即将举行的操演”。
1705911421
1705911422
演习过程更是敷衍了事,毫不认真:“操演开始了。……一位参领……摆了一个奇怪的姿势,挥了一下手中的旗子,射击便开始了。他放下旗子,表示射击符合规程,……但这一炮打得很不准,炮弹就落在大炮旁边,弄得评审官身上满是泥土。炮甲似乎并不在意,他只是擦了擦眼睛,走到另一门炮旁边。”
1705911423
1705911424
观摩之后,科氏得出结论说:“中国的炮兵自然无法与欧洲的相比,唯一相同的只有打出的炮声。他们同样也不能与其他几个东方强国的炮兵相提并论,如英国人或埃及人手中的拉哈尔。……中国的炮兵没有一点可取之处。”〔45〕
1705911425
1705911426
与八旗相比,晚清绿营的状况更差。道光十四年(1834)冬,两广总督卢坤巡阅广东水师。各营选出精兵强将,到总督面前亮相。不料一场考下来,连一枪一箭都不中者就有七十八人,仅中一枪一箭者有二百二十六人,让卢坤大跌眼镜。〔46〕
1705911427
1705911428
这样一支毫无专业精神的军队,不唯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一触即溃,甚至在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农民军面前也一样不堪一击。
1705911429
1705911430
道光三十年太平军初起之际,朝廷命周天爵署广西巡抚领兵镇压。周天爵在致亲友的信中这样描述清军在太平军面前的表现:
1705911431
1705911432
出征之际,士兵居然如同徘徊在屠宰场门口的猪羊,说什么也不愿上路:
1705911433
1705911434
于是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吏,未走先哭。
1705911435
1705911436
作战之时,一个个裹足不前,让他无计可施:
1705911437
1705911438
惜我兵一百名如见鹯之雀,一百勇如裹足之羊,无一动者。我手刃二人,光淮而(用)箭射杀二人,亦无应者。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不意如此。〔47〕
1705911439
1705911440
五
1705911441
1705911442
薄俸制不但导致士兵训练水平下降,还导致了军官道德操守的极度败坏。
1705911443
1705911444
清王朝深知如此低微的薪俸不足以支持军官的生活,所以对军官的贪腐行为只能保持较高的容忍度。他们有意识地把自主权相当程度地下放到军官手里,让他们自谋生路,自己解决,这是皇帝们自以为聪明的选择。他们也明知军官们会突破纪律界线,只不过仍寄希望于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监督,适可而止。但贪腐行为的特点是,一旦开了口子,就会肆无忌惮,无所不至。所以晚清军队贪腐之种种光怪陆离,今人实在难以想象。
1705911445
1705911446
第一条当然是吃空额。
1705911447
1705911448
军官吃空额,是中国军队历代相沿的最大弊端,历代统治者都对之束手无策。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突发奇想,干脆将“吃空额”合法化,当成对军官的一种补贴。康熙四十二年,皇帝和将军们商量好,武官们除了国家给的俸银外,再公开规定每人可以吃多少空额,叫“随粮”。直到乾隆年间,皇帝觉得这种做法实在不符大清体面,才改“随粮”为“养廉”。然而和地方上养廉银制度一样,武官并不因为有了养廉专款而改变坐吃空粮的陋习,只是由合法变为非法,暗中照常进行。〔48〕
1705911449
1705911450
清代后期,吃空额成了军队中公开的秘密。各级将领侵吞的兵饷是一笔永远也查不清的黑账。咸丰皇帝在咸丰二年承认,“空额之敝……各省皆然”〔49〕。曾任贵州知府的胡林翼给朋友的信私下说:贵州“绿营普遍缺额过半,偏远营汛仅存额兵的六分之一”〔50〕。咸丰三年,吏部右侍郎奏称:“京师步营额设甲兵二万一千余名,风闻现在空额过半。”
1705911451
1705911452
第二条是如上所述的克扣军饷。
[
上一页 ]
[ :1.7059114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