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942317e+09
1705942317 昌平君于秦王政十年接替吕不韦出任丞相,他的任期到什么时候,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由秦始皇时代吏治稳定、丞相久任的通例来看,他的任期也应当比较长。至于长到什么时候,《史记索隐》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705942318
1705942319 《史记索隐》说:“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这条材料中的郢,又称郢陈,是地名,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市。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记载,是在秦王政二十一年。由此看来,昌平君长期在首都咸阳辅佐秦王,他担任丞相的职务,应当一直到被迁徙到郢陈以前。也就是说,昌平君从秦王政十年出任丞相到秦王政二十一年被免相迁徙出京,一共做了十一年丞相。如果我们的这个推测无误的话,秦王政十七年,昌平君正在丞相任上,所以,“十七年丞相启状戈”上的“丞相启”,无疑就是昌平君了,他的姓名,应当叫作熊启。
1705942320
1705942321 我曾经感叹,历史是消逝远去的往事,是在时间中过去了的存在。当今的我们之所以能够知道历史,是因为往事留下了信息。往事的信息,特别是久远的古代的信息,少而又少,乱而又乱,使我们难以窥探到古史的真相。幸运的是,不时有不可思议的遗物,实实在在地穿越时空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些遗物既属于当今,可以把玩触摸,又属于过去,可以牵连回想,将最为真实可靠的信息,传达给我们。
1705942322
1705942323
1705942324
1705942325
1705942326 今日淮阳(李开元 摄)
1705942327
1705942328
1705942329
1705942330
1705942331 淮阳故城墙遗址(李开元 摄)
1705942332
1705942333 秦王政二十二年,李信领二十万秦军攻楚失败。失败的原因,在于郢陈地区(今淮阳)发生了反秦叛乱,反叛者就是后来的末代楚王——昌平君熊启。
1705942334
1705942335 由于“十七年丞相启状戈”的出现和破解,昌平君这位秦国历史上神秘人物的人生,终于从历史的黑洞中浮现了出来。我们再一次补充他的人生经历,更加完整地列表如下:
1705942336
1705942337
1705942338
1705942339
1705942340 有了这样一张履历表以后,昌平君这样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一生大概是清楚了。不过,疑案的追查到此并没有结束,请大家关注上表的最后一项。
1705942341
1705942342 到了秦王政二十一年,昌平君已经四十六岁,他以秦王表叔、平叛功臣的身份出任丞相十一年之久,辅佐秦王统一天下,先后攻灭韩国(十七年)、赵国(十九年)和燕国(二十一年),可谓功高位重,权倾一时。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为什么会被秦王嬴政免相出京,迁徙到秦楚交界的楚国旧都郢陈去了呢?到了郢陈以后的他,命运又将如何呢?
1705942343
1705942344 历史密码的破解一环扣着一环,旧疑案的解决又引出了新的疑案,我们不得不继续跟踪追击。
1705942345
1705942346
1705942347
1705942348
1705942349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1705941071]
1705942350
1705942351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1705942352
1705942353 (三) 丞相的反叛
1705942354
1705942355 1.挖出历史来
1705942356
1705942357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始皇的表叔,位高权重、出任丞相达十一年之久的昌平君熊启,突然被迁徙到秦楚两国边界的郢陈。他为什么被迁徙到郢陈,他与秦王嬴政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由于史书失载,这又成为一桩历史之谜。
1705942358
1705942359 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的事情,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一共只有六个字:“昌平君徙于郢。”简略而不详的纪事,文字上并没有特别难解的地方。徙,迁徙。郢,地名。这里的郢,指的是郢陈,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市。这条记载说,秦王政二十一年,昌平君被迁徙到了郢陈。
1705942360
1705942361 郢陈这个地方,从前是陈国的国都,楚国灭掉了陈国以后,曾经将首都迁到这里,于是被称为郢陈。昌平君被迁徙到这里以前,郢陈已经被秦军占领,改称为陈县,属于秦国的领土,地处秦国和楚国的交界地区。那么,昌平君为什么会被迁徙到这样一个地方来呢?
1705942362
1705942363 昌平君被迁徙以前,是秦国的丞相;他的迁徙路线,是从咸阳到郢陈。咸阳是秦国的首都,郢陈是秦国的边地,由首都到边地,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如果不是为了特殊的事情一时性前往,则常常意味着贬斥和失意。大家再看看史料中的“徙”字,古文中“徙”字的本义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役,带有贬意。如果是不带贬斥义的用语,就应当用“之”,将这条纪事写作“昌平君之郢”。如此解读下来,事情就步步深入了。看来,昌平君被迁徙到郢陈,不是一般性的外出,而是受到了贬斥,他是被免相出京了。
1705942364
1705942365 免相出京的昌平君,他为什么受到贬斥,他为什么会被贬斥到郢陈这个地方来?他来到郢陈以后,又有些什么作为和行动呢?史书都没有记载。面对如此情况,历史学家是否只能望洋兴叹,而史书上又再添一桩未解的历史疑案呢?
1705942366
[ 上一页 ]  [ :1.7059423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