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942536e+09
1705942536
1705942537 攻魏梁。
1705942538
1705942539 仅仅三个字,说秦军进攻魏国的首都大梁。
1705942540
1705942541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司马迁是根据秦国的史书《秦记》编写的,来源于秦国史官的正式纪事。《编年记》的纪事,是秦国的地方官员喜从秦国政府的文书上抄录下来的,也是官方记录。由此看来,《史记》和《编年记》都没有记录李信攻楚失败这件事情。原因嘛,在于秦国的史官在《秦记》中隐瞒了这件事情,秦国政府也没有将这件事通报各地方政府,所以司马迁和喜都不了解情况,不知道真相。想来,秦国的史官,同历代的史官一样,对于当代的事情,持有一种维护当朝声誉的立场,出于种种现实利害的考虑,往往是报喜不报忧。
1705942542
1705942543 攻灭魏国,以秦军的胜利结束,当然要大书特书,快马加鞭,大喇叭通报全国,引得举国欢腾,龙颜大悦。另一方面,对于秦军失败的消息,则是严加保密,对外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瞒就瞒,实在瞒不过去,就轻描淡写地酌情处理,理由嘛,当然是为了不影响士气,不要有损国家的光辉形象,多从正面引导云云。这种做法,是历代集权政府的惯技,美其名曰保密,不好听的说法就是封锁消息。
1705942544
1705942545 不过,刻意隐瞒的历史,不时也会露出马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叙述王翦被罢免回乡以后说,于是秦王任命李信为大将,蒙武为副将,统领二十万秦军分两路进攻楚国。(蒙武为副将攻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误写为蒙恬。根据《史记·六国年表》及《史记·蒙恬列传》,攻楚为蒙武,当时,蒙恬还没有为将。)李信军进攻郢陈南部的平舆县(今河南平舆北),蒙武军进攻郢陈东南部的寝县(今安徽临泉)。在强大秦军的攻击下,楚军大败。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信军出现了不可思议的行动,他没有乘胜东进,按预定计划攻取楚国的首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而是回师西退,掉过头去攻击秦国领土内的郢陈,蒙武军也撤退回来与李信军会合。也就在这个时候,一支楚军出现在李信军的后面,三日三夜紧紧尾随跟踪,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大破李信军。李信军的军营壁垒被逐一攻破,部下七名主要将领被杀死,大败而归。
1705942546
1705942547 李信攻楚的失败,是战国以来秦国历史上罕见的惨败。关于这次战争的真实情况,秦国史官在《秦记》当中没有留下正式的记录。《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的上述叙事,是为了交代王翦隐退后又复出的原因时顺便牵连出来的片断。正是由于秦国史官的刻意隐瞒,这段叙事不但语焉不详,而且歧异零乱,千百年来就是一笔糊涂账。
1705942548
1705942549 糊涂账有糊涂账的原因,这种原因往往在封锁的消息当中,李信大败的消息秦政府不希望公开,这已经说过了。事实上,秦政府不希望公开李信大败的消息,还有一个更大的理由。
1705942550
1705942551 这个更大的理由是什么呢?就是李信军为什么攻楚失败。
1705942552
1705942553 请大家再一起来回忆一下李信统领二十万秦军攻击楚国的行动。李信军进攻楚国,以郢陈为前进基地,兵分两路出动。李信进攻郢陈南部的平舆县,蒙武进攻郢陈东南部的寝县,两支秦军最初都取得了胜利。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信突然从前线退军,掉过头来攻击秦军的后方基地郢陈。看来,这个时候,郢陈地区发生了意外的事情,迫使李信不得不回师反击。那么,这个时候,郢陈地区究竟发生了什么不测事件呢?
1705942554
1705942555 为了解答这个疑问,我先请大家一起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李信军攻击楚国的时候,昌平君在哪里?
1705942556
1705942557 前面已经说过,昌平君是秦王政二十一年来到郢陈,二十三年到淮北地区的,二十二年,当李信军攻击楚国的时候他应当正在郢陈。那么,我们再继续追问,二十二年,昌平君在郢陈干什么呢?回答是,起兵反秦。
1705942558
1705942559 根据田余庆先生的研究,秦王政二十二年,正当李信和蒙武所统领的秦军在郢陈的南部和东南部大败楚军,准备乘胜进攻楚国的首都寿春,一举攻灭楚国的时候,身在郢陈的昌平君起兵反秦,攻占了郢陈,切断了李信军的后路,使攻楚的秦军陷于腹背受敌的苦境。于是,李信军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师进攻郢陈,结果被楚军前后夹击,大败而归。
1705942560
1705942561 由此看来,对于李信军进攻楚国这段歧异零乱的历史,特别是他和蒙武在郢陈附近先胜后败的蹊跷过程,我们只要补入昌平君郢陈起兵反秦这样一个细节,事情就真相大白,历史就一清二楚了。
1705942562
1705942563 由此看来,在秦王政二十二年的纪事中,秦国史书《秦记》至少隐瞒了两件大事:一是昌平君在郢陈起兵反秦,一是李信军由此大败而归。李信军大败的事情,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露出了马脚;昌平君郢陈起兵的事情,因为田余庆先生的研究而重见天日。历史的发展,一环连着一环,昌平君郢陈起兵,导致李信军攻楚失败。李信军的大败,又引发出一桩新的历史事件——王翦复出。
1705942564
1705942565 7.王翦复出
1705942566
1705942567 李信军大败,身在咸阳的秦王嬴政得到秦军惨败的报告,大为震怒,他亲自前往频阳,登门造访被贬斥出京、还乡养老的王翦。对于这件事情,《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有详细的记载。
1705942568
1705942569 二人见面时,嬴政首先屈尊陈谢说:“寡人当初不用将军,如今果不其然,李信败战辱没秦军。眼下楚军日益西进,逼近秦国,将军虽然有病在身,也不至于袖手旁观,置寡人于孤立无助的苦境吧。”王翦推辞说:“老臣疲病昏乱,如此重任,望大王另外选用良将。”此时的嬴政,已经是强势的秦王,他打断王翦的话,用毫无商量的语气说:“话到此为止,不用再多说了!”
1705942570
1705942571 王翦是了解嬴政的人。他知道,嬴政为人,实用而冷酷,要用你的时候,不惜弯下腰低下头,用好话请求你,这叫作俯身低首,卑辞相求;而在如此屈尊的后面,则是无上的倨傲,要你必须服从的独断意志,一旦你不识抬举,抗拒他的意愿,他会瞬间勃然作色,拂袖而去,毫不留情地处置你。
1705942572
1705942573 王翦深知,秦王不听自己的意见任用李信,李信大败而归,秦王贬斥昌平君出京,昌平君反秦为楚,这两件事情,使秦王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如今亲自前来,表面上是屈尊求人,实际上是捐身逼人。秦王如此行动的后面,有无言的明白表露:我身为王上,已经登门陈谢请求,身为臣下的你,难道还敢不从?
1705942574
1705942575 也许这时,王翦切切实实地感到,此时的自己,宛若当年的大将白起,此时的秦王,宛若当年的秦昭王。军功累累的白起,在进攻赵国的问题上与秦昭王意见不合,被贬斥回家。秦军失败,昭王请白起再次出任秦军大将,白起因病拒绝。秦昭王恼羞成怒,剥夺了白起的一切官职爵位,迫使他自杀身亡。
1705942576
1705942577 想到这里,王翦不敢再推辞,他退一步请求说:“如果大王非要用臣下的话,臣下还是原来的意见,非用六十万军队不可。”嬴政当即回答道:“听王将军您的。”
1705942578
1705942579 于是嬴政任命王翦为秦军大将,统领六十万秦军进攻楚国。
1705942580
1705942581 王翦被任命为大将以后,秦军总动员,六十万秦军从各地征发,陆续开赴前线。王翦离开首都咸阳,秦王嬴政亲自送行,一直送到咸阳东郊的灞上,可谓期待殷切,恩宠荣耀之极。君臣分别之际,王翦出人意料地开口,向秦王嬴政提出了古怪的请求。
1705942582
1705942583 王翦请求秦王恩赏些田宅给自己。他的要求详细具体,好像预先就精心准备了图纸一般,东一处西一处,都是咸阳一带的良田美宅,还有带池塘的庭园,务必请秦王现在就一一恩准。身为一国之君的嬴政,一门心思在挽回败局,攻灭楚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事,他有些不屑地对王翦说:“王将军,您还是专心出征吧,钱财的事情,请不必多考虑。”秦王的意思是说,胜利以后,一切应有尽有,哪里还需要你来开口。
1705942584
1705942585 这个王翦,固执而不识相,他啰啰唆唆地一再请求说:“臣下为大王领军作战,多有功劳,却至今得不到列侯的封赏,如今借大王一心使用臣下的机会,及时地为子孙儿女们请求些田宅,作为家业,也不算过分嘛。”嬴政禁不住大笑出声,摇摇头,真是没有办法,只有当即恩准了王翦的所有请求。
[ 上一页 ]  [ :1.7059425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