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942913e+09
1705942913
1705942914 三、他曾经有意释放蒙毅,重新起用,在赵高的反对下,他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1705942915
1705942916 四、他苦恼生命短暂,想享受人生,知心话只对赵高倾诉,将赵老师视为唯一的密友。
1705942917
1705942918 五、他身居宫中,不见群臣,由赵高充当群臣与自己的联络人,将赵老师视为自己唯一的代理人。
1705942919
1705942920
1705942921
1705942922
1705942923 二世陵(李开元 摄)
1705942924
1705942925 六、当赵高干政日甚,李斯和老臣们上书请求罢免赵高时,胡亥完全不能接受,他在给李斯的复信中,极力为赵高辩护说:“你们说赵高有擅权生变的危险,这句话从何谈起!赵高是仕宦于宫中多年的旧臣,心志不以安稳而松懈,不以危难而变易,行为廉洁,处事干练,凭借自身的努力,以忠诚上进升迁,以信义称职守位。朕甚为看重他,而丞相甚为怀疑他,究竟为何如此?”
1705942926
1705942927 在表示了自己对赵高的信任以后,胡亥用几近于哀求的语调请求李斯等大臣不要对赵高多疑,他说:“朕年少时痛失先人,人事上识知甚少,行事上不习治理,丞相年老,来日不多,不知何日撒手人世,朕不属依赵君,还有谁人可以托靠?赵君为人,精廉强力,下知世事人情,上能尊君适朕,丞相不要多疑。”他把赵高视为始皇帝死后的唯一依靠,几乎赋予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
1705942928
1705942929 正是出于这种信赖,当李斯等老臣坚持清除赵高、劝谏休养息民时,二世选择了站在赵高一边,他将消息通报给赵高,下令将以李斯为首的老臣们逮捕下狱,交由赵高审理处置。赵高罗织罪名,将李斯屈打成招,赵高将结果报告二世时,二世高兴地说:“如果没有赵老师,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
1705942930
1705942931 七、陈胜吴广起兵,天下大乱,巨鹿之战,秦军主力被项羽消灭,刘邦军逼近关中。赵高见大势已去,发动政变,命令弟弟郎中令赵成(宫廷警卫大臣)和女婿咸阳令阎乐(首都咸阳市长)领军攻入望夷宫中,逼迫二世自杀。临死之前,二世与阎乐之间有一段对话,最可以看出二世与赵高的关系。
1705942932
1705942933 二世说:“能否见丞相一面?”阎乐回答说:“不可以。”
1705942934
1705942935 二世说:“希望得到一郡之地为王。”阎乐仍然回答不可以。
1705942936
1705942937 二世又说:“请求得到一万户的封地为侯。”又被拒绝。
1705942938
1705942939 二世尚存一线希望说:“愿意与妻子一道做庶人百姓,待遇比况诸位公子。”
1705942940
1705942941 阎乐无意再听下去,说道:“臣下接受丞相的命令,为天下诛除足下。无论足下如何多说,臣下也不敢答应。”于是阎乐指挥部下逼近二世,迫使二世自杀。
1705942942
1705942943 俗话说,死前吐真言。二世一生,看重的是个人生命;死前,他最强烈的愿望就是活下去。二世一生,信任的是老师赵高,死前,他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见赵高一面。他知道发动政变、逼迫自己自杀的人就是赵高,竟然无怨无恨,只求见一面,他对赵高的依赖,至死也没有改变。
1705942944
1705942945 身为历史学者,我每读史书到这里,总感到惊奇。胡亥与赵高的关系,上朝是君臣,下朝是师生,私下里是亲友,情结上宛若父子。胡亥对赵高的信赖,几乎是不可动摇的事情。在这种绝对的信赖中,胡亥已经变成了盲目的傻子,不但失去了政治上的判断力,甚至失去了常识上的判断力。如果我们明了这种历史和心理的背景,指鹿为马的故事大概就可以理解了,胡亥为什么会得到始皇帝格外宠爱的原因,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1705942946
1705942947 不过,始皇帝之所以格外宠爱胡亥,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可能与他的母亲有关。
1705942948
1705942949 8.胡亥的母亲是谁?
1705942950
1705942951 不管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中看,如同始皇帝这样的权势高位者宠爱幼子,常常还有一个重大的理由,就是在众多的妻妾中,幼子的母亲往往是年轻貌美,最得老夫欢心。妻是新人美,娇妻幼子好,爱屋及乌的人情,古往今来如此。关于胡亥的母亲,史书上完全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不得不要多说几句。
1705942952
1705942953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秦汉体制的政治格局中,王后或者皇后往往比较低调,对政治干预较少。待到夫君过世,儿子做了皇上,自己做了太后以后,备受尊崇,高调出头,往往位高权重,积极干政。特别是在儿子年幼即位的时候,太后常常成为施政的中心,太后的亲属们也形成一大政治集团,这就是我们不时耳闻的母后干政和外戚擅权。母后干政和外戚擅权,是世袭王政体制下的制度性产物。
1705942954
1705942955 秦国历史上,始皇帝的高祖母宣太后、养祖母华阳太后、母亲帝太后都曾经擅权一时。二世皇帝的母亲,在胡亥即位以前默默无名,这可以理解。然而,二世即位以后,也没有听说过有关她的任何活动,她的名字也完全不见于任何记载,这就不但奇怪,而且异常了。
1705942956
1705942957 我常常说,古史的记载,只有万分之零点零零一,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九九九都没有记载,都是空白。在如此巨大的空白中,我们往往需要作合理的推想,尽可能地树立一些识别性的标杆,既提示可能的方向和背景,也留待新的研究和发现来证实、填补、修正和证伪。对于胡亥的母亲,我们不妨由此作一点合理的推想。
1705942958
1705942959 我们前面讲过,胡亥绝对信赖赵高,他收到以李斯为首的老臣请求清除赵高的上书后,曾经回信请求老臣们不要怀疑和加害老师赵高。胡亥在回信中把赵高视为始皇帝死后自己唯一的依靠,赋予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这封信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原话是这样的:“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
1705942960
1705942961 在这里,胡亥提到自己“少失先人”。胡亥所说的“少失先人”,首先应当理解为父亲始皇帝的过世;不过,胡亥“少失先人”,也可能包括他的母亲更早就已经过世。不然的话,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提到的,如果他的母亲还健在的话,应当成为太后,母系一族,也应当为他提供支持和援助,不至于除了老师赵高而外,几乎是举目无亲,流露出如此巨大的孤独感。也许,正是因为胡亥的母亲在始皇帝去世以前就已经早早过世,所以,始皇帝爱屋及乌,将对早逝娇妻的爱怜转移到胡亥身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历史上没有留下她参与政治的记录。
1705942962
[ 上一页 ]  [ :1.7059429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