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966644e+09
1705966644 案子的主人公姓徐,叫徐什么倒无所谓,问题是他爹的名头比较响。他爹姓徐名阶字子升,正是高拱的仇人、张居正的恩师、退了休的前任内阁首辅徐阶。
1705966645
1705966646 徐阶自退休后,因为无权无势了,备受高拱的欺凌。当初自己还掌权的时候,徐阶教子不严,导致三个儿子仗着老子的权势在地方上胡作非为惯了。按道理说,徐阶倒台了,他的儿子们也该收敛些。但胡作非为这种习惯它是有惯性的。你看,习惯的“惯”就是惯性的“惯”,这恶习一旦成习惯,想一下子改掉还真难。
1705966647
1705966648 高拱抓住了徐阶儿子们的把柄,把徐家往死里整。先是把徐家大片的良田没收充公,又把徐阶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先后定罪发配到边疆去了。还是因为张居正实在看不下去,站出来“从容为拱言”,也就是为徐阶辩护,再加下天下人的非议,高拱才收手,没折腾徐家老三,给徐阶留了个儿子在身边儿。
1705966649
1705966650 可这个老三也不消停。他看高拱一倒台,他爹的得意门生张居正掌权了,立马就又耀武扬威起来,又霸占了别人家的田地,这主家就到应天知府把徐家老三告了。
1705966651
1705966652 张佳胤本为是要秉公办案的,但一看被告是徐阶的儿子,心里就犯开嘀咕了。心的话,谁都知道徐阶是张居正的恩师,都传张居正跟高拱闹矛盾,根子就是因为徐阶,所以现在这个徐家的案子可不好断啊!况且,官场上都在传,张居正马上就要对高派成员开刀了,自己是高拱的学生,恐怕本来就难脱干系,现在又碰到这样一个案子,那不是自寻死路吗?有心想袒护徐家老三,可又违反自己做人、做官的原则;但说要秉公而断吧,又肯定会遭到徐家的报复。罢了,罢了,与其这样为难,还不如洁身自好,回家写自己的春秋文章去吧!
1705966653
1705966654 正所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张佳胤心一横,写了一篇辞职报告递交内阁,自己这边打好了包袱,就等着走人了。
1705966655
1705966656 张佳胤这边儿为难得很,他哪知道,张居正那边儿比他还为难。
1705966657
1705966658 张居正同时收到了张佳胤的报告和徐阶的信。张佳胤的报告里倒没提徐家的案子,只说是自己能力不够,所以想辞职。可徐阶的信里把这事说得清清楚楚的啊,张居正那是多聪明的人啊,一看就明白张佳胤是因为徐家的案子才要辞职的。而且明里是因为徐家的案子,深层的原因还不是因为这些官员心中有党派或者说是帮派之争的观念吗?
1705966659
1705966660 所以,张居正没把这事儿当小事看,他要从张佳胤的身上给整个官场一个信号。
1705966661
1705966662 什么信号呢?
1705966663
1705966664 他张居正虽然要用新人,但也不舍旧人!
1705966665
1705966666 徐阶的信里是以师生之情要求张居正为他在高拱执政时期所受的冤屈拔乱反正,顺带着说了一下这个徐家老三的官司。那意思是恢复名誉这么大的事儿你张居正都不能耽搁,就更别提帮老三官司这件小事儿了。
1705966667
1705966668 张居正这下就很为难了。一方面不能对不起一手培养自己的恩师、冷了徐阶的心,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冷了张佳胤这批高派中层官员的心。张居正确实为难,但张居正面对为难事儿的时候向来都有一个很好的办法。
1705966669
1705966670 什么办法呢?
1705966671
1705966672 四个字:开诚布公。
1705966673
1705966674 你看他想救杨继盛的时候,就直接去找徐阶,明知徐阶不会答应,还要做道义上的努力;他要搭救徐阶的时候,就直接去找高拱,明知高拱气量小,还要“从容为拱言”。后人很多人说张居正城府深,会耍手段,事实上我看张居正最会用的手段就是面对问题不回避,不绕圈,直接面对,单刀直入,这样直截了当的效果有时反而会出奇地好。
1705966675
1705966676 张居正同时写了两封信,一封给徐阶,一封给张佳胤。
1705966677
1705966678 给徐阶的信里先叙师生恩情,承诺为徐家平反昭雪那是一定的事儿,把大事答应下来之后,笔锋一转说到徐家老三的案子,摆明当前的政治局势,说明这桩民事诉讼案现在已经不再是一起简单的案子,那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牵了“张佳胤”这“一发”,可就动了“官场人心”这个“全身”!老师您也是当过首辅的,也教过我要以国事为重,所以这个时候居正我绝不能因事废人。换了老师您,我想也会这么做的。
1705966679
1705966680 这话说得在情在理,据说徐阶看了之后惭愧不已。但张居正帮徐家平反昭雪的承诺下了,徐阶最大的心病也就了了。
1705966681
1705966682 给张佳胤的信写得就更有水平了。张居正一句点破,说张佳胤的顾虑还是在党派之间的成见,然后话锋一转,透露了个小秘密说:
1705966683
1705966684 “自公在郎署时,仆已知公,频年引荐,实出鄙意。不知者,乃谓仆因前宰之推用为介,误矣。”
1705966685
1705966686 这小秘密就是你以为你的提升是因为你的老师高拱呀,事实上我现在可告诉你了,那是我张居正很多年前就发现你是个人才,虽然没和你结交,但是我反复在组织部门面前推荐,你才得以被重用的,要较真起来说,你张佳胤不知道——你应该算我张居正的人!
1705966687
1705966688 当然,张居正这话也不是为了贪功、套近乎,他紧接着说:“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区区用舍之间,又何足为嫌哉?”
1705966689
1705966690 就是说,不论是谁推荐的你,那都是为了国家而起用人才,这是公理。我张居正在这个位置,和你张佳胤在那个位置,我们都是为了国家才不辞辛劳、勇担重任的。君子立身为国,当坦坦荡荡,又何必心存芥蒂,分谁是谁的人呢?如果只执迷于此,又如何对得起自己心中那满腹的才学呢?
1705966691
1705966692 这番话说得是出人意料,又直指要害。
1705966693
[ 上一页 ]  [ :1.7059666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