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975618
1705975619
答:是吗?
1705975620
1705975621
问:大旱的主要地区还是和云南交界的西北部。
1705975622
1705975623
答:大旱达二百多天,百年不遇。
1705975624
1705975625
问:我们学报有一个传统,每一次开完会会在学报发一组主题演讲文章,并邀请主持人做封面学者。我这次来除了向你以及向贵院全体老师表示感谢以外,还想对道院长进行学术上的采访!我想先听听你讲讲你的童年生活。你老家离这里有多远?你的出生地在哪儿?
1705975626
1705975627
答:离这里有400公里吧。
1705975628
1705975629
问:算是西部吗?
1705975630
1705975631
答:西部,过去叫乌拉特前旗。
1705975632
1705975633
问:你出生的那个草原还好吗?
1705975634
1705975635
答:我小的时候我们那个草原是很好的,现在完全农业化了。
1705975636
1705975637
问:农业化了?
1705975638
1705975639
答: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一直长到13岁,现在基本上没有草原了,全都种地了,不种地的地方有点草。
1705975640
1705975641
问:种什么?种麦子?
1705975642
1705975643
答:主要是麦子,还有糜子。
1705975644
1705975645
问:你出生于哪一年?
1705975646
1705975647
答:我是1954年出生的。
1705975648
1705975649
问:1954年,那时候农业基本上还可以。
1705975650
1705975651
答:我们那里的农业在清末时就已经有了。我的家乡在河套地区。清末至民国年间,因为开发,河套整个地区渠系已经配套,农业有了相当的规模。清末民初的时候,有个叫王同春的人,有的人说他对河套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有的人说他破坏了草原,但他确实对当时的农业开发、对水渠的配套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蒙旗的土地上,牧民全被赶走了,有的甚至被杀害了,或是遭到了各种形式的剥夺。清末民初的时候这种开发是很残酷的,跟美国西部开发差不多。那个时候,当地的牧民已经适应了种地生活,但是不能跟汉族比。
1705975652
1705975653
问:那时,河套地区农业就慢慢地发展起来了。
1705975654
1705975655
答:不过,蒙古人不适应就迁走,往北迁到山里边,迁到牧区。
1705975656
1705975657
问:你们家也迁了吗?
1705975658
1705975659
答:我们家没搬迁,主要是我们家的孩子们后来都出去了。
1705975660
1705975661
问:你兄弟几个?
1705975662
1705975663
答:四个,我是老大,我还有三个妹妹,都在外地工作。后来我父母亲年纪大一点的时候,六十多岁时吧,我们就把他们接到旗里。我大妹妹在旗里工作,在那边买了一个院子,把他们两个养了起来。实际上家里在乡下没什么人了,有一些亲戚及其后代在老家。
1705975664
1705975665
问:你们那里的牧民是定居还是游牧?
1705975666
1705975667
答:我们那边早已定居了。我小的时候夏天还有倒场,一倒场就是两三个月,秋天再回来。
[
上一页 ]
[ :1.7059756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