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976313
1705976314
问:因为目前人类学在中国还处在一种边缘状态,它还属于所谓的二级学科,所拥有的资源有限。但是实际上,人类学在中国的各个方面的应用都很好。人类学越来越重要,应用领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不是人类学的人,也自称是人类学家。这种现象大量地存在。
1705976315
1705976316
答:事实上我最近读过两本批评中国旅游人类学的书,说他们的研究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应用不够。其中一个是云南大学的教授,好像叫Wei什么,写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出版了三本批评中国旅游的书。另外一个我不记得名字了。但是一些人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建议方面做得很不错,所以我认为应该在教学中加入这些部分,让学生知道这是人类学家责任的一部分。
1705976317
1705976318
问:我不知道云南大学还有这样的人,写了三本书来批评中国旅游人类学,但是我觉得这恰恰表明了人类学对旅游开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金钟山的开发商吕志辉董事长,在和彭兆荣教授和我的交流当中,深深地感到人类学很有作用,也很有魅力。所以他要成立一个旅游研究院,宗旨就是要运用旅游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旅游,研究旅游当中的事和人,研究人和人的关系,并要投资举办旅游高峰论坛。但是研究院成立过程中碰到了很大的问题,这个地方的开发商和村民、政府和村民的矛盾都非常尖锐、敏感。现在经过我们人类学家的工作,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这个村子的农民开始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如果有人说人类学对旅游没有什么作用,那他是完全不了解实际,不了解中国发展的情况。中国实际上更需要用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旅游。
1705976319
1705976320
答:我几乎是逢人便讲,这是人类学应用的一个伟大的例子。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例子,而且是在徐教授和吕总带领下所创造的。所以我要感谢徐教授,给我机会让我了解到这些,然后把这些告诉其他人。
1705976321
1705976322
问:那您对我们金钟山旅游度假区成立旅游研究院、举办旅游高峰论坛的意义,有什么评价?
1705976323
1705976324
答:我还在了解当中。我刚到这里,知道的还不多。这次会议将会让我知道这个主题是什么,包括了哪些人,包括了哪些研究,等我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总结它的意义所在。开会的时候,我会了解其他人所关注的是什么。你说过,下一次会议的主题可能是关于国家公园的,所以我想多了解一下再说。但是有任何问题或建议,你们都可以给我发邮件。
1705976325
1705976326
问: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旅游与景观就是您提出来的。
1705976327
1705976328
答:嗯,这个主题对于此地来说确实很重要。
1705976329
1705976330
问:就是,正是从这个主题出发,对于金钟山未来的发展,除了现在已有的以外,把溶洞宾馆做好,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创意。再进一步来讲,原来格拉本先生去看过麻冲村,那个世外桃源的地方,我们也有可能把它打造出来。
1705976331
1705976332
答:我很高兴看到你们是深思熟虑了每一步,然后才开始着手开发的,而且是在不断地修正它,而不是“砰”的一下,三下五除二地把它盖完了。
1705976333
1705976334
问:感谢格拉本先生对金钟山旅游开发区以及金钟山旅游研究院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希望,也非常欢迎您接受并担任我们旅游研究院的顾问。希望格拉本先生今后能继续给我们多多的关照,多多的关心,多多的指导。
1705976335
1705976336
原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1705976337
1705976338
[1]徐杰舜(1943~ ),浙江余姚人,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西南宁,邮编:530006。
1705976339
1705976340
[2]纳尔逊·格拉本(Nelson H.H.Grabur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系资深教授,赫斯特人类学博物馆北美民族学馆馆长,国际旅游研究院创始人之一。
1705976341
1705976342
1705976343
1705976344
1705976346
文化寻真:人类学学者访谈录(2005~2015) 文成于思,思源于学,学积于勤,勤决于志
1705976347
1705976348
问/秦红增[1]答/胡安顺[2]
1705976349
1705976350
编者按:当代人类学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源头。学术界通常把当代人类学划分为四大分支:文化人类学(也称为社会人类学)、考古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生物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其中,语言人类学将语言学研究方法运用于人类学研究中,是对符号或特殊语言形式与过程联结到社会文化过程的诠释。人们通常认为语言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有四:作为文化资源(cultural resource)的语言;作为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的语言;作为历史记忆的语言;作为话语权力的语言。语言人类学从没有间断对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研究,在学术传统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通过语言人类学的视野,我们不仅能够对中国历史文献所记载的远古文化现象做出科学的解读,而且能够认识和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语言的存在是一个与人类生息同步的过程,它与社会和文化共生,不断发展变化,并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意义,在历史长河中记录文化。所以,胡安顺教授所从事的“人类语言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人类学的意涵。
1705976351
1705976352
问:胡教授,很高兴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据我所知,音韵学是一门艰深的学问,向有“绝学”之称。由于专业性强、读者少,音韵学书籍的印数一般都较少,再版重印的机会更少。但您的《音韵学通论》自200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已第9次印刷,平均每年重印一次,印数达4.6万册。发行量如此大,我想一定和大作的特点有关,请您谈谈大作的特点好吗?
1705976353
1705976354
答:好的。首先,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广大读者的厚爱表示衷心感谢!您说得很对,拙作的发行量之所以较大,我想也是和其特点有关。在我个人来看,拙作的特点主要有五:一是内容比较全面,既包括了音韵学的基本内容——上古音、中古音、等韵学和近代音,又涉及中古音到今音的演变、古入声字的辨认、音韵学的应用等问题;二是表格较多,共含大小表格65张,这些表格将一些不易用语言说清楚的问题展示出来,读者一看就明白;三是较全面地反映了传统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同时融入了个人的一些研究体会;四是未涉及一些有争议的内容,如上古汉语有无复辅音、《切韵》的性质、《切韵》音值的构拟及元音系统等;五是语言比较通俗。关于拙作的特点,著名语言学家、北师大资深教授王宁先生曾对拙作前身《汉语音韵学通论》写过一篇评论,题为《一部有特色的音韵学著作》,刊发在《陕西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我觉得王先生的总结很到位。当然,其中一些褒扬的话可视为对拙作的要求和希望,敬请参看。
1705976355
1705976356
问:谢谢您做了这样详尽的介绍。听说您的大作《汉语辅音韵尾对韵腹的稳定作用》在《方言》发表后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不仅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语言文字》转载了全文,而且不少学者都引用了其中的观点,请您具体谈谈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
1705976357
1705976358
答:好的。拙文的基本观点是:在辅音韵尾存在的条件下,汉语入声韵和阳声韵的韵腹相对稳定,规则性较强;韵尾一旦脱落,韵腹便会失去稳定性。阴声韵由于没有辅音韵尾,韵腹不够稳定,规则性较弱。由此得出结论:汉语辅音韵尾对韵腹具有稳定作用。
1705976359
1705976360
问:这一结论有什么应用价值呢?
1705976361
1705976362
答:应用价值是多个方面的。例如,关于《中原音韵》中入声韵是否消失的问题,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入声韵已经消失,另一种看法是没有消失。中古时期入声韵是和阳声韵相配的。根据本文的结论,假如《中原音韵》中入声韵没有消失,那么中古入声韵与所配阳声韵的韵腹在《中原音韵》中也应保持相同。因为直到今天,在一些有入声的汉语方言中,二者仍然是保持相同的,例如“唐、铎”二字,中古一阳一入相配,拟音为[ɑŋ]、[ɑk],今广东龙川客家话的读音分别为[ɔŋ]、[ɔk],韵腹相同。再看《中原音韵》,原入声韵与所配阳声韵的韵腹大多不能保持相同,例如“唐”属“江阳”部,拟音为[aŋ],“铎”属“歌戈”部,拟音为[o],韵腹差异甚大。由此可见,《中原音韵》中入声韵肯定已消变成了阴声韵。又如,关于上古汉语有无去声韵问题,学界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上古有去声;一种认为没有,这种看法认为中古去声字(阴声)在上古读作入声(或叫“长入”),只是到中古变成了去声。根据本文的结论,阴声韵易于发生变化,入声韵在韵尾脱落后也容易发生变化,因此上古相配的阴声韵和入声韵,其韵腹到中古不可能一一保持相同。用此结论去检验,结果发现上古与阴声韵相配的长入声韵(中古去声韵)到中古一般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长入声韵并没有按照入声韵的规律发展,而是按照阴声韵的规律发展,故结果相同。例如“豪、号、铎”三字,“豪”在上古属“宵”部,“号、铎”在上古属“药”部(“号”属“药”部是按照“古无去声”的说法),“宵”、“药”相配。到中古,“豪、号”二字除声调外,韵母全同,拟音均作[ɑu]。由此可见,中古去声字在上古读作入声的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
上一页 ]
[ :1.7059763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