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983841e+09
1705983841 永乐七年(1409)一月底,郑和船队进入印度洋,再次拜访了锡兰山国。
1705983842
1705983843 锡兰山又称“僧伽罗国”,是南印度的佛教圣地,居民大多是虔诚的佛教徒。因锡兰山国曾是佛祖释迦牟尼传教的地方,国中有不少佛祖的文物遗迹。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涅槃后,以三昧真火自行荼毗火化,共烧出了84000颗舍利,其中有4枚佛牙舍利,一枚被帝释天(佛教护法神)请往天宫供养,一枚被捷疾罗刹请入龙宫,另两枚留存人间。留存人间的这两枚佛牙:一枚称“法献佛牙”(又称“北京佛牙”),供奉于中国北京西山灵光寺;另一枚供奉在锡兰山寺,世称“锡兰佛牙”,各国佛教徒来到锡兰山,必到该佛寺焚香,祈求平安吉祥。
1705983844
1705983845 明成祖信奉佛教,得知锡兰山寺供奉着一枚佛牙,就嘱托郑和访问锡兰山时一定要代表他到锡兰山寺礼敬佛牙并布施。此外,郑和本人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到佛牙前上香敬拜,祈祷佛祖保佑远洋船队的往返平安也是他的心愿。因此,当船队第二次来到锡兰山后,郑和率领船队首先来到供奉佛牙的锡兰山寺,去完成明成祖的夙愿。
1705983846
1705983847 永乐七年二月一日(1409年2月15日),阳光灿烂,和风习习,锡兰山寺金碧辉煌,佛像被重新涂刷了金粉。郑和率领船队官员来到佛寺,举行了礼敬佛牙和盛大的布施财物仪式。郑和布施的主要物品有:金1000钱、银5000钱,各色纻丝(缎)50匹,各色绢(细丝绸)50匹,织金纻丝宝幡4对:纳红2对,黄1对,青1对。古铜香炉5个戗金座全,古铜花瓶5对戗金座全,黄铜烛台5对戗金座全,朱漆铁金香盒5个,金莲花6对,香油2500斤,蜡烛10对,檀香10炷。布施仪式结束后,郑和在佛寺内竖立了事先在国内刻好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以中文、泰米尔文、波斯文3种文字雕刻而成。碑文中,郑和颂扬了佛祖仁慈、圆明广大,赞颂了锡兰山为佛教圣地,海道大开,商旅往来无虞,最后记载了此次布施的主要物品及数量。
1705983848
1705983849 《布施锡兰山佛寺碑》后来因动乱不知散落何处,直到1911年,人们才在锡兰岛南部港口城市高尔一个路口的下水道里重新发现它,不过已有部分残缺。如今这块残碑保存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国家博物馆。碑顶两面两角叶圆拱形,碑的上部前后两面刻有二龙戏珠浮雕,碑的四周饰以花纹。石碑长144.78厘米,宽76.2厘米,厚12.7厘米。碑的背面光滑平整没有文字,而碑的正面刻有中文、泰米尔、波斯3种文字。其中,中文刻在碑的右侧,幅面长106.68厘米,宽25.4厘米;泰米尔文在碑的左侧上部,幅面长53.34厘米,宽39.37厘米;波斯文在碑左侧下部,幅面长46.26厘米,宽38.4厘米。碑文中只有汉文尚存,其他两种文字已大部分磨损、模糊不清。《锡兰山佛寺布施碑》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珍贵文物,也是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历史上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1705983850
1705983851 郑和主持的这次锡兰山佛寺布施活动和立碑之举,弘扬了佛教文化,使当地民众及各国香客、商贾亲眼目睹了中国佛教徒的虔诚和中国对佛教信仰的尊重,增进了中国和锡兰山国人民的友谊,同时也充分显示了明王朝的富有,提高了中国的威望,扩大了中国在西洋各国的影响。
1705983852
1705983853 在锡兰山,郑和也礼节性地拜访了国王亚烈苦奈儿,再次规劝他弃恶从善,与周边各国建立和平友好的关系。亚烈苦奈儿表面答应,背地里依然故我。
1705983854
1705983855 离开锡兰山,船队又先后拜访了甘巴里国、阿拨巴丹(今印度阿默达巴德)、加异勒(今印度南部的卡异尔)、小葛兰、大葛兰、柯枝、古里、南浡里等国。甘巴里、阿拨巴丹、加异勒是三个南亚小国,气候民风均相似,物产虽不丰富,但民风淳朴,它们与锡兰山国相邻,屡受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欺凌。郑和船队的顺道访问,加强了与它们的外交联系,并给予了它们道义上的支持和鼓励,因此他们都派遣使者随中国船队来华访问。
1705983856
1705983857 永乐七年(1409)六月间,郑和船队结束西洋各国的访问,顺利返回南京。郑和向明成祖报告了此次下西洋如何调解暹罗与占城、苏门答剌、满剌加等国的矛盾与纠纷等情况,着重汇报了在锡兰山布施的盛况。对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取得的成果,明成祖极为赞许,要求船队官兵加紧休整,作好三下西洋的准备。
1705983858
1705983859
1705983860
1705983861
1705983862 郑和 [:1705983151]
1705983863 郑和 三、三下西洋
1705983864
1705983865 永乐七年(1409)九月,回国仅3个月的郑和船队再次踏上了第三次出使西洋的航程。其实,早在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回国前,明成祖就确定了三下西洋的计划,并为此作好了各项准备。
1705983866
1705983867 十二月,郑和统领大型宝船48艘、其他船只100多艘及官兵2.7万余人自福建五虎门扬帆远航,前往西洋各国。
1705983868
1705983869 郑和三下西洋访问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苏门答剌、阿鲁、加异勒、锡兰山、南浡里、甘巴里、柯枝、小葛兰等国。
1705983870
1705983871 经营占城基地
1705983872
1705983873 如同前两次下西洋一样,船队的首站仍是占城国的新州港。
1705983874
1705983875 永乐四年(1406)七月,在多次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明成祖下令出兵征讨安南胡氏政权。永乐五年(1407)五月,明军占领安南全境。八月,明朝廷改安南为“交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设置三司管理交趾地区。在明军讨伐安南的同时,占城军队也乘机北伐,收复大片原来被安南侵占的土地。明朝出兵灭亡安南,为占城消除了北方最大的侵略威胁,并帮助它恢复了大片失地,因此占城全国上下都十分感激大明王朝。
1705983876
1705983877 当船队抵达占城新州港时,占城国王和欢迎人群早已等候在码头。为迎接郑和的来访,占城国王在王宫举行了盛大的宴会款待中国船队官兵。占城人酿酒,习惯先将适量的米和药丸密封在瓮中,直待醇香米酒酿成。饮酒时,宾主围坐在酒瓮旁,用一根三四尺长的小竹管插入瓮中,依次用竹管吸饮酒水,吸干后加入适量的水,一直吸到没有酒味才停止。若仍有酒味,就将酒瓮封存起来留待日后饮用。占城国王不仅爱好美酒歌舞,而且喜欢美女侍酒伴舞。在招待郑和使团的宴会上,宾主围着酒瓮开怀畅饮,共叙友情,占城王宫美女们在管乐丝竹声中轻歌曼舞,为酒宴带来欢乐喜庆的气氛。在占城期间,郑和与占城国王及官员会谈,希望进一步扩大中国与占城之间的经贸活动。其时,占城对华贸易的主要物品有大象、象牙、犀角、孔雀、孔雀尾、桔皮、抹身香、龙脑、熏衣香、金银香、奇南香(沉香)、土降香、檀香、花梨木、乌木、苏木、花藤香、红印花布、油红绵布、白绵布、乌绵布、杂色缦、蕃花手巾、兜罗绵被等。香料是占城对外贸易的重要特产,奇南香尤为珍贵,其价等同金银。在占城,郑和还约见了船队派驻占城官厂的头目彭德庆(占城华人),了解占城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往来的情况。彭德庆凭借其聪明才智,在与各国的贸易中赚取了丰厚利润。彭德庆将所获得的利润交给了郑和。根据规定,郑和对彭德庆等有功人员予以了奖励,并让船队给占城官厂留下更多的货物,以便他们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1705983878
1705983879 满剌加国来朝
1705983880
1705983881 离开占城后,船队顺风航行七昼夜抵达暹罗。
1705983882
1705983883 郑和这次再访暹罗,除了护送暹罗使节回国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敦促暹罗国王昭禄群膺哆啰谛剌协助中国遣返畏罪潜逃至暹罗的中国广东逃犯何八观等人。何八观等人在中国犯下严重罪行,为逃避惩罚,逃亡到海外。他们屯聚海岛,成为在海外与明朝廷作对的敌对势力之一。因何八观等从盘踞的海岛逃入暹罗,郑和要求暹罗遣返何八观等人,暹罗国王承诺一定予以协助尽快将罪犯遣返中国。次年,暹罗政府便将何八观等人抓获,派特使将他们押送遣返明朝廷,明政府厚赐暹罗使节以示奖励。
1705983884
1705983885 明初由于国内政治斗争、犯罪等因素,许多人逃亡到海外进行反朝廷活动,这既破坏了明朝统治秩序,也对明朝声誉产生了消极影响。明成祖通过追捕何八观等人的行动,表明明朝追捕逃亡海外罪犯的决心,一方面对国内试图逃亡海外的人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也告诫海外各国不要再收留中国逃亡分子。
1705983886
1705983887 离开暹罗后,郑和船队赴满剌加访问,并在满剌加主持了国王拜里米苏剌的封王典礼。郑和一下西洋时,满剌加由酋长拜里米苏剌掌管,不久明朝廷赐封拜里米苏剌为满剌加国王,颁给诰敕和王印,并以满剌加国西山为镇国之山。朱棣亲自撰写了《镇国山碑铭》,派人勒石立碑于满剌加国。然而不久,暹罗国王悍然派兵侵入满剌加,将明朝廷赐给拜里米苏剌的国王印诰和镇国之山碑一起掳走,并强迫满剌加每年向其纳贡。为此,郑和在二下西洋时亲赴暹罗与其国王昭禄群膺哆啰谛剌进行交涉,谴责了其霸道行为,迫使其改正错误。满剌加国既然臣服于中国,明朝就有义务保护它作为藩属国的国家地位。同时,满剌加作为郑和船队下西洋的贸易基地,明朝廷也有必要采取措施保障它的安全。因此,当郑和三下西洋来到满剌加后,再次代表明朝廷敕封拜里米苏剌为满剌加国王,并举行了隆重的封王典礼。
1705983888
1705983889 典礼当天,装饰一新的满剌加王宫里,彩旗招展,鼓乐喧天,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年轻的满剌加国王拜里米苏剌怀着激动的心情,在郑和宣读完敕封他为满剌加国王的诏书后,从郑和手中接过明成祖赐给他的两枚银印、一顶王冠、二条金镶玉带及四套蟒袍。封王典礼后,郑和与拜里米苏剌又一起来到满剌加西山脚下,进行敕封满剌加国镇国之山的仪式,在西山脚下竖立起高大的满剌加国镇国山碑。郑和这次对满剌加的访问,通过封王、封山等一系列活动,向海内外各国显示了中国非常重视与满剌加的友好关系,也提升了满剌加在东南亚各国中的地位。从此,满剌加国在明朝廷的支持下取得了与暹罗国平等的政治地位,暹罗再也不敢轻易侵扰满剌加,原来满剌加每年要向暹罗进贡的40两黄金也被取消。
1705983890
[ 上一页 ]  [ :1.7059838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