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998159
1705998160
他还说:“在被关押期间学《毛选》时,徐老伯和我的注意点不一样。他在比较几个版本的微小差异,我则发现,很多文章里对事物区分是按三分制。毛泽东也没有硬性按四阶段来区分。这些三与四的问题或许该是哲学家的事情吧。而马克思则列出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还可以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里占据重要地位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始源于夏商,涵盖了古代思想、文化、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我知道外国人对它不感兴趣,但我觉得它很值得不断研究呢,我们自己该有话语权啊。”
1705998161
1705998162
“三”!——这让我联想到涿鹿县的(三)合符坛、三祖堂,郭大顺的“三皇五帝”,想到了徐旭生的三集团说、梁思成对三集团的新见解,以及在半个世纪之后我父亲提出的“国家起源三部曲”“发展模式三类型”。学术思想就是这样的传承和发展的。
1705998163
1705998164
他又说,分为三或四,是方法论的一部分。观点决定方法,遇到问题也得具体分析,不可过于机械。后来我在他的笔记里看到了他1989年用铅笔写的便笺,它对“考古学的方法和目的”做过如下解释:
1705998165
1705998166
四个步骤:
1705998167
1705998168
1.层位学和型式学方法—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1705998169
1705998170
2.年代分期和文化特征性质—年代学方法和考古文化比较分析法;
1705998171
1705998172
3.社会和文化的综合研究—社会发展阶段,民族文化发展变化,和两者的关系;
1705998173
1705998174
4.认识世界和改造(顺应)世界—考古学的最终目的。
1705998175
1705998176
四个“原则”:
1705998177
1705998178
1.典型的和非典型的—典型遗址、单位、堆积、标本,反映一事物规律性变化的材料—去粗取精;
1705998179
1705998180
2.与本质有关或无关系的现象—属于直接与技术、经济、社会、文化几方面有关系的和其他无关的—去伪存真;
1705998181
1705998182
3.局部和整体—由局部到整体,由整体到局部—由此及彼;
1705998183
1705998184
4.揭露社会发展总规律—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本质)。
1705998185
1705998186
和事物一分为几的言论(方法论)相伴随的,是他反复强调要注意基本理论和观念,“要有业务灵魂”。70年代末,父亲听到一件事很感慨,说有个学习优秀的毕业生被分配到一位很有成就的老者手下,当助手兼做科研,按说条件很好。几年过去,他勤恳,态度好,却只知为老者查找资料、画图,唯命是从,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更不懂得从老者的言行中体会和学习业务思想、工作方法,业务长进很差。父亲说,他若是在殖民地国家,大概可以算作合格者、优秀助手。可我们是独立国家的考古,要为谱写、充实、改写自己的历史服务,没有了这个灵魂怎么成。于是,他在准备环渤海考古座谈会会议议题的纸上写道:“要带你的思想来!”
1705998187
1705998188
“我们考古系统,这个问题也已很突出了,少有人关切。最近我和几个人议论过,需要从全局的角度,提出几个重大学术课题。不怕难啃,就怕你魂不守舍地不想啃。定下目标坚持几年总能有收获的。”关于这件事,到了90年代他又对我说:“我们研究所写了庆祝成立四十年特刊,大篇幅讲述硬件建设的成绩,外事接待的交往次数,赴野外次数,发掘了多少大墓,诸此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可是对学术思想和学科建设竟没有直接面对,读者只能从研究室名称和简况、介绍里看出一点,这怎么成。”“一个学术带头人,或某个小范围的核心人物,必须有好的技术思路,必须有学术思想的红线贯穿。学术带头人,大家,那就是他头脑里有高深境界。境界,不是想拥有就有的,是长期工作中相伴随着的主动勤奋思考的结果,当然也和人的灵性有关,有的人就是不行。”“我们1983年召开全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上,张忠培等人提出,要开展些考古理论研究。就这么个提议,就是有人不理解,说:‘咱们是个学会,短时间碰面交流些情况,而已。怎么要在学会里讨论起理论。’他们就没想,既然是‘学会’嘛,怎能没有学术?”
1705998189
1705998190
1705998191
1705998192
1705998194
我的父亲苏秉琦:一个考古学家和他的时代 “我更喜欢勇往直前的精神”
1705998195
1705998196
1986年,父亲的眼光开始向西北延伸,8月参加了甘肃秦安“大地湾考古学术座谈会”,看到那里出土了五千年前的殿堂遗址很受触动,认为它为中国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新线索。在临别前,大概他还觉得意犹未尽,因此又在宾馆里给两位所长和两位馆长写了一封长信,提出“大西北考古”专题,说“这样的座谈会既可以视作过去几次会议的延续,又是向新的科学领域的起步”。
1705998197
1705998198
现在考虑的这些会议,实质上,触及当代中国考古学两大中心课题:一是中国文化起源问题。这么个大国的文化起源,不是以企图找到某一地方、某一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总源头为目标,那是荒唐的设想。文化总归不是某一地、某些人的独创。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文化的本意原本就是多种多样不同生活方式的产物。从文化意义上,各民族不分大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其文化都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二是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实质上是涉及中华文明萌发,绝不是由哪里总批发到全国。文明的火花总归是从各色各样不同文化生活的人们,在特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从低级进入较高级的产物。同样都是中华民族的、人类的精神、物质财富。这在要求两个文明一起抓,建设现代化中华文明时期,不能不认真对待,从遥远的历史去寻找中华民族灵魂,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的问题,考古学理应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在大地湾会议上提了出来,全国各地大都有条件提出来,不但具现实意义,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大地湾的考古是长期任务,要有长期设想,要有具体措施,现在该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想来会得到领导、社会的支持的……致以
1705998199
1705998200
崇高敬意!
1705998201
1705998202
继1985年在绥中考察之后,1986年他又提出了召开向东延伸的环渤海考古专题系列座谈会。从他保留的一封发往山东信件的复印件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思路与做法:
1705998203
1705998204
(杨)子范,(张)学海同志,你们好!
1705998205
1705998206
沈阳之会回来后(3),还没有给你们通讯联系过。沈阳会议期间,我们对山东召开一次既属省区范围的,又属于我们近期一直在考虑中的,在过去五六年中连续召开过的、以“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考古专题系列座谈会”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开展多种形式的“区系”考古专题座谈会的又一设想——“环渤海地区考古座谈会”。最近我考虑,大致思路如下:
1705998207
1705998208
1.依照你们原来的设想,以山东北部近年田野考古工作为基础,……这一地区从远古文化直到春秋战国,似自成系列,……把它作为一个专题(课题),……是有生命力的。
[
上一页 ]
[ :1.7059981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