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002966e+09
1706002966
1706002967 自此后,李润杰运用快板书这一新曲艺形式,写出了不少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崭新生活的快板书佳篇。起初,他只能根据一些小故事进行改编。从1956年他改编《隐身草》以来,潜心于快板书创作。特别是1958年之后,他两次赴福建,深入生活,搜集素材,创作了《金门宴》《夜袭金门岛》《智取大西礁》等,为反映新时期生活内容的快板书奠定了基础。他自编自演了《隐身草》《巧劫狱》《二万五千里长征》等一百多个段子,影响很大,都曾广为流传。快板书这一曲种也随着这批新作品的传播而推向全国。
1706002968
1706002969
1706002970
1706002971
1706002972
1706002973 撂地儿:40位天桥老艺人的沉浮命运
1706002974
1706002975
1706002976
1706002977
1706002978 撂地儿:40位天桥老艺人的沉浮命运 【口技】
1706002979
1706002980 围设青绫好隐身,“相声”一一妙于真。谁知众口空嘈杂,绝技曾无第二人。(俗名“相声”。以青绫围,隐身其中,以口作多人嘈杂,或像百物声,无不逼真,亦一绝也。)
1706002981
1706002982 ——(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
1706002983
1706002984
1706002985
1706002986
1706002987 撂地儿:40位天桥老艺人的沉浮命运 [:1706000833]
1706002988 撂地儿:40位天桥老艺人的沉浮命运 金业勤:天桥艺人中的爱新觉罗氏
1706002989
1706002990
1706002991
1706002992
1706002993 金业勤80岁时留影
1706002994
1706002995 金业勤(1925- ),满族,北京人。著名杂技演员。自幼学车技,曾在京津等地演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杂技团演员、队长、艺委会副主任。擅演《口技》《串场》等节目,自创了《抢凳子》等小品。1957年,他与其妹合作表演的《车技》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杂技比赛金质奖章,是老天桥中唯一拿到国际金奖的艺人。
1706002996
1706002997 大清帝国被推翻后,满清贵族后裔和普通旗籍子弟不再享受清政府的“钱粮月米”,要靠本事挣“嚼裹儿”,而大多的旗人原本就“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养尊处优惯了,可要养家糊口,不得不放下架子,寻找适合自己能做的事儿,于是一些有特长的人,便走上了卖艺的生涯。金业勤就是满清八旗人中,有一技之长的人。
1706002998
1706002999 金业勤姓爱新觉罗,他是努尔哈赤第15代孙,努尔哈赤二儿子代善的后裔。自清朝定都北京,爱新觉罗·代善的后裔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到了清末,代善的后裔同爱新觉罗氏族人一样逐渐走下坡路,至民国,大多与北京城里的老百姓一样,没有什么显著的区别了。同众多的满清没落贵族一样,爱新觉罗家族亦改汉姓,代善的后人同族人多改姓金了。
1706003000
1706003001 据金业勤回忆,听他的父亲说,他们这一支败落应始自清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那年,因为他们家是皇族,八国联军不仅抢走了家里的一切贵重物品,洋鬼子还强奸了金业勤的小姑姑。从此,他们家一蹶不振,靠朝廷上每月供给的钱粮月米度日。进入了民国,断了钱粮月米,靠在东北为官的祖父的俸禄生活,日子也还说得过去。真正地落魄,连吃饭都有了困难,是他的祖父去世以后。家里的大事小情全交给了爷爷后续的奶奶。一大家子要吃饭、穿衣,家里还有个被洋鬼子糟蹋以后,整日里疯疯癫癫、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需要人侍候的小姑。因生活琐事,金业勤的父亲与后奶奶经常拌嘴,最终父亲与后奶奶分家。他们家只分到一所住房,其余浮财什么也没得到。好在他的父亲自小爱鼓捣自行车,便以修自行车为业,一家人勉强糊口。
1706003002
1706003003 金业勤出生于1925年。虽然出生在爱新觉罗家族,但自打他降生,就从未享受过所谓的贵族生活,他家的境况与北京城里的贫民没有任何区别了。邻里们知道他们金家曾经是皇族,但那时候满族人并不吃香,还会遭到歧视,因此他们家里的人从不主动向人提起他们是爱新觉罗氏后裔这件事,有人提及,也马上敷衍而过。
1706003004
1706003005 受父亲影响,金业勤很小就喜欢自行车。5岁那年,他父亲专门为他攒了辆小自行车,也就从这时候起,他喜欢上了车技。等到高小毕业,家里生活更加困难,金业勤便到天津拜师学艺。最初,金业勤学的是魔术,师傅看他玩自行车有基础,就让他练车技。后来,他把妹妹金汝勤、金淑勤也带到天津,一起学艺,后来一同登台演车技。不久,他们兄妹在天津打响,表演时,常和侯宝林、骆玉笙同台,还一度与侯家同租一个房子,房子中间隔块木板,就是两家。
1706003006
1706003007 1942年,金业勤刚满17岁,他结识了天桥撂跤的满宝珍。满先生看到这个小伙子身体健壮,聪明伶俐,车技又好,便推荐他到天桥“撂地儿”。经满先生引荐,金业勤与天桥的魏记茶馆合作,在茶馆前空场卖艺,二八分账,金业勤拿八成,魏记茶馆拿两成。在当时,这种合作方式很常见。这一干,就是六年多,当时金业勤是天桥撂地儿卖艺中最年轻的“掌穴”人,也是唯一玩车技的,观众都非常喜欢他。
1706003008
1706003009
1706003010
1706003011
1706003012 因为金业勤的车技好,每日里来魏记茶馆看表演的观众很多,茶馆的生意也红火起来。结果隔壁的茶馆不干了,这家茶馆叫孙五茶馆。老板孙五就是新中国成立后被镇压了的“南霸天”“活阎王”。他觉得金业勤在魏记茶馆卖艺,影响了他的茶馆生意,便找到金业勤,威胁他立即离开天桥。那时候,能在天桥这地界开茶馆的都挺横的,魏记茶馆的老板是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在天桥这地界儿也混了几十年,能是个善茬儿吗?听说孙五要赶金业勤走,当时就急眼了,她找孙五去说理,俗话说“横的怕不要命的”,孙五虽然混,但看她八十多岁了,就忍下了。此后,金业勤在天桥的魏记茶馆继续卖艺。他一场演十多分钟,一天要演十场,风吹日晒,脸变得特别黑,当时才十七八岁,所以观众叫他“小老黑”。在天桥卖艺的多有绰号,比如宝善林叫“宝三”,曹鹏飞叫“飞飞飞”,关德俊人称“赛活驴”,孙宝才绰号“大狗熊”。
1706003013
1706003014 为了能在天桥站住脚,扎下根,养家糊口,天桥艺人的日子过得都十分辛苦。金业勤白天卖艺,晚上不仅自己练习,还要教两个妹妹车技。为了生存,金业勤练就了“不怕累、不怕困、不怕饿”的本事,这“三不怕”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
1706003015
[ 上一页 ]  [ :1.70600296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