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017357e+09
1706017357 周树人在序言中写道:异域文求新宗,自此始入华土。使有士卓特,不为常俗所囿,必将犁然有当于心,按邦国时期,籀读其心声,以相度神思之所以,则此虽大涛之微沤与。而性解思惟,实寓于此。中国译界,亦由是无迟莫之感矣。短短一小篇序言,气派多么阔大!对于能够以忠实而古雅的文笔,有系统地介绍世界弱小民族的现代文学,周树人是相当自负的。他们是第一个。
1706017358
1706017359 《域外小说集》第一集出版后不久,于5月1日东京出版的《日本及日本人》杂志第508期作了报道。“中国人兄弟俩”,作为青年翻译家的形象,迅速引起国外人士的注意。
1706017360
1706017361 书是在东京和上海两地寄售的。半年过后,先在东京寄售处结账,总计第一册卖去二十一本,第二册是二十本,以后再也没有人买了。第一册为什么多卖了一本呢?原来滞销的情况使他们颇感意外,许寿裳怕寄售处不按定价,额外需索,计议之下,便亲自去多买了一本。经过这一回试验,他们已经确知本书的命运了。果然,上海的广兴隆绸庄里,也只卖出二十册左右。更悲惨的是,后来寄售处着了火,存书和纸版也都一同化成灰烬了……
1706017362
1706017363 时代需要火光,需要声音,但因此也就需要眼睛,需要耳朵。如果失去了读者,文艺家算什么呢?文学固然可以创造它的读者,但是一代的读者群是可以凭借个人的力量所可创造的吗?女娲抟泥做人尚且容易一点,而读者的创造需要何等漫长的时间!开拓者的命运总是悲惨的,他们的事业开始得太早了!
1706017364
1706017365 ——二十个!二十个!这个数字是多么的令人寒心呵!
1706017366
1706017367 当周树人感觉着寂寞来归的时候,明澈的理性又一次照耀着他:既然允许译者是少数,为什么不允许读者也是少数呢?在这世界上有一个知音就不错了,况且你本来就不是那种天下景从的英雄!……
1706017368
1706017369 ——二十个!二十个!他不禁深深地感激起那在孤离的状态下默默支持自己的读者了。这时候,柯罗连科一篇记不清名目的小说,有一段话迷迷糊糊地漂上心头:“……生活依然在那阴沉的两岸之间奔流,可是火光还很遥远。于是还得再使劲划那双桨……可是究竟……究竟前面是——火光!……”
1706017370
1706017371 正当他准备奋力向前划行的时候,却不得不放下了双桨。他回国了。
1706017372
1706017373 那时候,他二十九岁。
1706017374
1706017375 日本是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的地方。惟其已经成长起来,才觉得自己的积累太浅薄了。理想那么宏大,他不能不准备得更充分一些,于是也就一度产生过转往尼采和海涅的故乡——德国留学的计划。这时,作人同公寓里的姑娘羽太信子恋爱已久,为了帮助还在立教大学读书的二弟结婚,并且也为了对母亲尽到自己作为长子的责任,便打消了留学的念头。他必须做出进一步的牺牲。
1706017376
1706017377 七年,从彼岸到此岸,复从此岸到彼岸,往来之间做了些什么?以自己的力量还能继续做些什么呢?他坐在客轮上,看浪潮滚滚,遐思无已。在过去和未来的无数镜头的接续与重叠之间,蓦地生出一种身不由己的意念——他的心不禁沉下去了……人间鲁迅(上)
1706017378
1706017379
1706017380
1706017381
1706017382 人间鲁迅 [:1706015323]
1706017383 人间鲁迅 四、 暴风雨前后
1706017384
1706017385 暴风雨很快地到来了又过去了。
1706017386
1706017387 作为革命的热情的宣传家,他根本不敢逆料,自己会在革命的凯歌声中被迫溃退。失败使人深刻。从此,辛亥革命以大量的感性材料,进入他的视野,构成为未来的文学创作的反思主题。
1706017388
1706017389 人间鲁迅 [:1706015324]
1706017390 30. 灰色的教师生涯
1706017391
1706017392 现实比预感更可怕。
1706017393
1706017394 远离日本就像远离了故土。祖国反而成了陌生的异邦——真是悲剧!理想早已爆出芽冠,而且绽开嫩叶,如今向哪里寻找一片植根的土壤?虽然说道路可以选择,但是当环境变得不可选择的时候,道路已不复是原来的道路了。
1706017395
1706017396 4月,许寿裳提前归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担任教务长。由于他的引荐,周树人便也很快到校。一门生理卫生课,半门植物课,从此开始灰色的教师生涯。
1706017397
1706017398 文学成了迢遥的记记。其实,即使写,即使译,又将发表到什么地方?信仰碰在铁壁上,撕裂声响在心里。他根本不相信凭一根教鞭就可以影响国民。但是无路可走。几年前,好不容易从生理科学的茧壳里爬出来,今天是主动寻找洞口,乖乖地爬将进去——这是怎样的一种幽默!?
1706017399
1706017400 探索者/暴风雨前后人间鲁迅(上)一个倡导个性解放的人,终于被职业封闭起来。面对着几十双闪闪熠熠的眼睛,周树人心里感到深深的愧疚。
1706017401
1706017402 青春!青春!属于自己的已经收束,而属于他们的才不过刚刚开头!他从这样的年岁里过来,知道知识的渴求是怎样的一种况味;更重要的是,不能把身上过早笼罩的暮气传染给他们。就这样,他不得不把思虑集中到自己担负的工作上来了。
1706017403
1706017404 上课时,他从来不翻书,说话也不多,只是扼要地讲述重点的部分,或是补充一些讲义里没有的知识,尽可能把更多思考的余地留给学生。学生首先是人,不是被动的机器。他认为,作为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既然教师有输出的自由,学生也就有了接受或拒绝接受的自由。
1706017405
1706017406 数学科有一个学生,在日本教员上课时打了个呵欠,日本教员认为是对他不尊敬,要记过处分。学生群起反对,一下子便把事情闹僵了。周树人觉得,这样闹下去,可能会给学生造成损失,只好主动站出来调解。他说:“这件事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在教师方面,学生打呵欠,自然是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在同学方面,则是教师教得不好,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既然不同意给一个人记过,为了使全班安心上课,大家都记过好了。”貌似中庸,实则偏袒。妙极了。全班一律记过,自然等于不记,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 上一页 ]  [ :1.70601735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