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025884e+09
1706025884
1706025885 “好看吧!多漂亮!”
1706025886
1706025887 萧红也十分得意,规矩而又顽皮地等着鲁迅往这边看她们。
1706025888
1706025889 鲁迅一看,就生气了,眼皮往下一放:“不要那样装她……”
1706025890
1706025891 许广平有点窘了。
1706025892
1706025893 这时,萧红也安静了下来……
1706025894
1706025895 又是一天的下午。鲁迅正在校对着一本别人的著作,见萧红走了进来,立即把椅子转向这一面,说:
1706025896
1706025897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1706025898
1706025899 刚刚不是来过了么?怎么说好久不见?即使上午来的一次忘记了,可是每天都来的呀……怎么都忘记了呢?
1706025900
1706025901 萧红怔住了。
1706025902
1706025903 鲁迅转身坐在躺椅上,笑了起来……
1706025904
1706025905 萧红以为他在开玩笑,其实不然。“好久”不是物理时间。在我的胸中积满了沙石,
1706025906
1706025907 因此我所想望的只是旷野,高天和飞鸟。萧红在诗里写道。
1706025908
1706025909 她实在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为了逃避,决计远走东京。虽然,从异乡到异乡,不是她所愿意的。
1706025910
1706025911 这是1936年7月。
1706025912
1706025913 走前,鲁迅在家里为她饯别。对于她,改换一个生活环境好不好呢?鲁迅了解她,可是他没有说。他只叮嘱她在日常生活上所需注意的事情,说:“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茶房就会说:验病的来啦!来啦!……”
1706025914
1706025915 萧红没有想到,这是她所能听到的一生最敬爱的人的最后一次说话。
1706025916
1706025917 一去之后,渺渺茫茫,关于东京的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是很可以叫人悬念的。萧红,悄吟太太,小耗子,你为什么不写一个字呢?你不知道有人在惦记你吗?然而,要是能写,又能叫她写些什吗?……
1706025918
1706025919 当感情深沉起来的时候,是往往没有话说的。
1706025920
1706025921 人间鲁迅 [:1706015421]
1706025922 114. 瞿秋白死讯·《海上述林》·《译文》事件
1706025923
1706025924 政府对思想文化方面的进一步箝制,使文学创作的局面更趋萎落。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编选感想》中表示,奇怪于现在的有些作品,仍然赶不上新文学运动开始的时候,就是对文学现状的一种检讨。
1706025925
1706025926 当然,这里面也有着文学内部的原因。作家或者偏重社会的解放运动而忽略人类的心灵世界,偏重文学的历史价值而忽略审美价值;或者片面强调个体自由而遗忘了时代,鼓吹艺术至上而失去应有的内容,各种主义的单向扩张与消解,致使新文学从五四原初的多元综合的饱满生命导向偏枯。翻译界也同样的不但没有起色,反而蜕化了。轻视翻译于是成了一种风气。无论书店或是杂志社,几乎都一例拒绝译稿。鉴于翻译的厄运,以及中国文学的生态环境的恶劣和创作力量的单薄,鲁迅决计创办一个纯文学的翻译杂志。
1706025927
1706025928 1934年夏天,黎烈文由于无力抵抗上海市党部方面的政治压力,和张资平等“无赖”文人的人身攻击,终于被挤出了《自由谈》。他是翻译的好手,这样,正好多出一个同道。为了使黎烈文在生活上和事业上不致造成很大的损害,就在他离职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鲁迅特地约请他和茅盾一起,共同商议成立译文社,编辑出版《译文》月刊。
1706025929
1706025930 考虑到文学社编辑黄源同生活书店比较接近,又同茅盾有些交往,因而托请他出面交涉关于承印的事,并挂名做个编辑。
1706025931
1706025932 接洽的事进行得相当顺利。书店的条件是:先试办三期,稿费编辑费一概不拟开支,如果销数能超出几千再订合同补算。当然,补给的数目是很小的,反正办刊物也不是为了赚钱,能够找到一个答允出版的地方就很满足了,何况在鲁迅他们看来,条件也不见得很苛刻。
1706025933
[ 上一页 ]  [ :1.7060258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