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40233
1706040234
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
1706040235
1706040236
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
1706040237
1706040238
是李敖,李敖,李敖,
1706040239
1706040240
嘴巴上骂我吹牛的人,
1706040241
1706040242
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1706040243
1706040244
——李敖
1706040245
1706040246
沈登恩又请我写篇全书简介,我写道:
1706040247
1706040248
《纽约时报》说李敖——“受人欢迎的青年作家”“以写讽世文章出名”“当地标准下的一个野人”;《圣路易邮讯报》说李敖——“中国传统的著名批评家”;伦敦《中国季刊》说李敖——“一个得人心的英雄”;香港《星岛日报》说李敖——“有才气有勇气,还有挟才勇俱来的流气”“四十一岁了,盼他重新执起笔来”。
1706040249
1706040250
李敖自写《传统下的独白》闯祸起,被追诉多年,一直翻不了身,这本《独白下的传统》,是书名翻身,不是他。李敖大隐于市,常常几个月不下楼,神龙首尾皆不见。这本重新执笔的新书,聊可如见其人,并为仇者所痛,亲者所快。
1706040251
1706040252
远景过去没有李敖,李敖过去没有远景,现在,都有了。
1706040253
1706040254
同时我为《胡适研究》《胡适评传》也写了简介:
1706040255
1706040256
罗丹为萧伯纳塑像,结果塑像本身比萧伯纳还动人;李敖写《胡适评传》《胡适研究》,也正如此。胡适对李敖说:“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李敖了解胡适,并把胡适分色,泼墨出一代风云。
1706040257
1706040258
所以,评传不是胡适个人的评传,研究不是胡适个人的研究,而是时代的评传与研究。李敖不单写出胡适曾怎么样,同时写出胡适该怎么样,不但写出胡适的理想,同时写出理想的胡适。
1706040259
1706040260
胡适已经墓草久宿,但理想的胡适却万年长青,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星火,从黑暗照到黎明。
1706040261
1706040262
沈登恩最欣赏我写的广告文字,广告文字必须浓缩而奔放,我在这方面得心应手,可谓千古独步。
1706040263
1706040264
沈登恩不但是一流的出版家,并且是一流的李敖推销家。他在出书前夜,找到《中国时报》副刊版的主编高信疆,秘密透露他为李敖出书,明日上市。高信疆的大哥信郑是我老友,这小弟弟对我慕名久矣,他见地过人、反应极快,立刻请沈登恩延后一天发书,俾便他有机会说动“余老板”(余纪忠)。最后,在“余老板”的默许下,在出书之日,也就是上报之时,《中国时报》不但副刊版大幅刊出我的《快看〈独白下的传统〉》,并且由周天瑞派出王健壮和金惟纯两位采访我,在1979年6月6日社会版刊出《李敖变了吗?看他怎么说!》这是台湾报纸第一次图文并茂地大胆写出李敖。从此文坛奔走相告:李敖复出了!而我出狱后两年七个月的隐居,自此告一段落。
1706040265
1706040266
1706040267
1706040268
1706040270
李敖回忆录 复出(1979—1981·四十四到四十六岁)
1706040271
1706040272
在《独白下的传统》使“台北纸贵”的热潮中,一位美人,当年在大学时代,曾把文星出版的《传统下的独白》插在牛仔裤后,招摇而过辅大校园的,这回也赶去买了一册,这位美人,就是电影明星胡茵梦。
1706040273
1706040274
《独白下的传统》出版后,各界震惊,“佳评如潮”。其中以同月17日《工商日报》上胡茵梦写《特立独行的李敖》一文最引人注目,胡茵梦写道:
1706040275
1706040276
李敖又公开露面了,不但公开露面,还出了一本新书,不但出版了新书,并且又在创作一本“最伟大的小说”;这是继中美断交后最惊人的消息。
1706040277
1706040278
在一阵“寻根”“自我肯定”“老王卖瓜”“乡土、乡土”这虽正确却不甚精彩的开倒车潮流中,卷来了“李敖逆流”,使得爱困的读者们再度被惊醒,在拍案叫绝声中又年轻了十岁。人性中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建设性的宝贵特质——不满现状,因为这阵再起的逆流而得到共鸣与抒发。
1706040279
1706040280
报载李敖出书的消息,第二天,各大书局、报摊已经找不到《独白下的传统》的踪迹,书局老板都以惊讶又带点兴奋的口吻说:“一天之内就卖了三十多本,现在已经再版中。”一个星期后,我终于购得再版的“独书”,封底最后一行写着:“远景过去没有李敖,李敖过去没有远景,现在,都有了。”这一行字看得人百感交集,有伤感,有希望,也有怀疑;伤感为作者的过去,希望是看到作者的未来,怀疑却是怕被出版社和自称“最高明的宣传家”的宣传术所愚弄。
1706040281
1706040282
看完全书,放心地松了一口气,李敖仍旧是李敖,虽然笔调和缓了一些,文字仍然犀利,仍然大快人心,仍然顽童性格,最重要的,这位步入中年的顽童还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
上一页 ]
[ :1.70604023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