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6048139e+09
1706048139
1706048140 他们外出,享用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还买了鲜花,插在客厅的花瓶里。
1706048141
1706048142 这一年,在张爱玲生日的那天,张爱玲要求赖雅陪她去看脱衣舞。她看得津津有味。赖雅揣测,她是为写作在寻找灵感。
1706048143
1706048144 在这栋公寓里,他们还招待了德国著名的剧作家布莱希特。
1706048145
1706048146 张爱玲在《重访边城》一书中提及在旧金山的日子。文章中说,公寓楼下就是布什街,走两个街区就是唐人街。她经常与赖雅去唐人街买豆腐、酱油,约了美国女友在小花园聊天吃甜品。有时,一个人,在广东人的馆子里喝茶发呆。
1706048147
1706048148 2014年9月,我在唐人街上闲逛,满街都是广东话和穿着拖鞋的老华侨,中秋了,有人在老字号饼店门前排队买月饼。
1706048149
1706048150 我加入了买月饼的队伍。我一再回头,在熙熙攘攘的俗世里寻找张爱玲的旧影。
1706048151
1706048152 9月的旧金山,到了夜里,也还是冷。
1706048153
1706048154 酒店卧房的壁炉前,地毯上,喝杯红酒,奶油黄的壁纸上,倒映着我的剪影,鲍威尔街上的有轨电车,叮叮当当,从我的窗下、从张爱玲的窗下驶过,身后的铁轨,如两条冰冷的银蛇弯弯曲曲。
1706048155
1706048156 赖雅的女儿回忆说,赖雅狂热地爱着张爱玲。
1706048157
1706048158 这是张爱玲最温暖的一段日子。本来,是可以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可是张爱玲不甘心,她要实现她的天才梦。
1706048159
1706048160 《粉泪》被出版社退稿后,张爱玲意识到了她的题材不符合美国人的口味。她希望寻找新的写作资源。在她的心里,有一个故事渐露分明: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一个中国版的“洛丽塔”故事。她决定去台湾采访被软禁中的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然后去香港,创作《红楼梦》电影剧本。
1706048161
1706048162 瞒着赖雅,她预订了船票。
1706048163
1706048164 1960年7月12日,张爱玲在美国旧金山宣誓成为美国公民。拿到美国公民身份之后,她宣布了她的行程。
1706048165
1706048166 赖雅是一个单纯的人。张爱玲的举动对赖雅的打击,远远超出了张爱玲的预料。赖雅觉得被抛弃了。赖雅决定搬到女儿的城市。搬家途中,赖雅中风。赖雅的身体状况至此断崖似的下滑。
1706048167
1706048168 管不了许多了,成功才是要义。1961年秋天,张爱玲踏上台湾岛。她在台湾的拥趸者无数。采访张学良未果,但并不影响张爱玲的兴致。
1706048169
1706048170 在台湾花莲采风途中,张爱玲接到赖雅中风的消息,心中不免慌乱。待知道赖雅病情平稳,便仍按原计划去香港写电影剧本。香港的剧本创作并不顺利,甚至差点葬送了她和宋淇夫妇的友情。
1706048171
1706048172 雄心勃勃的启程,但是命运却很吝啬。这个行程,成为了伤心之旅。也许,她在上海,已经用完了她所有的运气。
1706048173
1706048174 1963年3月,张爱玲根据访问台湾、香港的经历写了英文游记《重返边城》(A Return To The Frontierer),发表于美国杂志《报道者》(The Reporter),在台湾文学界,引起了极大回响。但是她准备拿来重新进军美国文坛的《少帅》,却不如愿。她越了解张学良,便越是不喜欢这个人,连同赵四小姐,她亦是不喜。笔涩,如同上海的黄梅天气,她不得不放弃了。
1706048175
1706048176
1706048177
1706048178
1706048179 花落:张爱玲下半出 [:1706047432]
1706048180 花落:张爱玲下半出 哀乐中年,波士顿的怨女
1706048181
1706048182 张爱玲和赖雅,结婚后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生活。张爱玲对左翼思想毫无兴趣,赖雅却是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两人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都没有固定收入。他们经济拮据到连买床单窗帘都成了奢望,但他们却始终相依为命,一直持续到1967年赖雅去世。赖雅瘫痪在床时,各种生理失禁,张爱玲努力伺候。那个患有严重洁癖的贵族小姐已经不复存在。
1706048183
1706048184 为了照顾赖雅,张爱玲心属的创作锐减。
1706048185
1706048186 英文作品无处发表。
1706048187
1706048188 她开始寻求学院的研究经费。
[ 上一页 ]  [ :1.7060481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