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48750
1706048751
空间逼仄,也不便让座,我们就站在这张海报前。
1706048752
1706048753
他说,他叫迈克尔·瑞德(Michael Ryder),在附近医院工作。张爱玲居住在这里的时候,他才刚刚出生。
1706048754
1706048755
他说,他爱文学,爱电影,看过李安导演的《色·戒》,只是不知道这是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的。对我,特地从中国跑来此地寻访一位在美国默默无闻的已故女作家,他十分惊讶。他说,他愿意在方便的时候为我做一些搜寻工作,譬如当年张爱玲的邻居状况,当年的房租情况。
1706048756
1706048757
1706048758
1706048759
1706048760
张爱玲已去世近二十年,她曾就职的哈佛大学并不知情,依旧往这个地址邮寄公函
1706048761
1706048762
他拿出一封信,是哈佛大学寄给张爱玲的。天呐!张爱玲已经去世近二十年,哈佛大学居然不知情,还在例行公事。
1706048763
1706048764
1971年,詹姆士·莱昂(James K. Lyon)教授因研究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曾经来此访问甫德南·赖雅(Ferdinand Reyher)的遗孀张爱玲。
1706048765
1706048766
在见张爱玲之前,他只知道她是赖雅的第二任妻子,1955年来到美国,与赖雅在新罕布什尔州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结识,1956年两人结婚。1967年赖雅去世后,她则结束了与赖雅家人的联系。
1706048767
1706048768
赖雅的女儿杰克森太太(Faith Reyher Jackson)曾经告诉他,张女士出版过中文以及英文小说。不过当时他并没有在意,他的心思全在布莱希特的研究上。
1706048769
1706048770
杰克森太太建议詹姆士·莱昂向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瑞德克里夫女子学院询问张爱玲的地址,因为该校曾邀请张爱玲女士于1967—1969年担任驻校作家。这个细节表明,张爱玲虽然做了赖雅十一年的妻子,但是对赖雅的女儿并不亲近。
1706048771
1706048772
詹姆士·莱昂是哈佛大学的职员,又住在剑桥,顺利地拿到张爱玲的联络地址。
1706048773
1706048774
1971年1月11日,詹姆士·莱昂给张爱玲寄了封信,信中向张爱玲说明,他正在研究布莱希特流放美国期间的生活,并旁及他与赖雅的友谊,希望能够访问张爱玲。
1706048775
1706048776
几天后,他收到一张明信片,张爱玲说,她很乐意接待詹姆士·莱昂,难得的,她还给了一个电话号码。之前和以后,张爱玲对自己的地址和电话的保密程度几乎可以用变态来形容。
1706048777
1706048778
1971年2月2日星期二早晨,詹姆士·莱昂到达旧金山。拨了张爱玲给的电话号码,却无人接听,事后他才知道张爱玲当时就在公寓里,故意不应答。
1706048779
1706048780
詹姆士·莱昂哪里知道张爱玲不见人的习性。他直接开车到达她的公寓。按门铃,依旧没人应答。
1706048781
1706048782
他推断她只是暂时外出,何况他已经订好明天一早飞回波士顿的机票,非得当天见到她不可。他把租来的车停在路边,守株待兔。
1706048783
1706048784
几个小时过去,没有人进出那栋公寓的大门。他随便买了点东西充当午餐,回去,再度按门铃。还是无人。
1706048785
1706048786
他留了一张便条,交给公寓管理员,管理员答应一定转送,并顺口说,张女士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某个机构服务,并把地址写给了詹姆士·莱昂。
1706048787
1706048788
当时已近傍晚。在那条街上,詹姆士·莱昂找到了伯克利中国研究中心的办公室,一栋红色砖墙的小楼。
1706048789
1706048790
他敲办公室的门,亦是无人答应。
1706048791
1706048792
他就在大厅等候。
1706048793
1706048794
过了几分钟,一位女士手抱着几本书从楼上来到大厅,径直往办公区域走去。
1706048795
1706048796
詹姆士·莱昂的直觉告诉他,这位女士就是张爱玲。
1706048797
1706048798
他上前打招呼,张爱玲吓了一跳。
1706048799
[
上一页 ]
[ :1.706048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