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51206
三变何以写“波翻”不写“波澄”呢?一是前文已有“夜色澄鲜”,要避重字,其二,更重要的是三变深谙乐理,他懂得字的四声要跟音乐的旋律相配合,“澄”是一个阳平字,“翻”是一个阴平字,可能跟音乐更加符合一些。
1706051207
1706051208
民间传说,三变一生流连于秦楼楚馆,死时无钱营葬,是由妓女出资安葬他的。又说每岁清明,妓女到郊外踏青,都到他的墓茔前凭吊,并组成一个雅集,号称“吊柳会”。实则此二事皆是后人捏造,并无实事。三变死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死时身边没有儿女,棺木放在一所僧庙里,是润州太守王平甫出钱安葬了他,墓址是在真州(今江苏仪征)县西一个叫仙人掌的地方。清代诗人王渔洋《真州绝句》有云:“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三变生时虽极失意,但在千古诗家心中,他是一位管领风月的性情中人,更不必说他的词在当时的影响力,没有第二人能及。
1706051209
1706051210
有人说,三变的《乐章集》虽被人称道,但无非是羁旅穷愁之词、闺门淫媟 之语,比诸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张先、秦观这些人,相差辽远。又云其所以传名,只是因为他语多近俗,下层市井人士易解易晓罢了。(《 艺苑雌黄 》) 这人不懂得,雅与俗本非绝对相反,而更多的是共生共荣的关系。俗,能为雅增添生命力;雅,能提升俗的品格。俗而能雅,比单纯的雅要难得多,更不是单纯的俗所能望其项背的。我师张卫东先生常言:“要俗得那么雅,不要雅得那么俗。”三变的词作,堪称俗得那么雅的典范。
1706051211
1706051212
女词人李清照也看不上三变的词,她不忿三变的《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认为柳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无咎,看法就公允了许多:“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高处矣。”
1706051213
1706051214
柳词的特质正在俗中见雅,故往往一篇既出,天下传唱。范仲淹谪贬睦州,经富春江严陵祠下,正好遇上当地人岁时祭祀,巫女迎神,唱的竟是三变的《满江红》词:“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又据时人记载,大帅韩维酒后也喜欢吟咏柳词,此人对另一位词人晏几道十分刻薄,但由他喜爱柳词这一点来看,也非全无识见。
1706051215
1706051216
三变更在他活着时就取得国际影响力,这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堪称独一无二。时有外交官从西夏回来,说西夏国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唱柳词。而柳词更引发一场战争,尤令人感慨历史的不可思议。
1706051217
1706051218
当时已是南宋了。北方大金国皇帝完颜亮,在宫中听李贵儿唱三变咏钱塘景致的《望海潮》,以为神仙境界,尤其是这两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觉心痒难搔。臣下又从旁怂恿,说江南一地,以木樨花为柴火,又有扬州琼花、镇江金山、苏州平江、杭州西湖诸般美景,皆为天下之美,金主闻而大喜,遂兴提兵百万、立马吴山(杭州城内山名)之志。谁知金国后院起火,完颜雍在后方称帝,完颜亮也在采石矶被宋将虞允文打得大败,最后死于叛军之手。这首《望海潮》词,是三变为旧日同窗、时为钱塘大帅的孙何所作,全词是:
1706051219
1706051220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城夸。
1706051221
1706051222
整首词只是铺陈杭州城的繁华景致,思想情感都甚为苍白,算不得一等一的词作,但竟令金主身死名灭,这是三变当日万万想不到的。南宋诗人谢处厚有诗云:
1706051223
1706051224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nuó ) 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1706051225
1706051226
即咏这一段史事。后来梁羽生写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书中主人公张丹枫就吟诵过这首诗。
1706051227
1706051228
历代词选,多会选这首《望海潮》,原因就是它背后的本事值得大书特书。但柳词的真正佳处,还是在写羁途旅况、别绪愁怀。这些情感本是当时市井之人共通的情感,但三变的很多作品,都是因为他本有此经历,能有感而发,才尤其感人。
1706051229
1706051230
雨霖铃·秋别
1706051231
1706051232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uó )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706051233
1706051234
《雨霖铃》的音乐非常凄苦,是由唐明皇作来怀念在马嵬坡被赐死的贵妃杨玉环的。这支曲子最好用哑觱 篥吹奏,才更见苍凉。全词仿照的是近体诗起承转合的结构。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是起,“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是承,“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转,“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合。“念去去”三句,把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由感觉得之的别离之绪,转化为历历如绘的意象画面,这种手法是由实返虚的高明之笔。
1706051235
1706051236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为起,但这是平地陡起,作者不局限于一人的怨别伤离,而是陡地拔高,说明自古钟情之辈,莫不伤于离别,更何况老天爷还来助兴,时当清秋时节,落木萧萧,这就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三变的千古绝唱。古龙楚留香系列之《桃花传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1706051237
1706051238
杨柳岸。
1706051239
1706051240
月光轻柔。
1706051241
1706051242
张洁洁挽着楚留香的手,漫步在长而直的堤岸上。
1706051243
1706051244
轻涛拍打着长堤,轻得就好像张洁洁的发丝。
1706051245
1706051246
她解开了束发的缎带,让晚风吹乱她的头发,吻在楚留香面颊上,脖子上。
1706051247
1706051248
发丝轻柔,轻得就像是堤下的浪涛。
1706051249
1706051250
苍穹清洁,只有明月,没有别的。
1706051251
1706051252
楚留香心里也没有别的,只有一点轻轻的、淡淡的、甜甜的惆怅。
1706051253
1706051254
人只有在自己感觉最幸福的时候,才会有这种奇异的惆怅。
1706051255
[
上一页 ]
[ :1.706051206e+09 ]
[
下一页 ]